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三首 其二
莫惜傾囊更典衣,繁華尤詫送神時。
不惟寶髻修容出,亦有銀釵跣足嬉。
但見春城催畫角,何曾夜市擁牙旗。
遨頭清儉君毋怪,疇昔書囊在殿帷。
莫惜傾囊更典衣,繁華尤詫送神時。
不惟寶髻修容出,亦有銀釵跣足嬉。
但見春城催畫角,何曾夜市擁牙旗。
遨頭清儉君毋怪,疇昔書囊在殿帷。
不要舍不得把口袋里的錢花光,甚至去典當衣物,更要驚嘆在送神儀式時的繁華景象。不僅有梳著精美發髻、精心打扮的女子出門,也有插著銀釵、光著腳嬉戲的人。只看到春天的城里號角聲聲催人,卻不曾見到夜市中有軍旗簇擁。你不要責怪遨頭(地方官)清廉儉樸,他從前可是在宮廷中讀書的人。
傾囊:把口袋里的錢全部花光。典衣:典當衣物。
詫:驚嘆。送神:指送神的儀式。
寶髻:精美的發髻。修容:精心打扮。
跣足:光著腳。
畫角:古代樂器,形如竹筒,外加彩繪,發聲哀厲高亢。
牙旗:軍旗。
遨頭:宋代成都自正月至四月浣花,太守出游,士女縱觀,稱太守為遨頭。
疇昔:從前。殿帷:宮廷。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宋代成都有諸多熱鬧的民俗活動,送神儀式便是其中之一。詩中遨頭可能是一位清廉的地方官,作者或許是看到送神儀式的繁華與遨頭的清儉形成反差有感而發。
這首詩主旨是展現送神儀式的繁華并贊美遨頭的清儉。其特點是通過對比突出主題,語言質樸。在文學史上雖不具有廣泛影響力,但反映了當時的民俗和社會風貌。
灑落風標真謫仙,精神猶恐筆難傳。文章若出斯人手,壯浪雄豪一自然。太白之精出李白,詩中元帥酒家豪。軒然眉目已如此,況著當年宮錦袍。
春風來自斗杓東,萬物欣欣鼓舞中。鳳紙催裁寬大詔,拂明宣下未央宮。
十年經傳費覃思,養就長材未是遲。月殿秋高攀桂夕,禹門春暖化龍時。士林聲價千金璧,藝苑文章五色絲。此去奏名真不忝,便應飛步接皋夔。
少年心愿在天邊。別家園。度重關。南北東西,多少好河山。為保金甌顛不破,鞋踏爛,不辭難。遠征才覺道途歡。北風寒。有何干。雪地冰天,為我駐朱顏。背上槍枝登哨所,千丈壁,起炊煙。練兵塞上好風光。號聲忙。踏嚴霜。獵獵軍旗,天際看飛揚。待到刺刀拼過了,揮汗水,對朝陽。墻頭大字寫琳瑯。報爹娘。放心腸。多少英姿,年少事戎行。大海航行歌四起,營地樂,勝家鄉。
隔岸能聞爆竹嘩,奔騰佛腳浪翻花。禪心偶動宵深磬,詩思旋生月下茶。驥老何曾甘伏櫪,夢多強半是還家。一編領略青燈味,飽吸靈芬細咀華。
真人已不死,外慕墮空虛。猶馀好名意,滿樹寫天書。天師化去知何在,玉印相傳世共珍。故國子孫今尚死,滿山秋葉豈能神。
紅燈爍爍映春光,綠葉團團近畫廊。青瑣仙郎一題品,至今翰墨尚遺香。
石門斜日片帆揚,北望關河思渺茫。人過貪泉須戒飲,舟回前浦尚聞香。鳴榔秋月千山靜,說劍雄風萬里長。漁父滄浪如有問,汀蘭早晚正芬芳。
北塞風塵萬鼓鼙,東京社稷一戎衣。綠林群盜驅民去,赤伏真人得帝歸。諸老禪聯蒼玉佩,將軍坐鞚紫金鞿。先生此日青霞志,一笑凌空拄杖飛。
何處觀燈好,琳宮禁御西。星橋通碧落,云網綴丹梯。梅畔春猶寂,松梢月漸低。傳柑誰得句,痛飲憶宣溪。
蕭君死節義,羅氏重彝倫。禮謹春秋祀,恩隆內外親。九京寧有憾,兩姓幸相因。千載斯堂在,聞風亦愴神。
松庵道人寫墨菊,幽興宛在山巖中。軒然蒼石立苔蘚,枝葉掩冉生秋風。石傍扶疏出三本,土潤根肥氣深穩。彤霞匝地鑄黃金,白露漙空濕香粉。馬君好古天趣真,昔年省郎吾故人。升堂把酒對圖畫,使我意與南山親。君家舊宅龍沙北,荒圃經年歸未得。何當斸地種千株,日倚湖亭看秋色。
南風吹早春,燕語嬌欲醉。空堂坐來暮,清寂不忍睡。初月如佳人,隱映出云際。盈盈入窗戶,娟娟映衣袂。情人臨夜彈,笑歌發清秘。仰視青云飛,俯察春波逝。放懷既有馀,好友惜未至。此意誰能解,千秋漆園吏。
不周山崩天柱折,帝遣媧娥補天裂。穹然一蓋青團團,東南天漏補不完。徒令杞國憂,日夜摧心肝。嗚呼,世無仲山甫,袞職之闕誰為補。
吾邦自昔產才英,畫手如君藝更精。柱國少師題舊隱,經筵學士表新塋。優閑有興詩兼酒,落魄無心利與名。猶記京華曾識面,白頭回首故人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