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友人奏藁
首規旒冕次鈞衡,紙價遙知貴洛城。
谷永有知應愧死,曹蜍無氣謾偷生。
弘寬斂衽慙三策,桑濮收聲讓九成。
聞說龍天俱贊嘆,法筵第一義分明。
首規旒冕次鈞衡,紙價遙知貴洛城。
谷永有知應愧死,曹蜍無氣謾偷生。
弘寬斂衽慙三策,桑濮收聲讓九成。
聞說龍天俱贊嘆,法筵第一義分明。
奏章首先規諫帝王,其次謀劃國家政務,其價值之高,料想會像當年左思《三都賦》一樣讓洛陽紙貴。谷永若泉下有知,定會羞愧而死,曹蜍這般無骨氣之人不過是茍且偷生。弘寬整理衣襟,會因比不上這奏章的三策而慚愧,桑間濮上的靡靡之音也要在這高雅的九成之樂前收斂。聽說連龍天都為之贊嘆,這法會之上第一義理清晰分明。
旒冕:古代帝王的禮帽和禮冠,借指帝王。
鈞衡:比喻國家政務重任,也指執掌國政的人。
谷永:西漢大臣,善說災異,后因依附權貴被人詬病。
曹蜍:東晉人,為人懦弱無骨氣。
弘寬:西漢儒生轅固,轅固字弘寬,曾向漢武帝提出三策。
桑濮:指桑間濮上之音,古代認為是靡靡之音。
九成:指九韶之樂,古代的雅樂。
龍天:佛教語,指諸天與龍神。
法筵:佛教講經說法的座席。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推測詩人友人可能呈上了一份關于規諫帝王、謀劃政務的奏章,此奏章在當時可能引起了較大反響,詩人有感于此而創作此詩,表達對友人奏章的贊賞。
這首詩主旨是贊美友人的奏章,其突出特點是善用典故,增強了詩歌的文化內涵和表現力。在文學史上雖可能未產生重大影響,但展現了詩人對友人才華的肯定和對國家政務的關注。
雁落云低樹,馬嘶風飏沙。君今作行客,吾敢詫詩家。內史忙歸院,兵曹蚤退衙。慇勤一樽酒,明日是天涯。
是何人夢里過江南,相逢又深秋。正明湖波靜,空山葉滿,含笑登樓。仿佛蘭鄉舊友,來此一棲休。應恨芳華晚,汩歲如流。多少荷風萍雨,向天涯地角,零落難收。算驚鴻照影,洛佩只空留。猛回頭,斜陽已暮,剩五湖憔悴一孤舟。彤云起,對寒江雪,梅樹都愁。
秋高沙磧地椒稀,貂帽狐裘晚出圍。射得白狼懸馬上,吹笳夜半月中歸。
江流清復清,江草接江亭。何人歌《水調》,馀韻入青冥。歌者不知苦,聽者有馀情。坐令離別客,白發鏡中生。
春風正月李花白,竹徑茅檐草一尺。蓬生自掩蔣公堂,塵滿寧知揚子宅。雀羅門外可誰開,飛濤雙鯉致書來。開緘雪色披云霧,恍惚游龍遍八垓。蝌蚪欲窮蒼頡度,揮毫詎效邯鄲步。太史名垂萬古中,腐儒何用尋章句。鞭弭今當屬伐興,維揚司馬大中氶。世恩班嗣承家學,賦色千秋接廣陵。自從開府來南粵,建牙大纛前茆奪。酒牛入幕饗材官,縫掖布衣勞折節。娥眉元妒漢宮人,天遠那能叩九閽。拂衣竟向五湖去,賜環應召股肱臣。狂言屘屘不足數,公謂歐生可與語。投桃報我以瓊瑤,枯骨復燃在此舉。白狼山下夜光虹,呼鸞道上不相從。對劍揮毫歌短句,北面長緘托嶺鴻。
十里菰蒲百頃陂,秋風裊裊蕩漣漪。旅游已信江湖遠,水國猶將晝夢疑。屈鉤結網老農妻,鼓楫鳴榔舊牧兒。世事誰令山海變,可憐機械亦相隨。
史君甚愛竹弟,欲與渠為二難。歲晚青青玉立,不須俗眼同看。
文詞秀發建安風,三十紅顏衛玠同。卻憶周南求淑女,幾時寤寐在絲桐。
十三科取士,救世豈無方。倏送孤鴻舉,難追八駿驤。金壇猶著號,碧落舊為郎。劍化丹壚在,山寒井水香。
一念心灰萬事休,無涯歲月此幽囚。九州衰夢從吾息,十載長綸偶自收。遇可樂天須解樂,謂無憂世是深憂。遣懷幸有韋編在,聊向羲皇境上游。
繡柱雕欄夾畫圖,幽棲河上擅菰蘆。壺觴元亮開三徑,舟楫陶朱泛五湖。草色共悲吳苑廢,花枝猶傍越臺無。干將對舞東風夜,燦爛明星墜轆轤。
茅亭自得陶公筆,盡日光芒動白虹。山澤不煩通地氣,片云時起墨花中。
呼馬呼牛只舊情,我來不借仲尼聲。懸知苦厭支離說,安敢重翻十二經。
莽莽川原闊,行行道路長。初陽出霧弱,老樹立風強。鶴自依煙水,鴻唯逐稻粱。誰憐人苦戰,北國已全荒。
琴書滿屋壁,不下晉家聲。湖海懷高義,交游閱古情。宰瓜緣暮景,看竹喜新晴。更約清高友,山林結隱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