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友人過山寺
共有春山興,幽尋此日同。
談詩訪靈徹,入社愧陶公。
竹暗閑房雨,茶香別院風。
誰知塵境外,路與白云通。
共有春山興,幽尋此日同。
談詩訪靈徹,入社愧陶公。
竹暗閑房雨,茶香別院風。
誰知塵境外,路與白云通。
我們都有游春山的興致,今日一同來此幽深探尋。談論詩歌拜訪靈徹高僧,加入詩社自愧不如陶公。竹林昏暗閑房外正飄著雨,茶香四溢別院里輕拂著風。誰能知道在這塵世之外,小路與白云相互連通。
興:興致。
幽尋:到幽深的地方去探尋。
靈徹:中唐時期詩僧。
入社:指加入詩社。陶公:指陶淵明。
塵境:指塵世。
具體創作時間不詳。當時詩人可能與友人在春日外出游玩,來到山寺。在崇尚佛教、文人常與僧人交往并熱衷詩社活動的社會環境下,詩人觸景生情創作此詩,展現出對這種清幽生活的喜愛。
這首詩主旨是描繪與友人游山寺的經歷和感受,突出了山寺的清幽。其特點是景中含情,借景抒情。在文學史上雖不算著名,但展現了唐代文人的生活情趣和審美追求。
攀沿絕壁上高峰,下瞰塵寰杳靄中。未飲刀圭跨鸞鶴,已如身世脫樊籠。
從君去也。亭皋木葉蕭蕭下。一時風景都狼藉。絡緯秋啼,似訴不平者。閉門且把浮賓謝。人面都真人意假。一杯濁酒消殘夜。欲了公家,還受癡兒罵。
一片芳心,滿襟清淚,仰天一笑刀橫。奏罷宣平,夜來拂郁嗟聲。神州沴氣憑誰掃?望遙天、為送驚霆。待何年、星辰不夜,日月長明。百年天地蒼茫里,剩昆崙依舊,銅柱高擎。問醉里乾坤,倦眸為底難醒。頭顱換得山河壯,漫登臨、岳峻湘清。散幽香、岸芷汀蘭,歲歲還生。
神仙已往遺基在,丹井凄清絕點埃。歸去漏殘初睡醒,恍疑身到洞天來。
今夜月明如畫。一點鄉心不下。解衣欲睡復遲回,擬把相思寫。分付與征鴻,又怕庭花謝。不如及早賦歸來,萬事休粘惹。
秦淮風月足溫柔,艷事流傳四百秋。佳句難銷名士感,幽蘭原寫美人愁。久嗟淚盡拋紅豆,孰意珠聯出白頭。自是精靈長不減,故教萬里巧相投。
群峰聳拔更回環,鶴駕分明縹渺間。金鼎丹成人不見,但留名字鎮空山。
月明又被云遮住,空老桂華枝。想應天上,今宵未忍,還照孤凄。幾回歡聚,幾番離散,剩惹追思。舊人贏得,晨星數點,猶是年時。
尋尺簡書屈賈心,梅花香冷笈塵侵。不忘垂老移山志,辜負當年抱膝吟。計絀豈緣儒術誤,身危更覺主恩深。馀生犬馬興亡淚,贏得頭顱值萬金。
疏影橫斜落酒樽,誰知寒月上梅軒。昔年山相棲真地,我亦全家寄此村。
風橫雨狂。銷魂斷腸。夜闌無奈秋涼。又更長漏長。頹垣斷墻。來狼去羊。思量多少興亡。付愁鄉醉鄉。
買棹隨人說遂初,歸來真個為鱸魚。壯無事業安言志,老借光陰補讀書。石虎匋龍添氣象,孤松叢竹久蕭疏。多情最是小窗月,攜雨排云復顧余。
誰知蹤跡到桐山,賴有禪僧數往還。溪路水深行未得,小窗幽閣總躋攀。
休矣。休矣。時世不消說起。醉生夢死風光。誰省湘亡路亡。亡路。亡路。丘墓安排何處。
幾翻新雨戢驕陽,秋到城南景已蒼。刺史祠堂空仰止,尚書池館久荒涼。重來門巷人非舊,落盡藤花架尚香。惆悵十年莽回首,祇馀紅樹出高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