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弋陽方友民所藏紫巖西山二帖
摩挲妙墨憶微言,故篋才余二帖存。
往昔翁為紫巖客,后來子及浦城門。
晚生多說參諸老,它日誰堪見九原。
自嘆西河索居者,暮年歸夢遶田園。
摩挲妙墨憶微言,故篋才余二帖存。
往昔翁為紫巖客,后來子及浦城門。
晚生多說參諸老,它日誰堪見九原。
自嘆西河索居者,暮年歸夢遶田園。
撫摸著精妙的墨寶回憶著那些精微的話語,舊箱子里只剩下這兩帖留存。過去您的長輩是紫巖先生的門客,后來您又進入了浦城先生的師門。后輩們大多說曾與各位前輩交往,可日后誰還能到九泉之下見到他們呢。我感嘆自己像西河的獨居者,暮年歸鄉(xiāng)的夢縈繞著田園。
摩挲:用手撫摸。
微言:含義深遠精微的言辭。
故篋:舊箱子。
紫巖:可能指張浚,南宋抗金名將。
浦城:可能指真德秀,浦城人,南宋理學家。
參:交往、拜見。
九原:指墓地,后泛指陰間。
西河索居者:典出《禮記·檀弓上》,這里作者自比,表達獨居的感慨。
具體創(chuàng)作時間和地點不詳。從詩中可知,當時詩人看到方友民所藏的紫巖、西山二帖,回憶起前輩們的交往,感慨時光流逝,自己暮年獨居,由此創(chuàng)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追思前輩、感慨時光。其特點是情感深沉,借物抒情。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展現(xiàn)了詩人對前輩的敬重和對人生的思考。
不寐起彷徨,挑燈更炷香。思深嫌夜永,人瘦覺秋涼。靜院風吹雨,荒臺菊傲霜。不平鳴不已,莫慢笑寒螀。
吳門歌舞地,樂事日相仍。況遇千金夕,遙臨片月澄。條風吹鳳野,新暖解鮫冰。繡陌香塵匝,銅街瑞氣凝。樓臺甲第敞,裘馬少年矜。趙李皆連戚,金張各引朋。春思方浩蕩,逸興寄馮陵。共慶瑤天爽,同欣玉燭登。蚖脂明絳蠟,豹髓隔紅繒。兢斗丁諼巧,爭誇萬畢能。鰲山浮陸海,星彩避華鐙。火樹家家燦,驪珠顆顆升。祗須驚絢耀,未易辨名稱。錦席九枝滿,蘭殽百味蒸。初筵心已醉,列炬目為瞢。實從紛輪至,徘優(yōu)次第征。魚龍翻角觗,桿索互緣乘。士女寫交錯,笙歌鼎沸騰。歡聲搖地軸,高響遏云層。蹴鞠丸隨足,秋千鳧度縆。登場重選伎,催曲迭酬綾。良夜真堪賞,幽懷若不勝。可憐花滿面,豈吝酒如澠。虬箭停寒漏,雞人報旭升。橫橋無鐵鎖,歸騎踏金繩。相約留馀興,來宵更倍增。
楓陛傳臚罷,鵝城拜命行。月沉一潭碧,風拂萬家清。有腳陽春布,無知草木靈。鯫生承教育,仰荷不勝情。
淄澠連即墨,濟鄆出東阿。海上人多詐,桑中女善歌。賣絲趨曉市,驅犢向春坡。幾度從仙蹕,觀風此地過。
去年此日昆山縣,射圃亭中開小宴。壽夫送我上南京,把酒題詩苦相勸。酒酌碧筒對花飲,詩題素壁成吾讖。誰知歲月才一周,兩人生死不相侔。我行萬里生如寄,君得一官死如戲。人生變故不可常,灑我風前幾行淚。北固山,在何處。西風落日大江秋,詩酒明朝吊君去。
天風吹動翠云裘,坐看樓船下石頭。江左重瞻天子氣,金陵長作帝王州。
佳木交稚綠,小閣掩春深。唯有山西叟,相看識此心。
不是高官一小民,人堆互覓感情真。世有詩緣多在夢,明朝道別又紅塵。
游戲一橘中,自謂有足樂。何如在商山,笑傲視寥廓。
初聞陌上春來早,淡眉不及纖纖掃。出屋覺衣單,風來一陣寒。拈枝見柳米,黃鸝猶未起。插向小瓶間,期能入夢看。春宵樓上簫如咽,樓前一片傷心白。白也不如梨,梨花風滿基。江南天外路,昨日尋春去。春不解人心,徘徊獨閉門。紅蕉屏上紅成簇,清眸屏下淚如簌。無意理殘妝,無言看夕陽。夕陽如有眼,看見幺弦斷。回首更誰知?殘梨下月池。晴煙拂露秋千索,桃花李瓣層層落。枝上鷓鴣啼,啼過小牖西。黃昏一霎雨,密密機中縷。織就一年心,無聊怕倚門。
人間長夏有余情,天上迢遙想帝京。清暑敞臨無逸殿,薰風徐引步虛聲。氤氳霧幄爐香細,縹緲霞綃佩玉輕。宣敕侍臣新疏草,欲將精禱阜民生。
發(fā)足自髻石,灣還可四里。一步一驚魂,路荒不容趾。粘壁行刀脊,下視深無底。狂鍔搆虛空,癡石綴瘢?。其沙生以墳,其骨污而泚。其草油以絲,其樹糟而圯。忽然磽確巖,忽然崩騰水。忽而沒九天,忽而九淵起。健夫引長繩,半日一移趾。四肢互相用,臂行足以視。或如鴨折身,或如丁旋尾。或如鷇出殼,或如蟹引跪。又如研古繪,蟲蠹蝕絲理。又如讀殷盤,聱軋饤奧詭。當其快心意,虛空躍繩妓。少焉筋力疲,蚊虻撼犀兕。須發(fā)生煙嵐,肌膚碎荊杞。百苦到天門,相對惟口哆。雙壁削青銅,飛鳥不能止。一匣銜古光,方空如水洗。陰陽工刻轢,霜雪恣摩砥。萬古貯云霞,石紋繡青紫。鉃桐蛇腹段,古鈕蠐螬蠡。詰曲史籀畫,斑駁朱砂蕊。僧言三十年,茲石未沾履。往時戚將軍,架空一游此。長老傳白猿,今來猿亦死。是時七月初,寒肌如粟子。引指人人危,回身面而鬼。歸來問僮仆,髭須白馀幾。破網取珊瑚,判命競奇傀。
寄言謝桀黠,無乃氣干云。安知霸陵下,復有李將軍。莫言不漢遠,煙霞隔數(shù)千。何必黃丞相,重應臨潁川。
人人藤葉嚼檳榔,戶戶茅檐覆土床。只有春風不寒乞,隔溪吹度柚花香。數(shù)家草草劣無多,跕水飛鳶也不過。道是荒城斗來大,向來此地著東坡。
斂襟坐久此心虛,靜看濂溪太極圖。理在象中元不雜,莫于象外用工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