郡齋書事
江天短景莫相催,三度逢花折早梅。
仙棹遠歸思李郭,廬山高會憶宗雷。
林端忽見孤云出,池上欣聞好客來。
昨夜月明霜更苦,卷簾黃葉滿青苔。
江天短景莫相催,三度逢花折早梅。
仙棹遠歸思李郭,廬山高會憶宗雷。
林端忽見孤云出,池上欣聞好客來。
昨夜月明霜更苦,卷簾黃葉滿青苔。
江天冬日晝短,別再匆匆催促時光。我已三度在花開時折下早梅。友人乘船遠去,讓我想起李膺和郭泰;廬山盛會,又憶起宗炳和雷次宗。忽然看見林梢飄出一片孤云,欣喜聽聞池邊有好友到來。昨夜明月高懸,寒霜更顯凄苦,卷起簾子,只見黃葉落滿青苔。
短景:指冬季日短。景,日光。
三度:多次,這里指三次。
仙棹:仙人乘坐的船,這里比喻友人所乘之船。李郭:指東漢李膺和郭泰,二人相友善,同舟而濟,被人稱為“仙侶”。
宗雷:指東晉宗炳和雷次宗,二人曾在廬山與慧遠等結白蓮社。
苦:這里有寒冷、嚴酷之意。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考證,但從詩中可推測是詩人在郡齋任職時所作。當時可能詩人與友人分別,在冬日的孤寂中回憶起與友人的過往,觸景生情寫下此詩。
這首詩主旨圍繞思念友人展開,通過描繪冬日景色和回憶往事,展現出詩人的情感世界。其特點是用典巧妙,情景交融。在文學史上雖不算特別著名,但體現了詩人的文學素養和情感表達能力。
池邊刺竹初成屋。撥芳甕、酒初熟。奈巾車秣馬催人速。還又伴、孤云宿。蝸角蠅頭相窘束。滿眼地、水青山綠。要解別來愁,除是再偎香玉。
赤日當天凝不移,黃塵吹風雙眼迷。劉生觸此入關西,百趼不倦輕路蹊。我問劉生胡為爾,載酒問道嚴登躋。自言我生如醯雞,欲挾扶搖運天池。又言我生如櫪馬,擬棄棧豆追駃騠。關中形勝天下少,壯觀奇聞恣探討。濁涇清渭光動搖,太華終南翠如掃。橐泉西去吊三良,商顏南來尋四皓。渭河橋邊楊夫子,直節千年照青史。常平坂下馬太史,萬丈文光猶不死。金童仙去謾荒涼,石馬陵空自埼礒。劉生茲游冠平生,胸次磊落氣崢嶸。豪邁不盡遠游興,摳衣載質仍傳經。歸來多載晉唐帖,璞玉精金等奇絕。知生好古不好馀,青李來禽滿筐篋。我將得此課群兒,日向明窗臨一葉。我亦平生湖海心,會稽禹穴窮幽深。孰知病廢坐空室,門屏咫尺如遙岑。送君斯游傷我心,不覺淚下沾衣襟。
自離閩嶺罷參禪,疾病深藏不計年。尚得閑人相印可,隔門惟有白衣仙。
后來令尹職承流,君亦牛刀嶺阯游。和氣滿城桃醉雨,仁風四野麥先秋。陳玄譜在交逾固,毛穎功多賞未酬。撫字勞心古如此,不須為米便歸休。
天教行樂住杭州,今日湖船似舊不。桃怪劉郎來不再,詩憐杜甫死方休。風流山水仍紅拂,富貴壺觴到白頭。最是竹東聽雨夜,而今空有夢追游。
度索山頭春正奢,安期玉棗并如瓜。誰留漢殿千秋核,瞥見秦人萬樹花。枝動乍沾眉際月,蕊殘微破臉中霞。莫嫌蜂蝶無才思,聞道東鄰有宋家。
江南老母壽,仲子滇南游。季復南交使,天涯最盡頭。三方同一念,異域耿孤愁。何日登堂慶,兄供弟勤酬。山靈如我?,岐路莫悠悠。
整棹泛澄湖,春物暢我懷。前登何山嶺,短策窮縈回。晉代有高人,結屋臨澗隈。至今讀書地,石磴不生苔。幽蹤去已久,遺構安在哉。山僧依勝跡,下結蓮花臺。亂來各飄蕩,龍象亦傾頹。乃知興壞理,道俗俱可哀。清風動巖壑,松聲四山來。只疑斯人存,遺韻尚徘徊。我欲招其魂,舉目但蒿萊。臨觴聊一酹,惆悵愧高才。
竹外結枯桐,瑯瑯生松風。聽來還自惜,坐對燭花紅。
山居亦自好,忽動美人思。秋水將同賦,停云敢滯期。方云心匪石,復念發成絲。蹙膝華軒下,一尊共我持。
斗室開幽處,云門俯水涯。四方裁十笏,一座演三車。檐短容明月,窗低映雜花。休言此中小,世界亦恒沙。
欣戚兩忘看世塵,渾然和氣守之珍。花英鳥語如聞道,月色泉聲足養神。物累名根同幻業,研藏考古寄閑身。心無掛礙隨云水,好個乾坤自在人。
詞賦名歸楚客豪,和歌燕市曲彌高。不禁白雪凄清色,灑作揚州八月濤。
零露繁霜芳序換。漏盡銀屏,畫燭秋光短。夢里歡情猶未遠,羅衾一夜思量遍。天氣新來渾不慣。半日陰晴,頃刻寒還暖。別久音稀心忍變,人間有日終相見。
拜命辭臺席,扶親道更光。風流在東閣,優逸是南陽。治篋排宸翰,行衣帶御香。褲襦編戶暖,扇枕板輿涼。鈴閣留僧飯,書齋著道裝。遺蹤尋耿鄧,善政法龔黃。潭凈秋收菊,郊平曉坐棠。未應淹郡國,即是復巖廊。一息同鵬鳥,重來浴鳳皇。貳卿三十八,羞殺老馮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