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檗禮佛掌宣宗圖贊
七赤之軀,額有圓珠。
問著便掌,膽大心粗。
不是大中天子,幾乎喚馬作馿。
大家水底按葫蘆。
七赤之軀,額有圓珠。
問著便掌,膽大心粗。
不是大中天子,幾乎喚馬作馿。
大家水底按葫蘆。
有著高大的身軀,額頭有像圓珠般的特征。有人問他就動手打,真是膽大心粗。若不是宣宗皇帝,差點就把馬說成驢了。大家就像在水底按葫蘆一樣。
七赤之軀:形容身軀高大。赤,可能是尺的訛寫。
圓珠:可能指額頭有類似圓珠的特征,象征某種不凡。
問著便掌:有人詢問就動手打。
大中天子:指唐宣宗李忱,大中是其年號。
喚馬作馿:將馬說成驢,比喻認錯、失誤。
水底按葫蘆:比喻事情難以掌控、處理。
此圖贊可能與佛教故事相關,唐宣宗曾有在民間游歷經歷,可能與黃檗禪師有過交集,后人根據此故事創作圖贊。具體創作時間和作者難以確切知曉,當時佛教文化較為盛行,這類圖贊用于宣揚佛法、記錄禪門軼事。
這首圖贊以獨特視角描述黃檗禪師與宣宗的故事,語言幽默,以簡單話語蘊含禪機,在佛教文學中有一定特色,有助于了解當時佛教文化和禪門交流方式。
樽前誰遣雪兒歌,司馬風情晚更多。銀蠟影偏人已醉,紫檀聲斷欲如何。歸來尚想桓伊笛,醒后空慚學士波。戲問韋娘今健否,青樓元自不曾過。
急雨灑高竹,虛齋散微飆。泠然金玉音,如雜簫與韶。
臥轍酌君水,江清照箳篂。簡書將短楫,千里不遑停。托君棠芾下,何異棣華情。叱石馭仙羊,伐木歌同聲。誰蛩筼筜谷,靈籟比竽笙。翻思睢上月,遄作天中行。跡與三載留,心為兩地傾。安得葉縣鳧,還以慰怦怦。
茆檐長掃靜無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護田將綠繞,兩山排闥送青來。桑條索漠楝花繁,風斂馀香暗度垣。黃鳥數聲殘午夢,尚疑身屬半山園。
漢宮嬌額半涂黃,粉色凌寒透薄妝。好借月魂來映燭,恐隨春夢去飛揚。風亭把盞酬孤艷,雪徑回輿認暗香。不為調羹應結子,直須留此占年芳。
江左長城有鐵星,赤心憂國禱滄溟。經翻海藏函猶濕,兵洗天河刃不腥。屢出賜金分將帥,終圖全璧奉朝廷。幕中司馬才無敵,執筆磨崖早勒銘。天上張公玉雪妍,競傳官府有神仙。功名早建平南策,詩句今隨過海船。夜汲澄潭瓶貯月,曉登磐石佩凌煙。知君喜得禎祥兆,一目高懸古樹邊。
自笑吾生似服虔,西窗風雪半床氈。清班未得臨丹闕,禁炬空懷錫絳蓮。兵甲年深愁老去,文章官樣許誰傳。相知最有王征士,胡不歸來夜月船。
未得蒙恩最苦辛,朱顏歲歲惜陽春。何須久望鑾輿幸,但看昭陽失寵人。
青畈涌蛙噪,蛩唱紛四圍。野花窗下發,玻璃影葳蕤。孤臥客中榻,睡意乃相違。起立黃泥道,月大行人稀。和風間清馨,春寒不浸衣。十里稻花村,兩三燈火微。獨行如夢里,塵事若煙霏。
先翁愛清致,鑿池百步周。徹底見泉竅,慶源時時流。
堯日仁風遍,萊庭瑞氣重。康強惟德召,和樂自天鐘。甲第花迎戶,高堂雪覆松。伯鸞才不衒,德耀禮偏恭。穆穆金蘭契,娟娟玉樹容。纮綖催夜績,杖屨閱春農。景入榆林晚,甘回蔗境秾。鞶纓晨濟濟,笙鼓日雍雍。偕老無遺恨,傳芳有亢宗。已全三釜養,行遂五花封。委曲吳江水,微茫泰岱峰。題詩遙獻壽,春色兩融融。
春云江上曉陰陰,膏雨知時直萬金。草木總添蒼潤色,乾坤先溥發生心。新雷頻送檐花細,秀野遙沾隴麥深。今日燮調逢大手,蒼生久已望為霖。
何處著清狂,兵戈倚末央。晝來乾浮土,夢到水云鄉。楊柳梢頭月,芙蓉葉上霜。鉛華不惡謝,老筆寫鴛鴦。
明月不可掃,客愁不可道。親老家益貧,長饑對萱草。稽首玉蟾君,立身苦不早。庶爾藥長生,使母顏色好。
國恥猶未雪,身危亦自甘。九原人不返,萬壑氣長寒。豈恨藏弓早,終知借劍難。吾生非壯士,于此發沖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