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試二儀合德詩
圣主承祧兌澤深,乾坤玄化合堯心。
黃輿比厚旋生植,白日齊明遠照臨。
周普至仁符積載,霶流睿渥若春霖。
游鱗在藻方諧性,獷俗乘桴自獻琛。
和悅感人生瑞靄,穆清流詠在薰琴。
小臣幸與觀光試,敢效祈招頌德音。
圣主承祧兌澤深,乾坤玄化合堯心。
黃輿比厚旋生植,白日齊明遠照臨。
周普至仁符積載,霶流睿渥若春霖。
游鱗在藻方諧性,獷俗乘桴自獻琛。
和悅感人生瑞靄,穆清流詠在薰琴。
小臣幸與觀光試,敢效祈招頌德音。
圣明的君主繼承祖業,恩澤深厚,天地的玄妙融合了堯帝般的仁愛之心。大地像母親一樣寬厚,滋養萬物生長,太陽光芒普照,照亮遠方。君主的仁愛普及天下,與長久的歲月相符,君主的恩澤如春雨般充沛。水中的魚兒在水草間悠然自得,正合其天性,偏遠地區的人也乘船前來進獻珍寶。君主的和悅使人們心生祥瑞之象,美好的頌歌如舜帝的薰琴之音般流傳。我有幸參加這場殿試,斗膽效仿《祈招》來歌頌君主的美德。
承祧(tiāo):繼承祖業。
兌澤:恩澤。
玄化:自然的變化,這里指天地的玄妙變化。
黃輿:指大地。
周普:普遍。
霶(pāng)流:形容水流盛大,這里指恩澤充沛。
睿渥:指皇帝的恩澤。
游鱗在藻:出自《詩經·小雅·魚藻》,比喻自得其樂。
獷俗:指偏遠地區的風俗,這里代指偏遠地區的人。
乘桴(fú):乘坐木筏。
獻琛(chēn):進獻珍寶。
薰琴:相傳舜作《南風歌》,有“南風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慍兮”之句,后以薰琴指代美好的政治和頌歌。
觀光:指參加殿試。
祈招:《左傳·昭公十二年》記載,祭公謀父作《祈招》之詩,勸周穆王節制欲望。這里指歌頌君主美德的詩歌。
此詩為殿試之作,具體創作時間不詳。殿試是科舉考試中的最高一級,由皇帝親自主持。在殿試中,考生需根據題目進行創作,以展示自己的才華和對君主、朝廷的態度。這首詩創作時,應處于君主統治較為穩定、社會相對繁榮的時期,詩人希望通過詩歌表達對君主的贊美,以獲得君主的賞識。
這首詩主旨是歌頌君主的美德和統治功績。其特點是語言典雅、對仗工整,充滿了對君主的贊美之詞。在文學史上,這類宮廷應制詩具有一定的歷史價值,反映了當時的政治文化和文人的創作風尚。
舉世為形役,吾生愿息機。相逢無半語,惟勸掩重扉。同病憐孤鶴,將閒博一饑。繩樞牢縛定,遑問是邪非。
要將山水替埃塵,六月還家不憚辛。炎暑厭聞花錦被,清涼宜近竹夫人。
中年須學道,五岳更尋師。早得青蓮法,來歸紫水湄。天邊雙瀑布,谷口一茅茨。與子棲閒去,人煙不可知。
松亭竹閣稍霐寥,厥草惟夭厥木喬。卒歲東皇長作主,園公不問玉衡杓。
裨將分屯三十營,營營火炮震天鳴。縱教胡馬如征雁,不敢銜蘆過北平。
大風起南冥,吹我德州旗。霾云蔽白日,白日無光輝。陰晴固有定,豐隆亦奚為。
一鳥出幽溪,領意入林杪。何人橫水來,待我芙蓉沼。
生涯能幾度,登覽記吾曾。地擁青猊座,行逢白足僧。中廚供茗飲,四壁照蓮燈。莫更思身外,隨緣亦小乘。
紫塞黃羊美,超騰不易供。蹄雖千里外,命寄一廚中。誰致西河俎,言穿老上弓。賓筵三動指,早晚到駝峰。
官軍應賊著紅巾,苗獠來時更不仁。若道南州無節婦,請看東海費夫人。
歧路誰相問,維桑有長官。臨邛辭犢鼻,安邑就豬肝。大海憐萍梗,高枝托羽翰。使君敦古誼,長鋏不須彈。
天工設色繪云屏,山光擘破煙嵐青。夕陽閃閃見鴉起,晚風蕭蕭吹客醒。林閒老僧倚瘦藤,一枝秋水冷金瓶。日暮千嵓秋影里,紛紛吹落讀殘經。
卻防佳客至,先寄數行書。但愿存真契,無勞念索居。風埃盈幾案,藤蔓礙軒車。要識東樵否,迎逢近不如。
幾年個事掛胸懷,問盡諸方眼不開。肝膽此時俱裂破,一聲江上侍郎來。十五日已前,天上有星皆拱北。十五日已后,人間無水不朝東。已前已后總拈卻,到處鄉談各不同。
綠水客星瀨,薰風婺女溪。來尋處士隱,歸向斗中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