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和八首 其七
不識三君與八關,平生所敬獨肱蟠。
扶犂甘雨祥風里,占籍廉泉讓水間。
聊伴漁翁歌欵乃,且饒犬子賦孱顏。
村深隠隠聞簫鼓,知是田家賽社還。
不識三君與八關,平生所敬獨肱蟠。
扶犂甘雨祥風里,占籍廉泉讓水間。
聊伴漁翁歌欵乃,且饒犬子賦孱顏。
村深隠隠聞簫鼓,知是田家賽社還。
不認識三君和八關這些人,我一生所敬重的只有肱蟠。在滋潤莊稼的甘雨和祥瑞的風中扶犁耕種,戶籍落在廉泉讓水之間。暫且陪伴漁翁唱著欸乃的漁歌,也讓兒子去描繪山川的險峻。在幽深的村子里隱隱約約聽到簫鼓聲,知道是農家祭祀土地神后歸來。
三君、八關:東漢時期特定的政治人物群體稱呼,代表當時一些清流名士。
肱蟠:人名,具體身份需結合更多背景判斷,這里是詩人敬重之人。
甘雨祥風:指及時的好雨和吉祥的風,象征著好的年景。
占籍:落籍,落戶。
廉泉讓水:出自《南史·胡諧之傳》,原指廉水和讓水,后比喻風俗醇美。
欵乃:象聲詞,行船時搖櫓聲,常出現在漁歌中。
孱顏:形容山勢高峻參差不齊。
賽社:古代農村祭祀土地神的活動。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推測詩人處于一個相對平靜的時期,遠離復雜的政治紛爭,對田園生活有深刻的體驗和感悟,故而創作此詩表達自己的心境和追求。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詩人對田園生活的喜愛和對敬重之人的情感。其特點是語言質樸,意境清新。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展現了古代文人對田園生活的一種審美追求。
文學從來本不長,隱居辭說半猖狂。徒令后世能疑孟,秪覺前身似姓莊。玄白何分終覆瓿,谷臧奚事總亡羊。從今巳息掞天口,只著農桑一兩章。
水石幽尋快夙緣,相逢何意盡高賢。數杯清茗烹涼月,一曲流徽弄晚煙。學古幾人能避世,談空無地不參禪。不知當日陶元亮,何事攢眉向白蓮。
密竹不見地,獨園不知門。得門未逢人,絮絮溪聲喧。升階拂塵服,合掌瞻世尊。方袍二三子,磬折禮數煩。飯罷啜佳茗,緩行腹自捫。同游喜清閟,快飲臥空樽。暗渠出泉眼,細徑通山根。正月筍未生,積葉覆蘇痕。亭午陽光薄,竟日夕陰昏。燃燈照虛室,掃榻眠幽軒。雞鳴出門去,溪流醒夢魂。據鞍一回首,但見翠浪翻。
一夜西風到海濱,樓船東出海揚塵。生慚黃歇三千客,死慕田橫五百人。紀歲自應書甲子,朝元誰共守庚申。悲歌撫罷龍泉劍,獨立蒼茫望北辰。
烈塘墳上樹如云,一掃東風十五春。不信令威歸不得,竟移華表屬他人。
北上高樓接大荒,塞原如掌思茫茫。朔風怒卷黃如霧,夜月輕籠淡似霜。弱水西流青海遠,將臺南去黑山長。遠人遙指斜陽外,蔓草含煙古戰場。
春入長安百萬家,湖邊無日不香車。一株柳色吾無分,看殺庭前薺菜花。看書數葉眼花旋,推過熏爐去打眠。五十壓頭衰白盡,書無靈圣事茫然。情知老卻流鶯了,爭奈狂如蛺蝶何。尚有紫薇紅藥在,佳人休唱怨春歌。
湘州城北古堂幽,十日春晴兩度游。山畔數亭俱可醉,林間孤澗亦銷憂。巖巒氣色迎車發,草樹風光繞郭浮。況與群公陪勝踐,豈輸山簡習池頭。
高僧元住金山寺,飛錫吳鄉未擬回。天女散花臺上落,神龍避雨缽中來。久知無本能詩句,自笑淵明嗜酒杯。別后重逢須記取,藤床對雨撥寒灰。
詩書成志業,懶慢致蹉跎。圣代丹霄遠,明時白發多。淺謀堪自笑,窮巷憶誰過。寂寞前山暮,歸人樵采歌。
肩輿九步十傾欹,下有冰河不敢窺。冰上水禽行似箭,忽逢缺處得魚兒。
幸有靈光在,天乎作么亡。生來最真實,病里亦康強。和氣留丹鼎,清塵凝筆床。溪山呈秀處,風露悄凄涼。
黃帝陵前翠柏環,香煙繚繞紫云間。五千年史皇權固,十億民生國運艱。風水何曾維社稷,江山幾度屬夷蠻。如今又借軒轅力,來促金甌一統還。
漢皇愛舞起龍船,錦纜香維御柳煙。侍女爭開妝鏡匣,后宮不理敗弓弦。青油幕乏登壇將,金馬門空待詔賢。惟有廣寒西畔柏,不知爭戰翠參天。
飛流如雪灑篷窗,一夜離心擁去艭。回首不堪相憶處,千山明月滿桐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