過三閭廟
沅湘流不盡,屈宋怨何深。
日暮秋煙起,蕭蕭楓樹林。
沅湘流不盡,屈宋怨何深。
日暮秋煙起,蕭蕭楓樹林。
沅水湘江長流不盡,屈原宋玉悲憤太深。黃昏時節秋煙裊裊,楓林蕭蕭落葉紛紛。
三閭廟:祭祀春秋時楚國三閭大夫屈原的廟宇,舊址在今湖南汨羅江邊。
沅湘:沅水和湘水。沅水發源于貴州,湘水發源于廣西,二水在湖南注入洞庭湖。
屈宋:屈原和宋玉。屈原是戰國時楚國偉大詩人;宋玉是稍后于屈原的楚國辭賦家。
蕭蕭:風吹樹木發出的響聲。
此詩具體創作時間不詳。詩人路過三閭廟,憑吊屈原、宋玉,有感于他們的遭遇和文學成就,觸景生情而創作了這首詩。當時社會可能存在著政治黑暗、賢才不得志等情況,引發詩人的共鳴。
這首詩主旨是憑吊屈原、宋玉,借景抒情,以景寫情,將歷史的感慨融入到自然景色中。它短小精悍,意境幽遠,在詠古懷人詩中別具一格,有較高的藝術價值。
對雨高齋興未收,幽居清曠亦仙洲。云來云去朝還暮,花落花開春又秋。已遣亂蛙喧鼓吹,不成雌霓掛岑樓。巫陽合自仙衣濕,何事霏霏不肯休。
山雨溪風晚未休,蕭蕭落葉滿汀洲。漁船罷釣歸何處,眼厎狂瀾正可愁。積雪寒凝晝不消,璚林琪樹聳孤標。寄言逆旅休辭倦,西崦人家路尚遙。
空明一朵揚州白。紅紫無□色。是誰喚作水晶球。惹起高燒銀燭、上元愁。去年一捧飛來雪。不似渠千葉。狂風一蹴過秋千。憔悴玉人和淚、望嬋娟。
方士求仙入滄海,十二城樓定何在?金銅移盤露滿天,琪樹離離人不采。軒轅高拱圣明居,群仙真人左右趨。青牛谷口迎紫氣,白鶴洞中傳素書。珊珊鳴佩星辰遠,寂寂珠庭云霧虛。修髯如漆古仙子,玉林芙蓉染秋水。九關高塞不可留,歸去江湖種蘭芷。山頭宮殿風玲瓏,玄猱飛來千尺松。閒房誦經鐘磬響,石壁題詩苔蘚封。欲向君王乞祠祿,安排杖屨來相從。
天孫昨夜降神工,織錦紉霞絢若虹。百二宮娥承玉露,三千金甲戰西風。香回元亮籬邊酒,夢擷羅含砌下叢。對此高標誰忍折,傾心一曲譜絲桐。
古來操行畏人知,丘壑藏蹤正所宜。男兒無限平生事,炯炯良心敢自欺。
古松何童童,獨立難可群。歲暮倚冰壑,偃蹇凌蒼云。脩標有遠蔭,直干無曲文。匠氏茍不遺,寧避斧與斤。
青山山下屋,重到最傷神。門掩桐陰日,池分草色春。雨云翻覆手,石火去來身。誤殺空梁燕,歸尋舊主人。
盈盈當春月,含情隔幽欞。好懷不自制,起坐可一庭。娟娟吐微云,迢迢映華星。不寢步芳陰,裴回惜娉娉。百蟲未敢怨,卉木正蔥青。馀光散草露,乃復似秋螢。
博采遺芳紀圣功,羨君分命及春風。青云早步儒冠右,畫舫遙乘使節東。禮樂化行周冊在,典謨書出魯堂空。歸來史局分張處,定數何人筆最工。
瀟灑開元士,神圖繪輞川。樹深疑垞小,溪靜見沙圓。徑竹分青靄,庭槐斂暮煙。此中有高臥,敧枕聽飛泉。
小小茅茨住碧山,柴門無客晝長關。移家更入云深處,城市終年不往還。萬竹林中草縛庵,溪聲隱隱隔云嵐。日長客去收經卷,一枕清風睡正酣。
徂徠山高知幾重,青青削出金芙蓉。琪花瑤草長巖壑,挺拔更有千年松。扶疏香葉遮數畝,蘚苔蝕遍蒼皮厚。半空靈籟幾曾停,六月涼飆長自有。神仙愛此境界清,云根石上鋪秋枰。兩奩黑白子交下,方寸心里藏輸贏。南風吹響相剝啄,直上稍頭驚睡鶴。玄裳丹頂棲難穩,頃刻飛騰向寥廓。爛柯樵夫今不來,洞中依舊三花開。局終拂衣共歸去,任他滄海生黃埃。
友來一陣瀟瀟雨。晨風吹得涼如許。西北有高峰。不遮西北風。桃源難久駐。又向人間去。黃葉舞山前。似催人下山。
溪頭雨暗釣綸收,蒻笠才歸蘆荻洲。逸興喚來西舍酒,清風臥向北窗秋。梧階滴破江湘夢,煙景題堪海岳樓。日夜瀟瀟渾不已,老懷佳趣亦無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