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次臞軒韻二首 其一
憶昔抽毫白玉堂,奏篇字字谷年荒。
內人久已呼才子,明主今方記寢郎。
駑豆未應堪秣驥,鶉籠誰道可容皇。
何當雅奏登郊廟,一洗梨園與教坊。
憶昔抽毫白玉堂,奏篇字字谷年荒。
內人久已呼才子,明主今方記寢郎。
駑豆未應堪秣驥,鶉籠誰道可容皇。
何當雅奏登郊廟,一洗梨園與教坊。
回憶往昔在白玉堂揮筆寫作,奏章的每一個字都能應對年荒。宮中之人早就稱我為才子,賢明的君主如今才想起我這個侍從之臣。劣馬的飼料不應用來喂養良馬,鵪鶉的籠子怎容得下鳳凰。何時能讓高雅的樂章登上郊廟,一掃梨園和教坊的低俗之音。
抽毫:揮筆寫作。白玉堂:指翰林院。
谷年荒:應對年荒,指奏章有實際作用。
內人:指宮中之人。
寢郎:宮廷侍從之臣。
駑豆:劣馬的飼料。秣驥:喂養良馬。
鶉籠:鵪鶉的籠子。皇:通“凰”,鳳凰。
雅奏:高雅的樂章。郊廟:古代祭天地與祖先的場所。
梨園與教坊:均為宮廷音樂機構,這里指低俗的音樂。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從詩中可以推測,詩人曾在翰林院等重要場所任職,有過輝煌的經歷,能寫出對國家有實際作用的奏章,受到宮中之人稱贊。但后來未得到君主重用,處于懷才不遇的境地,因此創作此詩抒發感慨,渴望得到施展才華的機會。
這首詩主旨是詩人抒發懷才不遇之情,渴望為國家效力。其特點是情感真摯,運用多種意象和表現手法增強表現力。在文學史上雖可能不是廣為人知的名篇,但反映了古代文人渴望施展抱負的普遍心態。
百里奉親官署近,萱堂春早燕呢喃。桃花紅似郎君馬,楊柳青于從事衫。苕水漁舟煙浩渺,何山書舍石巉巖。莫思杜牧尋芳晚,剩有新詩寄一緘。
蒲帆風駛送行舟,篷底哦詩相棹謳。三老相呼興不淺,溪回山擁近嚴州。
秋日熇熇照客衣,一鞭款段出燕畿。詞林故人走相送,欲別不別還依依。白云遙遙望何極,老去莫愁天地窄。百年忠孝總關心,回首君門淚沾臆。
疊浪奔流大壑摧,龍門咫尺擬蓬萊。三千界迥乘風入,四百灘長掛雪來。隘地黃山無俗轍,中天白岳有仙臺。躋攀一快平生目,肯作咸陽十日回。
果降飛龍北渚邊,美人秋水著鞭先。頓教一代吳宮玉,心血斑斑盡化煙。
劍閣凌云鳥道邊,路難聞說上青天。山川萬里身如寄,鴻雁三秋信不傳。落葉打窗風似雨,孤燈背壁夜如年。老懷一掬鐘情淚,幾度沾衣獨泫然。
時情任銷歇,閨思轉慇勤。也勝山陰媼,揮毫托右軍。
欲雪盡時攜酒去,無人知處得花開。
石罅飛泉鳴佩玉,灘頭怒石響驚雷。故人相見應相笑,愛底微官觸暑來。
悠悠世事稱無窮,千靈萬象生虛空。活人性命由百谷,還須著意在耕農。自有奸民逃禁律,農夫倍費耕田力。青巾短褐皮膚乾,不避霜風與毒日。暮即耕兮朝即耘,東坻南壟無閑人。春秋生成一百倍,天下三分二分貧。天意昭昭憐下土,英賢比跡生寰宇。懲奸濟美號長材,來救黎元暗中苦。我聞憫農之要簡而平,先銷坐食防兼并。更禁貪官與豪吏,憫農之道方始行。
繞樹辭荊楚,驅車京索間。星河明曙水,鼓角響寒山。腸是今年斷,鬢從前月斑。征南諸將士,不戰豈生還。
上方山頭雪迷路,石湖橋上作行春。湖光萬頃送歸棹,山鳥一聲如喚人。靜樂可忘軒冕貴,清游端勝綺羅塵。人間今古誰能賞,詩思不如圖畫真。
鸞股先尋斗草釵。鳳頭新繡踏青鞋。衣裳宮樣不須裁。雕玉鏤成鸚鵡架,泥金鐫就牡丹牌。明朝相約看花來。
昔年李白問月曾有詩,我亦有語申訊之。一從開辟有天地,不知爾月還與天地先后來何時。同日在天作兩目,何為行天有遲速。妖蟆何能蝕爾靈,狡兔何智入爾腹。吳剛斫斧何得休,羿妻到今還在否。既云盈虧有定理,何用三萬八千戶歲歲年年脩復脩。古往今來幾經世,古人今人果同異。乾坤變故日相尋,照見吾人幾榮瘁。世道日降民生痌,見之應為達天公。為天目精爾恒職,不爾雖見誠何庸。問之嘿嘿了無語,還駕綵云天外去。老夫空齋無所為,矯首蒼茫自延佇。
我將我享,涓選休成。執事有恪,惟寅惟清。樂既六變,肅雍和鳴。高高在上,庶幾是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