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宣義大師英公相訪
三事天衣兩字師,長安風月更誰知。
閑騎劣馬尋碑去,醉臥荒廬出寺遲。
辭贍不容夸犬子,興闌兼許吐魚兒。
左馮假道來看我,正值嚴冬大雪時。
三事天衣兩字師,長安風月更誰知。
閑騎劣馬尋碑去,醉臥荒廬出寺遲。
辭贍不容夸犬子,興闌兼許吐魚兒。
左馮假道來看我,正值嚴冬大雪時。
您身兼三種超凡之事,又有高僧之名,長安的風光誰更知曉呢?您閑暇時騎著劣馬去尋訪碑刻,喝醉后在荒廬中臥睡,很晚才出寺廟。您言辭豐富,我都不敢夸贊自己的兒子;興致盡了還能談些奇事。您繞道來看望我,正趕上嚴冬大雪紛飛的時候。
三事天衣:指大師身兼的三種超凡之事,具體所指需結合當時情境,可能是品德、學問、修行等方面。兩字師:指有高僧之名。
劣馬:瘦弱不好的馬。
辭贍:言辭豐富。犬子:對自己兒子的謙稱。
興闌:興致盡了。吐魚兒:可能指談些奇聞趣事。
左馮:左馮翊,這里可能借指大師繞道來訪。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考證。從詩中可以推測,當時詩人居住在長安附近,宣義大師在嚴冬大雪時繞道來訪。詩人可能與大師交往頗深,對大師的品德和生活方式十分贊賞,在大師來訪時寫下此詩記錄這一場景。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對宣義大師來訪的喜悅。其突出特點是通過對大師生活細節的描寫展現其形象,語言質樸。在文學史上雖可能沒有廣泛影響,但體現了當時文人之間的交往和情誼。
槐蟲復槐蟲,高槐郁郁如青龍。枝枝葉葉被爾食,青云蕭瑟生秋風。槐蟲肥,枝上垂。一枝搖曳勢欲絕,欲墮不墮風凄凄。下有車轍交馬蹄,不可墮地身為泥。閨中女兒莫近之,令爾肌肉生瘡痍。
唐人猶有故家存,山里鸕鶿步下村。宗派儻容詩嗣續,橫枝吾亦是兒孫。
嚴更馀朔雪,處處點蒼山。風磴吹花急,陰厓積素閒。寒光斷續起,冥色有無閒。誰向巖之曲,翛然獨閉關。
阿母教女兒,殷勤候姑眠。女兒問阿母,若為得歡憐。
鷗榭三陳隔江居,石遺士可及善馀。士可健游善馀病,石遺時時猶我俱。當年武漢不忍道,朋交變幻誰吾徒?寒盟于鷗復何責,老我久化為鶢鶋。更營此榭傍松石,江神竊笑將揶揄。與君席地尋舊夢,自詡雙鳥殊未孤。傷心黃鶴去不返,但見舉世騰群狙。南皮殘客今有幾?寧處溝壑非泥涂。
一握鉤兒能幾何。弓弓珠蹙杏紅羅。即時分惠謝奴哥。香壓幽蘭蘭尚淺,樣窺初月月仍多。只堪掌上懨瓊波。
水滿青溪月滿樓。客懷須賴酒消愁。風回玉宇三更夜,露滴金莖八月秋。情脈脈,思悠悠。星河織女隔牽牛。乘槎欲把仙鄉問,也似浮生有白頭。
十二時中莫住工,窮來窮去到無窮。直須洞徹無窮底,踏倒須彌第一峰。
單于若問君家世,說與教知。便是紅窗迥底兒。
陰陽分二氣,鈞播立萬物。泉脈或寒溫,初非擇地出。
衰鬢不堪洗,病軀先覺陰。天寒白日短,歲暮亂山深。薄酒醒無力,危弦奏不禁。謀身老逾拙,三聽洛陽砧。
柳香何處春風店,酒醒月明聞杜鵑。
梅花與我最相知,看了南枝又北枝。如此冷風如此雪,無人不笑老翁癡。
索漠齊安郡,從來著放臣。如何風雪里,更送獨歸人。
問春光,尚馀幾許,傷心前夜風雨。夭桃艷杏都吹盡,蘭茝變成荒楚。春欲去,但渺渺青煙,白水迷津渚。多情杜宇,有恨血滋宵,哀音破曉,千叫一延佇。蓬萊路,還是鯨濤間阻,神仙縹緲何處?瓊樓玉殿深留景,不見下方塵土。誰最苦?瞑色滯、雙飛燕子歸無主。那堪訴與。又暗壁殘燈,重門轉漏,嗚咽夢中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