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靈陽宮
費君投杖處,行客過彷徨。
水面風雷散,沙頭草木荒。
一壺誰世界,千古共凄涼。
大塊偏勞我,燒丹未有方。
費君投杖處,行客過彷徨。
水面風雷散,沙頭草木荒。
一壺誰世界,千古共凄涼。
大塊偏勞我,燒丹未有方。
這里是費君扔掉拐杖之處,過往行人到此都不免彷徨。水面上風雷消散,沙灘邊草木荒涼。誰能在一壺之中自成世界,千古以來同樣是這般凄涼。大自然偏偏讓我如此辛勞,可燒煉仙丹卻沒有良方。
費君:具體所指不詳,可能是傳說中修道之人。
彷徨:猶豫不決,徘徊不定。
大塊:指大自然。
燒丹:道教的煉丹術,認為服用丹藥可長生不老。
具體創作時間和背景難以確切知曉,但從詩中流露出的滄桑和迷茫之感推測,可能是詩人在游歷途中,面對靈陽宮的破敗景象,結合自身的人生境遇和對求道的思考而創作。
這首詩主旨在于抒發詩人對歷史變遷和人生的感慨。其突出特點是借景抒情,以荒涼之景襯凄涼之情。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展現了詩人獨特的情感體驗和思考。
我心君應知,君心我亦得。大都無累人,洗出青天骨。
昔登八鏡臺,川陸當春潦。愁看章貢流,不見蓬壺島。停轍日淹留,因得遂幽討。群公列玳筵,寶鴨焚龍腦。涼州樂舞奇,京洛名謳好。杯斝未終酬,驅車就長道。杏紅文綺照江山,羅襪金蓮留麗藻。今日因君憶舊游,使我歷歷傷懷抱。聞君此際筆新花,衛玠芳年名譽早。余時總角發初長,諸父黑頭皆未老。陌上含情曾識面,惠陽歧路重相見。共是天涯旅食人,誰家林木春巢燕。象嶺中流載大河,刺桐紅雨深芳甸。初過人日又花朝,華館金卮同曲宴。壇坫珠璣登九微,祇林鏞鼓憐三殿。金張許史漫相過,裘馬稠中情獨眷。擊壺為奏長短歌,轅門五報銅龍箭。攬衣達曙心百憂,側身仰視繁星衍。
人自忙忙日自頻,浮生幾個是閒身。青山別眼曾經歲,小雨侵晴又浹辰。近闕誰家先得日,無梅旅邸不知春。今朝送友溪橋外,野色風吹上客巾。
童仆饑時懶,家貧愿一金。暄寒惟裋褐,風雨屢長唫。江闊秋生蚤,城高霧隱深。從來愛幽意,移竹間花林。
垂釣碧溪靜,日落煙波生。疏柳三五株,但聞寒鳥聲。方念徒侶少,復對秋水清。我欲乘滄洲,惜此舟楫輕。扣舷且狂歌,悒悒還西征。
修壑黏云,回峰障日,蒼松百尺巑岏。穿轂珠飛,頹崖錯落驚湍。巖扃一徑嶙峋過,漸天開、圖畫荊關。問靈修、誰拓鴻濛,裝點煙鬟。回風吹霧旋成雨,把塵紅滌盡,秋滿人間。楚客尋吟,疏林才歇啼鵑。瓊樓縹緲非耶是,料無人、能說高寒。約明年、來伴梨霙,重寫清歡。
紅紫聯翩行路難,好春人各隔江看。閑中令節隨心改,眼底風波一笑寬。此日但馀卿可念,梅花應共我俱寒。攜歸急趁芳村渡,不許馨香手上殘。
家在梅溪水竹間,穿云蠟屐可曾閑。雁山新入春游眼,卻笑平生未見山。
耿耿憂難歇,秋風彌自憐。云深疲去雁,露冷咽鳴蟬。薄命貧仍病,疏心悔更愆。無聞圣所戒,而我已茲年。
夢見關山候,愁聞風雨時。羈人新蕩樣,月影下波遲。
歲紀巳言邁,空持白雪名。誰知祗樹里,忽有梅花生。一撫客心霽,再彈山月清。何當坐幽閣,為寫幽蘭情。
一塢白云茅數間,歸與釣水采于山。寄聲靈徹休相笑,未必僧閒似我閒。臥月眠云屋半間,詩人到處是家山。當年悔弄君房筆,只得忙中一半閒。
天意紹斯文,成書在圣孫。一篇窮妙理,萬古誦微言。美行敷華葉,精誠固本根。并明參日月,幽贊極乾坤。奧義誰鉆仰,真儒善討論。披云觀泰華,行水自昆崙。庠序非才處,詩書素志敦。崇朝羞倚席,暇日廢窺園。辨惑開群聽,潛心到大原。意將追往哲,學豈為專門。盛府連稱治,耆英繼典藩。始終臨講席,前后枉高軒。全帳羅金鼎,盈庭倒玉樽。旌旗來有慶,衿佩寂無喧。士識師資貴,民知道義尊。僖公史官頌,鄭校相君存。芹藻歡欣意,陵阿長育恩。中材多杞梓,寶器列瑤琨。五紀登朝盛,群英著籍繁。美哉文正學,遺澤洽元元。
禍福無門未可憑,天教有口可無聲。莫嫌口解為身累,雁不能鳴反自烹。
金氣棱棱澤國秋,馬蘭花發滿汀洲。富春山下連魚屋,采石江頭映酒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