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郡齋述懷
傍人往往羨清途,野逸情懷亦自扶。
官舍四邊多種竹,潮溝一面近生蘆。
病嫌見客低徊甚,老覺臨官氣味麤。
不信浮名是身累,有時閑撚白髭須。
傍人往往羨清途,野逸情懷亦自扶。
官舍四邊多種竹,潮溝一面近生蘆。
病嫌見客低徊甚,老覺臨官氣味麤。
不信浮名是身累,有時閑撚白髭須。
旁人常常羨慕仕途順利,我卻能自我秉持著山野逸人的情懷。官舍四周種滿了竹子,靠近潮溝的一邊長出了蘆葦。我因病不喜歡見客,總是遲疑徘徊;年紀大了,覺得為官的滋味粗糙寡淡。我不相信虛名會成為自身的負累,有時還會悠閑地捻著白胡須。
清途:指仕宦的美好前程。
野逸:指山野隱逸的情趣。
低徊:徘徊、遲疑。
麤(cū):同“粗”,粗糙。
浮名:虛名。
撚(niǎn):同“捻”,用手指搓轉。
具體創作時間和詳細背景較難確切知曉。從詩中可推測,詩人可能處于為官后期,經歷了官場的種種,年紀漸長且身體欠佳,從而對仕途有了新的感悟,產生了向往野逸生活的想法。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詩人不慕浮名、向往野逸的情懷。其特點是情感真摯,通過生活場景和自身狀態的描寫展現內心世界。在文學史上雖可能無重大影響,但反映了當時部分文人對官場和生活的思考。
虜退沙場洗戰斑,誰家不上望夫山。江邊迤邐春無賴,楊柳枝垂人未還。
夢里啼痕濕錦衾,斷腸人作峽猿吟。香魂未肯成煙霧,只為恩情深又深。
塵塵三昧,彼彼不外。千峰向岳,百川赴海。更無一法不如來,只個堂堂觀自在。
種出東陵子母瓜,伊州佳種莫相夸。涼爭冰雪甜爭蜜,消得溫暾顧渚茶。
匡廬之山朝雨歇,萬壑千巖斂晴色。芙蓉朵朵翠欲流,漠漠溪橋少行客。白鹿古洞翳莓苔,紫陽教規遺墨跡。君今半刺此名區,山川文獻兩清絕。憶從太學誦君文,落地珠璣江動色。吳門夢寐馳停云,燕臺杯酒共明月。明月高高還照人,一從離合幾圓缺。那知此會不可常,仆夫在門又言別。是時江云凝不飛,凍雨霏霏半成雪。玉樹臨風不可扳,琪花著草真堪折。折贈難將一段情,強寫新詩手欲裂。長材政理良不難,佇聽佳聲滿城闕。公暇匡廬載酒過,好景寄予壯心魄。
歸鳥響寒竹,頹云上廢城。閒行不覺晚,對此發遙情。朝市幾陵谷,歲時催變更。世無魯連子,誰為念神京。
逢僧施粥誰甘少。虎瘦防鷹飽。一杯酒過散群雄。更莫看成容易笑談中。棋翻勝局誰終負。一著原非錯。汴州南去又杭州。只恐好山如畫轉生愁。
九月登臨拂帽紗,十年回首一長嗟。只今城郭多秋草,何處池臺有菊花。澤國雨垂龍影斷,海天風急雁行斜。清尊久覆無煩問,擬折茱萸試煮茶。
問信江梅,漸推出、紅苞綠萼。堪愛處,平生懷抱,歲寒為托。瘦骨皺皮猶老硬,孤標獨韻難描摸。怕東君、壓住等春來,鞭先著。止渴事,風煙邈。和羹事,風波惡。想翠禽啁哳,笑他都錯。爭似花開頹醉玉,月天更引霜天角。便一年、強作十年人,山中樂。
行矣脫錦繃,笙竽奏風篁。歲晚尤可敬,霜雪不改常。
室邇人遐嘆索居,相過發變十年馀。雄心未展屠龍手,往事徒看解夢書。燕市舊游思擊筑,鏡園寒水對觀魚。交情歲晏深想念,殘菊還停長者車。
余昔在家日,聞子來觀光。今余游上國,子欲旋故鄉。相逢不忍別,又復留經月。旅館連秋風,行裝擬明發。楚尾與吳頭,目斷思悠悠。如何同作客,君去我仍留。執手立都門,都門日已暾。綠蕪江上路,黃葉寺前村。四望長干迥,卻念家山景。親舍白云邊,野渡蒼煙瞑。別酒坐來醒,吟馀思頗清。揮毫圖小幅,聊復繼離情。明朝到泉石,見盡應相憶。煩君好為藏,待我歸添墨。
勁弓發鳴鏑,聲作鵝鴟叫。青陽高入云,發發穿楊杪。千夫矜烏號,半空靜飛鳥。驀地成凄涼,千弓弛不張。黃鵠下云表,昂立如人長。初集云邊城,下我東西營。愛此天上物,就抱馴不驚。細羽春雪融,入懷暖且輕。便欲上九天,依稀乘云駢。不知此何祥,書待掌夢評。問之何年月,弘治甲寅正。正月日幾何,堯階四葉蓂。
風光二月成虛擲,客路三千鎮獨歸。去國漫憐行日遠,到家常恐見花稀。燈穿夜舫春蟲入,帆過晴沙宿鷺飛。零落當時多少事,東風江上欲沾衣。
吸盡西江向汝道,馬師家風不草草。截流一棹破煙寒,天水同秋清渺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