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韻謝鄉陳浪顛 其一
聞有上江船,令人喜欲顛。
烹魚開尺素,被毳得純棉。
細讀蠅頭字,誰欺鶴發年。
那堪寄來句,清比醉翁泉。
聞有上江船,令人喜欲顛。
烹魚開尺素,被毳得純棉。
細讀蠅頭字,誰欺鶴發年。
那堪寄來句,清比醉翁泉。
聽聞有從上游江上來的船,讓我歡喜得快要瘋癲。烹煮著魚,打開書信,披上毛氈得到了純棉衣物。仔細閱讀那蠅頭小字,誰會欺騙我這白發老人。怎能忍受你寄來的詩句,清新得可比醉翁泉。
次韻:按照別人詩的韻和用韻的次序來和詩。
上江:長江上游。
開尺素:打開書信,古人用絹帛寫信,通常長一尺,因此稱書信為尺素。
被毳(cuì):披著毛氈,毳指鳥獸的細毛。
蠅頭字:指細小的字。
鶴發年:指年老,鶴發形容白發。
醉翁泉:指滁州的釀泉,歐陽修寫有《醉翁亭記》,提到釀泉。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從詩題看是和友人陳浪顛唱和之作,可能當時詩人久未收到友人消息,當聽聞上江船帶來友人書信時,有感而發寫下此詩,表達內心的喜悅。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收到友人書信的喜悅和對友人詩句的贊美。其特點是語言平實,情感真摯。在文學史上雖無顯著地位,但體現了古代文人之間的交往和詩歌唱和文化。
地僻塵埃少,家貧顯靜南。門前多野景,墻外是精藍。美食身非稼,豐衣婦不蠶。因思寒喂者,飽暖自須慚。
山頭日漸上,山下日漸明。遲爾五色鳥,來為吾道鳴。
淺薄何堪眷遇隆,繡麟分出賜袍紅。周郊游處禎祥集,殷笥頒時品式崇。豈有文章禆圣治,直于奔走策微躬。推衣未報君王惠,結綬徒希國士風。
野老留人不肯住,半醉扶筇入山去。天風吹上黃金臺,放筆縱橫寫長句。
去去已言倦,秋天菊正花。陰晴客在路,南北雁為家。薄俗身難定,浮生鬢易華。仙人不可見,何處問丹砂。
尋思少年日,游獵向平陵。國使職非愿,神仙未足稱。聯翩騎白馬,喝兔放蒼鷹。不覺大流落,皤皤誰見矜。
溪上青山過雨濃,分明倒滿玉芙蓉。令人卻憶匡廬頂,百丈銀河下碧峰。
病馀都作鶴聯拳,誰識臞儒是列仙。如我角犀將底用,藜羹相對卻超然。
自在逍遙,清靜恣閑行走。拄靈杖、慢垂寬袖。任彩霞、繚繞緊相隨,更遠遠香風,翠霧同來誘。忽昂頭,驀觀瑩景添秀。見青衣、半空召手。便喚余、休更別追尋,指白云深處,這里神仙有。
酒淺愁深客影單。早春天氣不勝寒。桃花枝上紅猶小,芳草堤邊綠漸寬。風剪剪,月團團。幾回相待玉闌干。殷勤紫鳳留情易,意氣青驄得暇難。
平明曙色亂春煙,獨對東風意惘然。蓂葉乍開堯砌上,椒花先獻佛燈前。忽聞爆竹迎新歲,愧飲屠蘇后少年。莫道清霜隨臘盡,只愁飛入鬢毛邊。
王郎何人著柘黃,欲與赤伏爭翱翔。漢炎中斷天復熾,肘后頑石胡為光。蕭王揮戈指幽薊,戰血滿野風塵蒼。募兵返得市人噱,當時南馳亦蒼皇。鳶鞮城東滹水長,北風烈烈天雨霜。前驅候騎兩失色,河雖流澌無可航。兔肩麥飯未下咽,大冰橫合堅于梁。古稱王者阨不死,淮陵一言殆天使。赤龍已渡凌四開,白魚躍舟未逾此。壇亭王氣如水清,妖彗邯鄲死灰耳。彼蒼有意開真主,固令若輩先驅處。君看隴蜀最健者,一旦等蛙終漢虜,王郎區區安足數。蒼茫此日龍華渡,漠漠野煙生綠樹。留在長河閱世人,萬古朝宗浩東騖。
忽報王孫使,新從相府旋。下階忘病足,開牘醒愁眠。碧落仙人字,黃初大雅篇。空巖泣神鬼,白日走云煙。策杖東峰外,看碑北岳前。依微穿雪竇,想像俯春泉。客路千馀里,離心兩隔年。倦游甘散拙,高舉謝聯翩。水國身猶寄,山堂夢屢牽。愧非清廟質,虛枉佩刀傳。
可笑兒孫亦滿眼,朝朝庭下立參差。謂言飽讀詩書去,憔悴如翁亦好為。
揭衣登西嶺,風葉寒颼颼。極目望天際,有鶚橫清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