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后大熱偶書
朱輅初聞建赤旗,綠楊猶囀舊黃鸝。
和風駘蕩無三月,炎氣憑陵又一時。
飄去余香花襯屐,覆來濃蔭葉成帷。
秋光只在前山里,不日涼襟卻共披。
朱輅初聞建赤旗,綠楊猶囀舊黃鸝。
和風駘蕩無三月,炎氣憑陵又一時。
飄去余香花襯屐,覆來濃蔭葉成帷。
秋光只在前山里,不日涼襟卻共披。
剛剛聽聞立夏的車馬儀仗豎起赤色旗幟,綠楊樹上舊日的黃鸝仍在啼鳴。和暖的春風已不再有三月的舒爽,炎熱的氣息又開始肆意侵襲。落花余香飄落在襯著木屐的地上,濃密的樹葉交織成帷帳般的綠蔭。秋天的風光就在前面的山里,不久后就能一起披上涼爽的衣襟。
朱輅:古代帝王所乘的車。建赤旗:立夏時天子要率三公九卿迎夏于南郊,有建赤旗等儀式。
駘蕩:使人舒暢。
憑陵:侵擾、進犯。
屐:木屐,一種木底鞋。
帷:帳幕。
此詩創作于立夏之后天氣轉熱之時。立夏是重要節氣,有迎夏儀式。詩人在炎熱中,借景抒情,表達對涼爽的期待,可能當時社會環境較為平穩,詩人生活閑適,有心思觀察節氣變化。
這首詩主旨是描繪立夏后炎熱的景象并表達對秋日涼爽的向往。特點是善于借景抒情,通過節氣變化展現情感。在文學史上雖無重大影響,但體現了詩人對自然和生活的敏銳感知。
臨江一嶂白云間,紅綠層層錦繡班。 不作巴南天外意,何殊昭應望驪山。
羅之名兮惟一,羅之用兮不同。彼以獲禽為利,此以救物為功。象夫天而圓其外,體乎道而虛其中。執拯溺之心,忘乎云鳥;表好生之德,及其水蟲。觀其膺用之初,裁成之始。利物提挈,順時行止。夕掛于壁,若滿月之在天;曉用于人,狀圓荷之在水。爾乃匪虛實,如有無。心寧勞于凝滯,體非憚于沾濡。伊紗燈之護蟲,則理齊而功倍;彼綸巾之漉酒,乃跡同而用殊。若夫氣爽秋曉,景光春晝。臨桐井之銀床,近蓮塘之玉甃。于是銅瓶傾寫,金盆俯就。迸千點之珠光,垂一帶之冰溜。初疑散絲之雨,灑綠云而亂飛;又似瀑布之泉,穿碧煙而下透。且夫環之勁鐵,取其堅而不朽;冪以輕紗,取其疏而無漏。彰妙用于不凡,表深仁而善救。濾顏生之瓢,水欲飲而徐清;漉范令之釜,魚將烹而獲宥。然則開三面者,其仁未知;張一目者,其害有馀。曷若篩么蟲而必礙,投勺水而皆虛。縱醯雞為解羅之鳥,舍并鮒為漏網之魚。斯則用資于生,不資于殺;仁在乎密,不在乎疏。夫以道存仁恕,水何大而不濾;物莫隱欺,蟲何微而風遺。雖焦螟之生必全,有以小為貴者;江漢之流雖大,盡可一以貫之。功且知其至矣,用寧憂于已而。客有撫而歌曰:玉卮無當兮安可擬,風瓢有聲兮不足比。惟濾羅之用也大哉,故去此而取彼。
年來腸斷秣陵舟,夢繞秦淮水上樓。 十日雨絲風片里,濃春煙景似殘秋。(煙景 一作:艷景)
東風作意吹楊柳,綠到蕪城第幾橋? 欲折一枝寄相憶,隔江殘笛雨蕭蕭。
秋來何處最銷魂?殘照西風白下門。 他日差池春燕影,只今憔悴晚煙痕。 愁生陌上黃驄曲,夢遠江南烏夜村。 莫聽臨風三弄笛,玉關哀怨總難論。
白鳥朱荷引畫橈,垂楊影里見紅橋,欲尋往事已魂消。 遙指平山山外路,斷鴻無數水迢迢,新愁分付廣陵潮。
涼夜沉沉花漏凍,欹枕無眠,漸覺荒雞動。此際閑愁郎不共,月移窗罅春寒重。 憶共錦衾無半縫,郎似桐花,妾似桐花鳳。往事迢迢徒入夢,銀箏斷續連珠弄。
揚子秋殘暮雨時,笛聲雁影共迷離。 重來三月青山道,一片風帆萬柳絲。
君不見南岳懶殘師,佯狂啖殘食。 鼻涕任垂頤,懶為俗人拭。 又不見愚溪子柳子,堂堂古遺直。 以愚言溪山,于今慕其德。 二子真吾師,欲見不可得。 唯有懶愚樹,終日對顏色。 齊威勤讀書,輪扁巧斲輪。 勤巧動心志,何如懶愚貞。 衰年發已皤,行少坐時多。 亦欲俲勤巧,奈此懶愚何。
片石亡來歲月深,昔時來覓到如今。 誰知只在家山裹,枉費工夫到處尋。
春先到。愁先到。嫩鶯故對新叢叫。懶把云和抱。
愁先到。春先到。花輕蝶亂東風裊。捻卻花相照。
少年攻文恥為吏,群公謬許青云器。 陸機詞賦何足奇,徒令四海知名字。 黃鵠鎩翼無雄飛,邯鄲才人廝養妻。 況復夫人有美子,折腰垂首端為誰。 嗚呼七歌兮歌且住,春來拔劍還山去。
細雨浽溦濕綠蓑。白蘋香里斷鴻過。持蟹飲,扣舷歌。
向夕漁燈炙紫螺。
系纜青邱萬柳東。荷花面面午時風。懸箬笠,枕籠??。
臥待宵涼理釣瞳。
認籪敲冰下短叉。北風獵獵背蓬遮。炊荻葉,蔽蘆花。
擁婦呼雛醉晚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