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居厚弟二首 其二
昨日傳修覲,明朝說祝厘。
予歸寧悻悻,子去亦遲遲。
已草引年疏,重吟聽雨詩。
如何無一字,端的報來期。
昨日傳修覲,明朝說祝厘。
予歸寧悻悻,子去亦遲遲。
已草引年疏,重吟聽雨詩。
如何無一字,端的報來期。
昨天傳來你要進京朝見皇帝的消息,明天又聽說你要去為皇帝祈福。我回家時心中悻悻不樂,你離開時也是慢慢吞吞。我已經起草了請求退休的奏疏,又重新吟誦起聽雨的詩篇。為何你沒有一句話,確切地告知回來的日期。
修覲:進京朝見皇帝。
祝厘:祈求福佑。
寧:語氣助詞。悻悻:形容怨恨失意的樣子。
引年疏:請求年老退休的奏疏。
端的:的確,確切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但從詩中可推測,當時詩人可能處于一種對官場生活有所倦怠,渴望回歸閑適生活的心境。弟弟要去參與官場活動,而詩人自己則有了退休的想法。
這首詩主旨圍繞送別弟弟,表達了個人心境和對弟弟的牽掛。其特點是情感真摯,語言平實。在文學史上雖無重大影響,但反映了當時文人的生活狀態和情感世界。
平生所好惟詩書,
韻苑郵苑帶月鋤。
滿眼夕陽彈指去,
抒懷主意世情疏。
石尤風急泊沙灣,日落寒江鷗鷺閒。
秋水空明千里月,荒煙暝鎖萬重山。
樵歌野唱猶行路,僧寺殘鐘獨掩關。
潦倒篷窗愁客夢,漫披詩史手重刪。
橋邊籬落蝶飛飛,
一襲輕裝換裌衣。
乍雨乍晴春過半,
牡丹花放甲魚肥。
程水愁邊溯,韓山望里遙。
秋風吹古渡,落日滿浮橋。
滄海使方出,綠林兵未消。
過君江上宅,暮雨悵蕭蕭。
圣代懷柔秩典章,首嚴岳瀆尊金方。
中丞暫假祠官節,宗伯親頒御府香。
挺秀三峰連漢畤,安瀾萬里下瞿塘。
新秋莫訝無殘暑,驛路風清白簡霜。
翠巘青嵐日影遲,行吟正好及春時。看花人向層巒立,絕似王維畫里詩。
突兀寒巖翠作梯,暫從開士共幽棲。夜夜落月疑天外,笑指銀灣接海低。
漂紅濕紫滿莓苔,
潑墨濃云尚送雷。
風雨豈無他日再,
何須隨卻海棠來。
夷路方馳轡,甘泉喜問津。
廟廊平日志,露電百年身。
搯掌雖多恨,為箕自有人。
發棠陰德在,陽報質蒼旻。
俗子自不到,幽扉何必扃。
苔衣和月臥,山雨雜泉聽。
有發徒斑白,無名入汗青。
未應閒此事,尚可掃玄經。
地球渾渾周八極,大塊郁積多名山。汪洋巨海不知幾萬里,乃有此島虱其間。
關東八州特秀出,落落晃山天半懸。亂峰插云俯水立,怒濤潑地轟雷闐。
坐令三百諸侯竭土木,朘民膏血供云煙。下有黑獅白虎踆踆踠踠伏闕下,上有瓊樓玉宇高處天風寒。
中間一人冕旒擬王者,今古護衛僧官千。嗚呼將軍主政七百載,唯汝勛業差可觀。
即今霸圖寥落披此卷,尚足令我開笑顏。古稱海上蓬萊方壺圓嶠可望不可即,我曰其然豈其然?
西風吹血濺戎衣,負骨山頭忍淚時。
青冢月明啼杜宇,綠楊煙凈囀黃鸝。
百年俎豆嗟殊土,千古綱常耀短碑。
望盡岡州云沒處,墓門芳草正離離。
人間何向不鹽梅,
江海元從蟻穴開。
列戟門庭掃蹤跡,
只應飛矢亦潛來。
高住龍山第一層,千年永續祖師燈。天都入覲恩光重,日本歸來道價增。
浪帖補怛瞻寶像,云開落石布金繩。上方刻得新碑制,笑我淮南見未曾。
識得真如是佛身,焚香上祝圣明君。龍王聽法來滄海,獅子牽車向白云。
琬琰宸章金作刻,袈裟御賜錦成文。投簪幸得歸來早,應愿山中半榻分。
桂舟容與敘分攜,日近長安禹會齊。四岳云開蒲璧貴,雙莖露爽玉繩低。
瑞看符命呈華渚,錫有新綸下紫泥。南國若論棠芾事,春風桃李白蘇堤。
謁帝恩華倍陸離,若為游子愴臨岐。名高鼎呂熊馳后,詔賜彤弓虎拜時。
狂客家風蓑笠在,壯夫心事寶刀知。同人但進千秋鏡,不用牢愁擬楚詞。
知音者少,算乾坤許大,著身何處。直待功成方肯退,何日可尋歸路。
多景樓前,垂虹亭下,一枕眠秋雨。虛名相誤,十年枉費辛苦。
不是奏賦明光,上書北闕,無驚人之語。我自匆忙天未許,贏得衣裾塵土。
白璧追歡,黃金買笑,付與君為主。莼鱸江上,浩然明日歸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