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和二首 其二
生怕將軍手涴靴,安能柔軟舞靈和。
艱虞夷甫方謀窟,老懶堯夫少出窩。
時事累棋如許急,春愁抽繭未為多。
終南一徑非常捷,自是吾徒問路蹉。
生怕將軍手涴靴,安能柔軟舞靈和。
艱虞夷甫方謀窟,老懶堯夫少出窩。
時事累棋如許急,春愁抽繭未為多。
終南一徑非常捷,自是吾徒問路蹉。
生怕將軍的手弄臟了靴子,怎么能柔軟地在靈和殿起舞。在艱難憂患之時,王夷甫還在謀劃自己的安身之所,像邵堯夫那樣年老慵懶的人很少出窩。時事像堆疊的棋子一樣危急,春愁像抽繭一樣不算多。終南山的一條小路非常便捷,只是我們這些人問路失誤了。
涴(wò):弄臟。
靈和:指靈和殿。
艱虞:艱難憂患。
夷甫:指王衍,西晉大臣,喜談老莊,清談誤國。
謀窟:謀劃安身之所。
堯夫:指邵雍,北宋理學家,自號安樂先生,生活閑適。
累棋:堆疊棋子,比喻形勢危急。
抽繭:抽絲剝繭,形容愁緒連綿。
終南:終南山,常指隱居之地。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考證,但從詩中對時事危急的描述可以推測,當時社會可能處于動蕩不安、內憂外患的時期。詩人看到一些人在艱難時刻仍只顧自身利益,而國家形勢日益危急,從而創作此詩表達自己的感慨。
這首詩主旨在于批判當時社會上那些不顧國家危難、只顧個人安逸的現象,表達詩人對國家命運的憂慮。其突出特點是用典和比喻的運用,使詩歌更具表現力。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反映了當時的社會風貌和文人的思考。
花如梅萼玉為肌,葉似蘭苕翠帶飛。若與二花同供養,便應猜作古三妃。
因憶橫街宅,槐花五丈青。文章酸辣早,《知覺》鬼神靈。大撓支干始,中年記憶熒。東墻涼月下,何客又橫經。
岸傍幾曲住人家,淺嶼排門種荻花。縱使秋聲常索索,斷無司馬聽琵琶。
臺疆一線天,南北相對峙。安平障東流,咽喉稱鹿耳。爰有七鯤身,固此邦之址。鼓山發其源,勢與昆崙比。騰躍海東西,斷續自逶迤。鰲首戴山崢,鯨背負天咫。排琲走金盤,影射北斗里。左旋右抱如畫圖,寒樹依微映闉阇。鯤身晚照清如洗,風遠飛帆細欲無。噓氣微號鼓鬐鬣,遠控萬里城之隅。熬素螺殼散成雪,點綴驪龍累累珠。有時鯤怒走沙石,羊角扶搖摶鵬翮。喧豗噓煙紅珊擎,比目鰈翻銀濤白。下有蜃蚌爭變化,噴沬騰掀幾千尺。斯須浪靜氛氣收,空中隱現十二樓。云水青冥浮七島,三壺縈帶凈于秋。陰火熒熒海人市,逐蜻尚有擬來游。古塢閒花明滅樹,獨繭欲下月鰲鉤。撓歌唱罷人何處,殘霞空鎖數峰頭。
群崖力弄險,擠天作曲尺。樹從開辟青,石積混沌白。一溪中蕩齧,聞聲俯來黑。孤云帶去鳥,飛避不留跡。白日落其內,炎天起寒色。陰沈疑鬼宮,宛轉入暗壁。來者自天降,當頂踏我幘。兩心各成驚,熟視始定魄。盤盤逶地縫,忽出井口窄。覓路者誰子,此眼真有力。是邦平播前,恍惚難盡識。一朝會平蕩,茶鹽得通易。山川終古來,恐究淪異域。
樹樹行行葉葉飄。清清淺淺水迢迢。當時踏鞠行歌地,一片寒煙罩麥苗。朝露滴,曉風搖。垂楊灑淚又彎腰。不知燕燕何時去,空有當門寂寞巢。
松栝為門石作林,飛泉百道磴千尋。云中雞犬無遺響,獨有頻伽演法音。溪光嵐翠故相媚,細草疏花只自幽。上方月出鐘初動,乞食僧歸鳥下投。寒潭捲石一泓深,策杖時時試一臨。愛聽潺湲隨水去,不知落日在松林。一龕無暑亦無寒,樹下溪邊任意安。忽捲蘆簾見山色,不知忘卻舊疑團。不眈塵俗戀煙霞,誰道山僧別有家。春色十分將八九,杏花開盡又桃花。
醒難安。醉難安。乍上輕舟夢亦酸。蜀江灘復灘。水漫漫。路漫漫。重疊螺峰和恨攢。蜀山巒外巒。
天籟無聲地籟沈,一轟千仞裂層陰。朣朣喚得關山月,不作離鸞別鵠吟。煖力輕盈透鳳膺,借商喚得老龍應。不知孤負秋多少,盍向坡翁謝不能。
舊游重過便神馳,昏黑能來席更移。何事不隨仙令舄,自憐錯顧尚書期。娟娟新月還須照,滾滾飛觴莫愬遲。卜晝多君兼卜夜,風流不數習家池。
五湖煙水綠生波,一葉扁舟鼓枻歌。遙想故園戎馬后,千章喬木已無多。
去日不可追,來日已無多。衰頹復自念,遷謝當奈何。賢達并賤愚,百歲同消磨。不如泳觴酌,徘徊眄庭柯。流翠自成幄,好風時經過。憎愛理兼忘,虛淡神所和。運盡即隨盡,葬骨南山坡。
洗梅根墮粉,換年事,雨聲中。看蜜炬籠花,籸盤添勝,圍幕香重。樓東。曙鴉未起,黯歌塵、猶顫好簾櫳。吟與玉箋旋引,曲游金埒還慵。歡悰。半冷翠盤龍。多事買吳篷。笑黃柑未擘,洗妝清靨,慣濕春風。相逢。鏡屏夢底,問歲寒、宮袖幾時紅。雙舉流霞漫勸,老懷翻惱瓊鐘。
我夢游異境,烏帽跨小蹇。桑麻夾阡陌,山川曠何遠。俗有太古風,蕭散到雞犬。鐘鳴忽驚覺,所造恨猶淺。
治生客,審細察微言。百歲夢中看即過,勸君修煉保尊年,不久是神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