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分司吳太博還鄉
休官眾未許,分政且歸閩。
名系金閨彥,身為蕙帳人。
林泉新得主,冠履漸無塵。
知足應常足,安能更問津。
休官眾未許,分政且歸閩。
名系金閨彥,身為蕙帳人。
林泉新得主,冠履漸無塵。
知足應常足,安能更問津。
你辭去官職眾人還不認可,分管政務暫且回歸福建。你的聲名與朝廷賢才相連,如今你成了隱居之人。山林泉石有了新主人,你已漸漸擺脫塵世紛擾。知道滿足就應常感滿足,怎能再去追求其他呢。
分政:分管政務。
金閨彥:指朝廷中的賢才。
蕙帳:指隱士的居處。
冠履:帽子和鞋子,借指人在塵世的事務。
問津:問路,這里指追求功名利祿等。
具體創作時間地點不詳。從詩中可知友人吳太博辭去官職回歸福建,詩人寫此詩送別。當時社會可能存在官場的復雜與競爭,而友人選擇歸隱,詩人或許也有對這種淡泊生活的向往。
主旨是表達對友人歸隱的態度和一種知足常樂的理念。特點是語言平實,情感真摯。在文學史上雖無重大影響,但反映了當時文人對歸隱生活的一種思考。
高梁鞭弭未能勝,臺上行春不共登。白雪風流知郢下,青云車騎憶平陵。聲聞豈但西皋鶴,搏起還看北海鵬。君自長安難久客,封書回雁且先憑。
芳草萋萋白下門。鳳凰臺下杏花村。不須細雨斷人魂。湖水載將新黛影,晚煙襯出夕陽何。瓦官閣下欲黃昏。
蒹葭影里一停杯,再歲龍灣我復來。葦岸色連殘雪曙,漁汀歌隔暮云堆。溯流不盡澄清意,擊楫深慚濟涉才。目引仙城天咫尺,片帆還趁好風開。野色波光泛酒杯,舊游佳伴幾人來。空憐聽笛清江曲,更憶聯帆翠浪堆。珠寺疏鐘徒在念,白云霜雁每論才。相思此日蒹葭渺,迢遞孤篷獨自開。
簪花猶且強年少,訴酒固非佯小心。花好酒嘉情更好,奈何明日病還深。
春宵苦不寐,破曉上征車。野曠天垂幕,河乾地卷沙。緋桃十數樹,綠柳兩三家。何必江南好,天涯攬物華。
無終山翠鎮縈紆,亂世真宜聚族居。深喜漁樵時往復,不知宗社日淪胥。戎車自足通荒塞,束帛何煩及弊廬。尚有野人尋隱跡,石梁云壑莽成墟。
池上泠泠過雨聲,綠荷風走萬珠明。天公未欲從群望,作了晚涼俄便晴。
雨歇長虹淡欲收,疏疏寒靄暮依樓。西風滿院催搖落,已覺梧桐不耐秋。
耄年治圃勝傳經,憩息園林作菜亭。徑直蔬方類我性,叮嚀小子記模型。
雨合筠窗書滿床,坐來頗覺欠爐香。卒然欲買何繇得,問遒倪家有異藏。
龍蟾雙洞渺難攀,一任閑云獨往還。松炬斜穿仙鼠穴,玲瓏應笑點頭頑。
今歲花開應笑君,對花都不召嘉賓。東鄰乞種歸封植,我欲自為花主人。
山氣幕中合,林光榻上開。清誦紫苔篇,紅云時一來。林步深轉佳,川島互澄秀。不到車馬塵,紅日自成晝。
鄙哉王次回,強顏冒溫李。艷詞有寄托,豈類負涂豕。
歡宴連番酒未消。撩人暮暮復朝朝。兒童喧趁賣餳簫。畫院杏花紅隱隱,板橋流水碧迢迢。鞦韆架子上青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