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洛日作
昔作儒生謁貢闈,今提相印出黃扉。
九重鹓鷺醉中別,萬里煙霄達了歸。
鄰叟盡垂新鶴發,故人猶著舊麻衣。
洛陽謾道多才子,自嘆遭逢我稀。
昔作儒生謁貢闈,今提相印出黃扉。
九重鹓鷺醉中別,萬里煙霄達了歸。
鄰叟盡垂新鶴發,故人猶著舊麻衣。
洛陽謾道多才子,自嘆遭逢我稀。
過去我作為儒生去參加科舉考試,如今我已手握相印走出宰相官署。在朝廷中和同僚們在醉意中分別,歷經萬里在云霄中達成心愿歸來。鄰居老翁們都新添了白發,老朋友們還穿著舊時的麻衣。不要說洛陽有很多才子,我感嘆自己這樣的遭遇實在稀少。
謁貢闈:指參加科舉考試。貢闈,科舉考試的場所。
黃扉:宰相官署。
九重:指朝廷。鹓鷺:比喻朝官。
達了歸:達成心愿歸來。
謾道:不要說。
具體創作時間不詳。詩人早年以儒生身份參加科舉,后位至宰相。此詩可能是詩人在出任外職離開朝廷回到洛陽時所作,回顧自己的人生經歷,感慨世事變遷。
這首詩主旨是感慨人生境遇的巨大變化。其特點是通過今昔對比展現人生起伏,情感真切。在文學史上雖影響力不大,但反映了當時文人的人生追求和對命運的思考。
豈是丹臺歸路遙,鼎成龍駕上丹霄。
一聲洛水傳幽咽,萬片香魂不可招。
春色豈隨亡國盡,海云應逐野煙消。
威儀文物今何在,碧水蒼蒼空寂寥。
嬴皇兀山輦金埋,千春粉黛消秦淮。
芙蓉無數蝕寶劍,鴛鴦豈但坼金釵。
三月通閏只紫莽,五色欲補誰皇媧。
一聲舉棹唱年少,玉樹歌終泣越娃。
桑海多傳變徵音,鉅篇誰解讀亭林。依然清廟明堂體,未肯亡明一寸心。
忠孝艱屯萃一身,梨洲世不數詩人。刊余華藻無寧拙,掬盡衷腸只是真。
浪傳兵氣到藤蘿,長者仍攜枕簟過。
萬事酒邊增磊砢,一鐙林外忽江河。
交論潁汝英雄見,詩話源流正變多。
欲問妙香行樂否,櫻挑落盡奈春何。
宦海風波亦足驚,得閒聊爾慰平生。
雖無塞上雪堪臥,幸有山中田可耕。
一老拂衣何太勇,群兒撼樹漫相輕。
絕憐千丈西涼瀑,偏與人間訴不平。
中心蒶蘊生百憂,大冠修劍守枯丘。
睚眥不解竄荊棘,微瑕累重千州留。
隱伏萬事迫支體,挺解銷鑠無時休。
云根結就已多年,質染煙霞早得天。
出澗虹霓精氣聚,沈淵珊網寶輝連。
移來席上原生色,產在海濱妙自然。
肇錫嘉名文運啟,澎瀛鐘毓遇前賢。
鸞聲閣道碾安車,元老相從話踦閭。
未雨綢繆徹桑土,御冬旨蓄備桃諸。
借籌幸辟同文館,警鼓驚傳奔命書。
相戒魴鱮休出入,吞聲私泣過河魚。
缺月疏星夜己闌,風凄露重逼人寒。郵亭破曉經行處,不似今朝酷鼻酸。
庚子秋中憶請違,先生溫語扣還期。去年匍匐雙溪路,迨似當年失母時。
先生墓木已成陰,霽月光風何處尋。只有遺言常烱烱,誓將白首契初心。
四海瞻依一偉人,丘封嶪嶪木森森。仰天慟哭悲風起,舉世中和孰嗣音。
騎月乾晴勝晚春,薄裘還貸病馀身。
誰知添線鄰長夜,便有飛花襯冷晨。
貞歲應教菑沴盡,索詩聊趁景光新。
先生白戰原無敵,挑壘吾甘失步人。
如此新醪且共醺,幽期三日兩逢君。談天尚挾懷中雨,作賦先裁袖里云。入座竹聲寒滴瀝,近人山色晝氤氳。懷湘更好扁舟去,溪上云濤漲不分。
暫可維舟溪上園,淹留風雨一開尊。歲時未盡湘靈恨,酬唱猶憐郢調存。問字豈堪玄草宅,論詩還就浣花村。相看一片青山色,不負空梁落月魂。
風前誰送蕙蘭馨,散帙松窗晝不扃。塵里共懷荊玉白,句中如見楚山青。才因倚馬人爭避,酒為催詩客易醒。真信古來名士業,只教醇酒與騷經。
相將腕下走奔雷,刻燭當筵亦壯哉。萬壑煙云生彩筆,二儀風雨見鴻裁。經營未了先揮墨,結撰初停即引杯。敏捷眾中誰第一,并驅還有不凡材。
詩人老坎坷,鰥獨兼窮餓。
入門無人聲,秋風百蟲和。
敝帷一片席,白發病仰臥。
鼎設藥誰煮,呼鄰舌欲破。
命衰所事違,亦覺太摧挫。
花徑苔草荒,硯席塵土涴。
身后事難知,此際憂已大。
風饕雪虐長精神,
冷葉疏花次第勻。
今日含毫與題品,
更無篇什寫清新。
故人高詠處,天地繞孤樓。
落葉半山雨,涼蟬滿樹秋。
萍蹤悲漢水,鶴影夢黃州。
我亦窮愁客,生涯付白鷗。
昔日家園春始闌,祫衣愛點丹鱗蜿。
軟塵從踏青門道,紺雪頻侵霜劍寒。
漸老巳拚消槁木,送愁無那翻紅湍。
寒潮暄暈青皋路,干夢如泥不耐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