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口下小港遇大風 其三
水本無聲風作聲,何心坎止與流行。
掀天不礙翻洪浪,到海須知有去程。
可以東西形暫激,不容軒輊性元平。
懸知讀易如程子,舟壓銀濤膽不驚。
水本無聲風作聲,何心坎止與流行。
掀天不礙翻洪浪,到海須知有去程。
可以東西形暫激,不容軒輊性元平。
懸知讀易如程子,舟壓銀濤膽不驚。
水本來沒有聲音,是風讓它發出聲響,為何要在心中阻止或任其流行呢。狂風掀起滔天巨浪也不妨礙它翻涌,要知道水流到大海還有一段路程。它可以因東西方向的阻礙暫時激蕩,但其本性原本是平靜而不偏不倚的。我料想像程子那樣精通《易經》的人,即便舟船被銀色的波濤壓著也不會心驚。
坎止與流行:出自《漢書·賈誼傳》“乘流則逝,得坎則止”,意為遇險而止,見機而行。
軒輊:車前高后低為軒,前低后高為輊,比喻高低優劣。
懸知:料想。
程子:指程顥、程頤,北宋理學家,精通《易經》。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考證,但從詩題可知是詩人在池口下小港遇到大風時所作。當時詩人可能身處旅途,遭遇狂風巨浪,借此抒發自己對人生和自然的感悟。
這首詩主旨是借自然現象闡述人生哲理,詩人以風浪喻人生困境,強調要順應規律、從容面對。其特點是將寫景與說理巧妙結合,在文學史上雖可能不是經典名篇,但體現了詩人的思想深度和文學素養。
闖檐起淵潛,濤怒欲翻壁。兩雄競厥壯,局領勇舒脊。令人未見神先悸,如見當年李生醉。醉鄉汗漫渺無津,墨蜚素壁風蜚腥。驤云掀霧妙入神,不特神妙尤奪真。鄉來識真人已朽,所見不知如此否。或謂此兒鱗介胄,幻作人間寫生手。坐令五月六月間,商羊起舞旱魃走。客窗夜老聞天籟,逸響瑯然風雨晦。曉入西游柱史家,因知壁有蜿蜒沕。
青楓帶楚鄉,紅旆引吳航。溪洞連辰浦,峰巒近酉陽。稻田多有歲,橘樹不知霜。葦籥祈盤瓠,叢詞賽竹郎。蠻歌花節鼓,公宴桂沾漿。因爾詢風土,圖經遠寄將。
病后蹉跎又杪歲,不堪烽火警風煙。春光漸泄梅花候,寒色猶橫雪霽天。景物因時知節序,世途何處是安便。一邱一壑無營壘,閑讀蒙莊內外篇。
白頭據盤石,長竿弄煙水。為問夢中怨,孰與溪魚美。
夢過漢陵間,秋風石馬閒。當年侍臣淚,泣盡向三山。
長廊鐘磬寂無聲,簾捲西風看晚晴。池色倒涵天鏡碧,霞光斜照佛龕明。扣禪客去云留宿,乞米僧歸鶴出迎。卻憶舊來分榻夜,臥聽檐雨滴三更。
郵筒來往日交馳,累我春宵撚斷髭。數典忽忘獨夢夢,煅詩未就故遲遲。回腸待索枯如是,儉腹無酬愧在斯!七步天才才八斗,可能漢魏借陳思?
山城春半時,底事風作惡。小隱杜書帷,暗想花蕭索。命駕訪林藪,尋芳到叢薄。漫山粲百英,隨分有馀樂。縈回度城陰,徙倚步禪閣。山僧正齋馀,茗椀快新瀹。壁間有佳句,一誦喜且愕。登堂陳杯盤,痛飲自諧謔。新詩恣賡酬,郢匠成妙斲。忘機物不疑,屋山下烏啄。松風動豪氣,號怒響林壑。顧我亦楚狂,高興復誰托。揮毫屬同游,聊共題新堊。
鉆知堅否仰彌高,鰲背三山又九霄。室有文章驚宇內,人無年命見花朝。遭逢春雨身滋潤,想象天風影動搖。且介亭中空自聳,塵昏眼瞀望徒勞。
春來安得到柴扉,望斷孤云更不飛。寒淚滿眶無地灑,卻將數點濕僧衣。
絳節霓旌下九天,括蒼初識地行仙。桃華海上三千歲,鳳歷人間五百年。可但彤弓尋節制,要知黔首望陶甄。香凝燕寢森蘭玉,會見貂冠總附蟬。
一函封疏奏重瞳,萬里期收百戰功。年少英豪肝膽壯,官閑磨煉甲兵雄。名駒峻坂馳輕駕,彩鹢長江宿短蓬。鉛槧算來成底事,此行端不愧家風。
淚行千疊難書寄。寄書難疊千行淚。無信到關榆。榆關到信無。小山屏篆裊。裊篆屏山小。寒露月華殘。殘華月露寒。
亡卻花奴似子同,三年伴我寂寥中。有棺葬在青山腳,猶欠鐫碑樹汝功。
守府孱王百不堪,奸人羽翼遍朝端。長蛇封豕唐藩鎮,社鼠城狐漢宦官。父老捶心成絕望,賢豪袖手付旁觀。罪言杜牧知何濟,留當他年詩史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