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事二首 其一
黃旗旁午責軍需,括匠搜船遍里閭。
士稚去時無鎧仗,武侯屯處有儲胥。
粟空都內憂難繼,甲出民間策恐疎。
昔補戎行今簡汰,空搔短發看兵書。
黃旗旁午責軍需,括匠搜船遍里閭。
士稚去時無鎧仗,武侯屯處有儲胥。
粟空都內憂難繼,甲出民間策恐疎。
昔補戎行今簡汰,空搔短發看兵書。
官府的黃旗四處急催軍需,在鄉里到處搜尋工匠、船只。祖逖北伐時沒有足夠的鎧甲兵器,諸葛亮屯兵處有防御設施。國庫的糧食已空,擔憂供應難以為繼,讓民間提供鎧甲,這策略恐怕欠妥。我昔日曾參軍,如今卻被淘汰,只能空自撓著稀疏短發看兵書。
旁午:交錯、紛繁,形容事情多而雜亂。
括匠搜船:搜尋工匠和船只。
里閭:鄉里。
士稚:祖逖,字士稚,東晉時期杰出的軍事家,曾率部北伐。
鎧仗:鎧甲和兵器。
武侯:諸葛亮,封武鄉侯。
儲胥:指防御設施。
都內:指國庫。
簡汰:淘汰。
此詩創作背景可能是國家處于戰爭時期,官府為應對戰事四處征集軍需物資,給百姓帶來沉重負擔。詩人可能親身經歷了從軍生涯的起伏,目睹了社會的種種問題,從而寫下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反映當時軍需供應的困境和不合理政策,突出特點是通過用典和對比表達情感。在文學史上,它真實記錄了社會現實,具有一定的歷史和文學價值。
媯汭釐嬪光黼藻,周南歌化盛蘋蘩。空傳每出諸宮賜,無復新頒別殿恩。玉幾久虛彤閣幸,花衣誰奉翟車尊。白楊慘澹沙河路,矯首玄云但夕繁。
未暇鷗前弄清泚,都緣帽底踏黃埃。荷花凈盡有底急,不待商量細細開。禁當芳意忽蟬噪,張主客愁惟雁聲。賴有清沂舞雩態,湖窮卻與月同行。
季秋邊朔苦,旅雁違霜雪。凄凄陽卉腓,皎皎寒潭絜。良辰感圣心,云旗興暮節。鳴葭戾朱宮,蘭卮獻時哲。餞宴光有孚,和樂隆所缺。在宥天下理,吹萬群方悅。歸客遂海隅,脫冠謝朝列。弭棹薄枉渚,指景待樂闋。河流有急瀾,浮驂無緩轍。豈伊川途念,宿心愧將別。彼美丘園道,喟焉傷薄劣。
人事推遷可奈何,紛紛螻蟻上南柯。功名頻看匣中鏡,歲月真如機上梭。蜀魄有懷終隕血,寒鴉無力欲填河。坐深庭院渾忘倦,涼露沾衣感慨多。
夢入云山宮闕幽。鸑鷟同侶鴛鳳流。桂月竟夜光不收。世俗擾擾成囂湫。醉飛星馭鞭金虬。八仙浪跡追真游。龜玉筌蹄二十秋。摩霄注壑須人求。覓劍如或笑刻舟。陽燧非無角綺儔。元鼎以來虛昆丘。東井徒勞冠帶修。松餐竹飲度蜃樓。崧頂坐嘯垂直鉤。秪應慚愧劉幽州。
短發蕭蕭對鏡盤,壯年功業老來難。政因太拙殷勤補,書為多忘反覆看。學道不嗟原憲病,苦吟真覺孟郊寒。鄉園倘遂投閑愿,容膝衡茅亦易安。
倦整摩天翼。笑歸來、點畫亭臺,按行泉石。落落元龍湖海氣,更著高樓百尺。收攬盡、水光山色。曾駕飆車蟾宮去,幾回批、借月支風敕。斯二者,慣相識。玲瓏窗戶青紅濕。夜深時、寒光爽氣,洗清肝膈。似此交游真灑落,判與升堂入室。有萬象、來為賓客。不用笙歌輕點涴,看仙翁手搦虹霓筆。吟思遠,兩峰碧。
密林和雨剪離支,曲徑留陰切藕絲。自入渝涪山色惡,眼明見此魯家池。
芳草滿陂綠,草中狂兔行。只今罷虞獵,來去任縱橫。
有客新篇炫彩霞,翛然逸調勝群嘩。每因留滯憐羈宦,肯許文章附大家。禪戒并寬蓮社酒,枯腸翻笑玉川茶。商飆漸有清秋興,筆底能無復夢花。
忠養無窮日,難終孝子身。三千王母歲,六十老萊春。竹筍冬方茁,梅葩臘已新。爐紅燒雉熟,持作早餐頻。
袖惹飛煙綠鬢輕。翠裙拖出粉云屏。飄殘柳絮未知情。千喚懶回佯看蝶,半含嬌語恰如鶯。嗔人無賴惱秦箏。
滿湖青草雁聲春,摘盡庭蘭不見君。唯對松筠聽刻漏,欲書花葉寄朝云。窗殘更夜人何處,樹蘸蕪香鶴共聞。無復綺羅歌白日,青絲寶髻石榴裙。
一派澄湖何處來,鳴桹漁子聚還開。主人甚顧他鄉客,莫使歸途欠一杯。
自許耽情久。朝朝恐意虛。雁書相寄總遲徐。每讀花箋詞句,婉囀不如初。秉燭明長案,更更照夜書。一簾燈影憶儂夫。憶謂絲弦,憶謂音符,憶謂鷓鴣啼切,不惜作情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