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崇寧后長編二首 其一
自入崇寧政已荒,由來治忽系毫芒。
初為御筆行中旨,漸取兵權付左珰。
玉帶解來攽貴幸,珠袍脫下賜降羌。
諸公日侍鈞天?,不道流人死瘴鄉。
自入崇寧政已荒,由來治忽系毫芒。
初為御筆行中旨,漸取兵權付左珰。
玉帶解來攽貴幸,珠袍脫下賜降羌。
諸公日侍鈞天?,不道流人死瘴鄉。
自從進入崇寧年間,朝政已然荒廢,向來國家的治亂就系于細微之處。開始以皇帝親筆詔令推行宮中旨意,漸漸把兵權交給了宦官。解下玉帶賞賜給得寵的近臣,脫下珠袍賜給歸降的羌人。大臣們每日陪侍在宮廷宴會,卻不管百姓流落到瘴氣彌漫的荒遠之地悲慘死去。
崇寧:宋徽宗年號(1102 - 1106)。
治忽:指國家的治亂。毫芒:細微之處。
御筆:皇帝親筆書寫的詔令。中旨:宮中直接發出的旨意。
左珰:指宦官,因宦官戴貂珰冠,故云。
攽(bān):分發,賞賜。
鈞天?(yàn):宮廷宴會。鈞天,神話傳說中天帝的居所。
流人:被流放的人,這里泛指百姓。瘴鄉:指南方有瘴氣的荒遠地區。
崇寧年間,宋徽宗在位,重用蔡京等奸臣,政治腐敗,宦官專權,朝廷賞賜無度,社會矛盾激化。詩人閱讀相關歷史記載后,有感而發創作此詩,表達對當時朝政的不滿和對百姓的同情。
此詩主旨是批判崇寧年間的腐敗朝政。其突出特點是對比鮮明,語言質樸,一針見血地指出問題。在文學史上,它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現實,具有一定的歷史和文學價值。
春晴昨日赴花期,妒雨狂風負所私。
白塔祠前云影斂,黃金臺上鳥聲悲。
客愁不散西山雪,鄉夢虛鉆北海龜。
壯志憑君堅似石,十年獻賦未應遲。
高言不止眾人心,折楊皇荂易為音。我見斯人每有得,可知語上資堪任。
眼中時賢愿識少,于水譬見瀟清深。先生偉節風天下,求匹于古非于今。
寒泉舊井不自惻,汲引后進猶鉤沈。窺公性情實至厚,憂時念友恒欽欽。
去年蘇州誄循吏,高臺流水朱弦喑。我今師喪重繭赴,服勤一念空差參。
感我遠行忘新歲,招上湖樓邀客吟。騁妍抽秘盈眾態,游心竄句費幾斟。
北海酒尊誰擎舉,潁川公子相追尋。明朝辭去船下水,回看大別春陰陰。
武昌三度食魚美,宿留桑下慚精諶。微韽回衍聲病澈,撞鐘試可繩題襟。
躍魚甚微細,解轉秋江漪。
一靜未滿刻,一動輒移時。
豈由魚樂乎,或是水性之。
商量未渠穩,風急蘆花低。
開椷不忍讀,字字念情人。多少登樓恨,煙花又一春。
上書君未遇,聞欲下燕臺。何事青氈冷,先生亦肯來。
徇祿猶卑吏,歸山已后時。長安書不到,君但寄相思。
欲系銀章望日邊,先裁綵服拜親前。
自家及國歡情一,以順移忠喜事連。
兔管鸞箋松字日,金風玉露菊花天。
十分領取無窮壽,否極如今合泰然。
家近旗亭酒易酤,花時長得醉工夫。伴人歌笑懶妝梳。
戶外綠楊春系馬,床前紅燭夜呼盧。相逢還解有情無。
春來老眼不勝開,幾幅青山入畫裁。何必元龍真百尺,已堪太白放千杯。常邀明月為朋侶,不礙浮云任去來。珍重御函留寶帙,樓頭夜夜瑞光回。
群峰擘翠此樓開,指點虛無是體裁。碧玉無人誰作賦,白云終日共銜杯。林坳露隱鶯聲遠,屋角春深燕子來。睡起開窗更何有,澄江對雨幾縈回。
混沌何年鑿此開,天公留與后人裁。那須畫棟連俳桷,不愧山樽自瓦杯。日上階前玄鶴舞,潮平門外白鷗來。有時忽聽漁歌發,野老前灣罷釣回。
春滿前川景色開,單衣聊可試新裁。觀魚坐石閑垂釣,煮茗臨溪自引杯。月蕩波心龍睡起,煙消松杪鶴飛來。歸時不厭登臨興,夜半歌聲四壁回。
遽聞傷別劍,忽復嘆藏舟。
燈冷泉中夜,衣寒地下秋。
青松吊客淚,丹旐路人愁。
徒有清河在,空悲逝水流。
南湖西塞花如霧。我歌銅斗樵青舞。醉后放舟忘處所。鳧鷗語。覺來已是煙深處。
蒲葉藕花相映暮。援琴更鼓瀟湘句。曲罷月明風葉舉。誰同住。琴高約我蓬瀛去。
醉向石城呼小艇。總持宅畔花將暝。綠柳朱闌相掩映。波光冷。捲簾處處珊瑚鏡。
三日秦淮扶酒病。魂銷不到燕支井。歸舸凌風飛鳥競。人初醒。清涼山外紅霞影。
天涯那得真閒處。花外竹籬茅戶。消得江南殘暑。夢繞青青樹。
何須鄰笛將愁訴。惹得舊愁千縷。危石留云和月住。應有秋魂語。
落落浮生久息交,蓬門剝啄有誰敲。
吟邊雙蝶戀花影,客里斜陽掠樹梢。
文史華東容我讀,詩歌江上待君抄。
高山空谷牙琴奏,流水清音響四郊。
早起三朝當一工,
老來貪睡不相同。
偶然一次五更起,
卻用重眠到日中。
八列方隅位,
四周分至時。
畫疆興庶務,
地矩囿天規。
噴玉驚我夢,玉聲何珊珊。
忽如仙佩過,遺響落人間。
與子共觀泉,少間觀我生。
我生本無窮,是為天地精。
無客回天意,有人資盜糧。
日中屢見斗,六月時降霜。
有書不暇讀,有食不暇嘗。
食況不盈缶,書空堆滿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