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和徐潭二首 其二
遠游昔結四方緣,高臥今貪一壑專。
有客埋腰沖許雪,無人洗耳涴吾泉。
金棺未免荼毗厄,玉匣安知裸葬賢。
多積荊薪寬釀酒,龍鐘禁不得霜天。
遠游昔結四方緣,高臥今貪一壑專。
有客埋腰沖許雪,無人洗耳涴吾泉。
金棺未免荼毗厄,玉匣安知裸葬賢。
多積荊薪寬釀酒,龍鐘禁不得霜天。
往昔遠游結交四方的緣分,如今高臥貪戀獨占一處山谷。有客人冒著大雪來訪,卻無人像許由一樣來洗耳污染我的泉水。金棺也難免遭遇火化之難,玉匣又怎知裸葬者的賢明。多積攢些柴草來寬裕地釀酒,老態龍鐘禁受不住霜寒的天氣。
遠游:到遠方游歷。
高臥:隱居不仕。
埋腰沖許雪:指客人冒著大雪來訪,“許雪”可理解為大雪,“許”有“如此、這般”之意。
洗耳:傳說堯欲讓天下于許由,許由以為污耳,乃臨池洗之。涴(wò):污染。
金棺:佛教中高僧圓寂后用金棺荼毗(火化)。
玉匣:指華貴的葬具。裸葬賢:指楊王孫,他主張裸葬,認為這樣才符合自然之道。
荊薪:柴草。
龍鐘:行動不靈便的樣子,形容年老體衰。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從詩中可以推測,詩人可能經歷了一段豐富的人生旅程,早年四處遠游結交,后來選擇隱居生活。當時社會可能處于相對和平或動蕩后趨于平靜的時期,詩人在隱居中對人生、生死等問題有了深刻的思考,從而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詩人對人生不同階段的感悟和對生死的豁達態度。其特點在于將生活場景與哲理思考相結合,用質樸的語言傳達深刻的情感。在文學史上雖可能沒有重大影響,但展現了詩人獨特的思想和文學表達。
為別未一日,思君如三秋。
解后孤城中,握手復少留。
士方未遇時,鮮不困宦游。
君獨芻豢色,胸次回萬牛。
自愧得之淺,誤欲代君憂。
白璧識者稀,駑馬市者稠。
莫作分外慮,輕重終不侔。
諸公競推轂,失士固所羞。
絕塞驅馳有底忙,病余歸思遶江鄉。
鴈飛不到楚天遠,蝶夢可堪春晝長。
滿地香紅初過雨,一簾風絮正斜陽。
愁邊頼有新詩在,強劈吟牋付錦囊。
宦薄因謀拙,心安任數奇。
功名半幅紙,權利一鉤絲。
已作絡頭驥,殊慚曳尾龜。
暫時深袖手,風月話襟期。
丁男負荷力已疲,弱妻稚子顏色悲。
親戚墳墓誰忍棄,嗟爾豈愿為流移。
春蠶成繭谷成穗,輸入豪家無孑遺。
豐年凜凜不自保,兇年菜色將何如。
但憂銜恨委溝壑,豈暇懷土安室廬。
故鄉既已不可居,他鄉為客將誰依。
黃雞啄黍白酒熟,去家未久吾懷歸。
農桑不事得溫飽,見爾令人顏忸怩。
君不見靈椿一株傳義方,僖儀接武躋金堂。
又不見老蘇獨步為文主,軾轍聯芳入瓊府。
始知盛德天所親,于門棨戟高拂云。
又知碩才世所貴,鯉庭詩禮超凡群。
司成蘊蓄何如厚,萬頃淵源海波秀。
劉郎少俊首辱和,揚善推賢宜有后。
司成問學何如深,六經表里金玉音。
王氏拘攣了無取,雄文杰句由諸心。
廬陵昔歲曾分教,甲子一周夢驚覺。
賢郎賜得銅虎符,今日重游想前效。
黌堂咳唾遺明珠,翠琰刊成惠陋儒。
請為野史進青瑣,要繼皇朝竇與蘇。
孤飛欲作上林游,塞北來時天始秋。
世路豈無矰繳慮,水鄉聊作稻粱謀。
摩云不憚關山遠,刷羽定非雞鶩儔。
待看草青煙浪暖,帶將春色離南州。
黃河浩浩不可航,腰壺欲渡何其狂。
嫗挽翁衣愿無渡,忠愛深言反逢怒。
河流滔滔翁溺死,老嫗搏膺淚如雨。
行人勸嫗莫痛傷,痛傷之極能斷腸。
古來愎諫多不祥,鴟夷浮江吳國滅,老臣疽背霸王歇。
昔聞幕阜古洞天,偶馳瘦馬行山前。
諸峰卻立一峰出,蒼龍墮地走復蟠。
誰燒丹灶汲丹井,絕頂萬丈巢飛仙。
捫蘿攀磴敢憚險,欲往未有一日閑。
仙翁見我定拍手,笑我詰曲來人間。
雨淋日炙行路難,何如鸞鶴游云端。
人生不比金石堅,向來青鬢今蒼顏。
百年富貴草頭露,何乃自苦縻一官。
雖無道骨可不死,亦欲早掛頭上冠。
南山之南北山北,筑屋翠微高枕眠。
我是忘機士,初非學二疏。
甕醅常得醉,瓶粟任無余。
天下眾生病,山中四壁虛。
昔年芻豢口,今日伴鐘魚。
長安甲第凝丹碧,門外如云珠履客。
主人對客懶將迎,別有洞天雙國色。
簾幃不動春風香,乃翁但醉流霞觴。
綠絲垂地細君惜,從今可老溫柔鄉。
歡樂短,憂恨長,鳳飛何在遺其凰。
不言不笑念恩怨,明月無情窺象床。
春暖花枝啼曉露,此身今是花無主。
可憐高冢臥麒麟,不許畫樓棲燕子。
斷霞縷脈淺深紅,雨挾涼來助好風。
心厭亂蟬專美蔭,目隨高鳥度晴空。
此身尚落功名外,生理方侵念慮中。
坐到夜深明月上,秋聲故故遶梧桐。
月月初一十五,處處槌鐘打鼓。
若不毀謗禪道,便是呵罵佛祖。
盡道慈悲接人,畢竟無過于此。
承天鼻孔笑伊,直是未敢相許。
坐人舌頭即不無,爭教無舌人解語。
野寺云山迥,人家煙火稀。
水腥漁市近,帆落晚風微。
拂樹昏鴉去,迎船白鳥飛。
吾生樂江海,猶恐與心違。
袞繡遺三事,松梅共一川。
小溪空勝景,先隴忽新阡。
上悟流言妄,人思舊弼賢。
忠嘉雖削稿,合付殺青傳。
三代日方中,為民破重昏。既蝕復光融,孔孟道益尊。
古禮今則亡,陳編意猶存。飲燕用觥籌,薦享羞羔豚。
瞿曇何為者,髠首徒實繁。不飲非畏義,不殺非知仁。
舉世昏不悟,跣足行荊榛。胎禍產妖幻,與佛岐又分。
俗愚有罣誤,吏議多深文。怒言必溢惡,疑似恐不根。
黔首亦何罪,可憫不可嗔。大道若返古,怪說難眩民。
帝居虎豹守,此語誰扣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