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三首 其三
暫拋穡事競芳晨,在野稀疎總在闉。
俚俗讙言宜上廟,賢侯初意欲新民。
今無麟筆非觀社,古有豚蹄可祝神。
身是魯中儒服者,閑搔白發看游人。
暫拋穡事競芳晨,在野稀疎總在闉。
俚俗讙言宜上廟,賢侯初意欲新民。
今無麟筆非觀社,古有豚蹄可祝神。
身是魯中儒服者,閑搔白發看游人。
暫時放下農事去爭享這美好春光,野外的人少,大多都聚集在城門外。民間習俗歡快地說適合去廟宇,賢明的官員起初是想革新民風。如今沒有像孔子那樣的史筆來記載這社祭之事,古代卻有用豬蹄來向神祈福的做法。我是穿著魯地儒服的人,閑來撓著白發看著游玩的人。
穡事:農事。
芳晨:美好的時光,這里指春日。
稀疎:即“稀疏”。
闉:古代城門外層的曲城,這里指城門外。
讙言:歡快地說。
賢侯:對地方長官的尊稱。
麟筆:指孔子作《春秋》絕筆于獲麟事,后泛指史筆。
豚蹄:豬蹄。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從詩中可推測,當時社會處于相對和平時期,民間有春日祭祀等習俗活動。賢侯可能推行了一些革新民風的舉措,詩人作為儒者,在一旁觀察著民間的這些活動,有感而發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在于描繪春日里民間的活動場景以及賢侯革新民風之事,展現了當時的社會風貌。其特點是將民間習俗與詩人的儒者視角相結合,語言質樸。在文學史上雖可能沒有重大影響,但為研究當時的社會生活和文化提供了一定的資料。
月朧星淡,南飛烏鵲,暗數秋期天上。錦樓不到野人家,但門外、清流疊嶂。 一杯相屬,佳人何在,不見繞梁清唱。人間平地亦崎嶇,嘆銀漢、何曾風浪。
胡馬嘶風,漢旗翻雪,彤云又吐,一竿殘照。古木連空,亂山無數,行盡暮沙衰草。星斗橫幽館,夜無眠、燈花空老。霧濃香鴨,冰凝淚燭,霜天難曉。 長記小妝才了,一杯未盡,離懷多少。醉里秋波,夢中朝雨,都是醒時煩惱。料有牽情處,忍思量、耳邊曾道。甚時躍馬歸來,認得迎門輕笑。
漫揾英雄淚,相離處士家。謝慈悲剃度在蓮臺下。沒緣法轉眼分離乍。赤條條來去無牽掛。那里討煙蓑雨笠卷單行?一任俺芒鞋破缽隨緣化!
燭影搖紅,向夜闌,乍酒醒、心情懶。尊前誰為唱《陽關》,離恨天涯遠。 無奈云沉雨散。憑闌干、東風淚眼。海棠開后,燕子來時,黃昏庭院。
小雨初晴回晚照。金翠樓臺,倒影芙蓉沼。楊柳垂垂風裊裊。嫩荷無數青鈿小。 似此園林無限好。流落歸來,到了心情少。坐到黃昏人悄悄。更應添得朱顏老。
鐘送黃昏雞報曉。昏曉相催,世事何時了。萬恨千愁人自老。春來依舊生芳草。 忙處人多閑處少。閑處光陰,幾個人知道。獨上高樓云渺渺。天涯一點青山小。
碧玉上宮妓,出入千花林。珠被玳瑁床,感郎情意深。
采桑畏日高,不待春眠足。攀條有馀愁,那矜貌如玉。 千金豈不贈,五馬空躑躅。何以變真性,幽篁雪中綠。
角動寒譙。看雨中燈市,雪意瀟瀟。星球明戲馬,歌管雜鳴刁。泥沒膝,舞停腰。焰蠟任風銷。更可憐、紅啼桃檻,綠黯楊橋。 當年樂事朝朝。曾錦鞍呼妓,金屋藏嬌。圍香春斗酒,坐月夜吹簫。今老矣,倦歌謠。嫌殺杜家喬。漫三杯、踞爐覓句,斷送春宵。
風動竹。清遍一窗梅溽。聞道小喬乘鳳玉。仙裳飄霧縠。來嫁吾門公瑾叔。天上人間愿足。濃繚水沉燃寶燭。鬢長相對綠。
世事如何說。似舉鞍、回頭笑問,并州兒葛。手障塵埃黃花路,千里龍沙如雪。著破帽、蕭蕭余發。行過故人柴桑里,撫長松、老倒山間月。聊共舞,命湘瑟。 春風五老多年別。看使君、神交意氣,依然晚合。袖有玉龍提攜去,滿眼黃金臺骨。說不盡、古人癡絕。我醉看天天看我,聽秋鳳、史動檐間鐵。長嘯起,兩山裂。
故國三千里,深宮二十年。 一聲何滿子,雙淚落君前。
生長湖山曲。羨吳兒、呼吸湖光,飽餐山淥。世外不須論隱逸,誰似先生冰玉。自骨冷、神清無俗。我不識君曾夢見,炯雙瞳、碧色光相燭。遺妙語,看不足。 生平高節難為績。到如今、凜凜風生,言猶可錄。不作相如封禪藁,身后誰榮誰辱。爭肯效、白頭吟曲。好與水仙為伴侶,傍西湖、湖畔脩脩竹。時一酹,薦秋菊。 范文正岳陽樓記:慶歷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具興。乃重修岳陽樓,增其舊制,刻唐賢今人詩賦于其上,屬余作文記之。予觀夫巴陵狀,在洞庭一湖。銜遠山,吞長江,浩浩蕩蕩,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前人之述備矣,然則北通巫峽,南極瀟湘,遷客騷人,多會于此,覽物之情,得無異乎!若夫霪雨霏霏,連日不開,陰風怒號,濁浪排空,日星隱曜,山岳潛形,商旅不行,檣傾楫摧,薄暮冥冥,虎嘯猿啼。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岸芷汀蘭,郁郁青青;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耀金,靜影沉璧,漁歌互答,此樂何極。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皆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歟!噫,微斯人,吾誰與歸!時六年九月十五日記。
狂胡鞍馬自為家。遣宮娃。嫁胡沙。萬里風煙,行不見京華。馬上思歸哀怨極,推卻手,奏琵琶。 胡兒共聽亦咨嗟。貌如花。落天涯。誰按新聲,爭向漢宮夸。纖手不知離別苦,腸欲斷,恨如麻。
子陵先生,故人光武,以道相忘。幸炎符在握,六龍在御,臣來億兆,陽德方剛。自是先生,獨全高節,歸去江湖樂未央。動星象,被羊裘傲睨,一世軒裳。 高哉不事侯王。愛此地山高水更長。蓋先生心地,超乎日月,又誰如光武,器量包荒。立懦簾頑,有功名教,萬世清風更激揚。無古今,想云山郁郁,江水泱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