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黃少遇非熊守德慶
三紀間關歷宦途,蕭然全似一臞儒。
恥趨東合隳高節,甘向南州剖左符。
悃愊不能為健吏,清修端可律貪夫。
羊城定見菊坡老,能為蒼生一出無。
三紀間關歷宦途,蕭然全似一臞儒。
恥趨東合隳高節,甘向南州剖左符。
悃愊不能為健吏,清修端可律貪夫。
羊城定見菊坡老,能為蒼生一出無。
三十六年艱難地在仕途上奔波,你還是像個清瘦的書生一樣。以趨附權貴破壞高節為恥,甘愿到南方去擔任州郡長官。誠懇樸實做不了那種干練的官吏,清正的操守可以為貪婪的人樹立榜樣。到了廣州一定能見到崔與之這位老者,他能為百姓出山做事嗎?
三紀:一紀為十二年,三紀即三十六年。間關:形容旅途艱難。
臞儒:清瘦的書生。臞,瘦。
東合:指宰相招致、款待賓客的地方,這里代指權貴。隳:毀壞。
剖左符:古代帝王分封諸侯或功臣,以竹符為信證,剖分為二,君臣各執其一,后因以“剖符”、“剖竹”為分封、授官之稱。左符為地方官所執。
悃愊:至誠,誠懇。
清修:指品行潔美。律:約束。
羊城:廣州的別稱。菊坡老:指崔與之,他號菊坡。
具體創作時間地點不詳。從詩中可推測,當時可能官場存在趨炎附勢之風,而友人黃少遇非熊即將到德慶任職。詩人有感于友人多年宦途經歷和高尚品格,寫下此詩表達贊美與期望。
這首詩主旨是贊美友人黃少遇非熊的高尚氣節和清正操守,期許他到任后能有所作為。其特點是情感真摯,通過對比和用典等手法塑造人物形象。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展現了當時士人的價值觀和人際交往中的情感表達。
青草不生地,黃河空接天。香醪供使者,系纜驛門前。
芳風懷袖。汗簡宜倉籀。密字貫珠花纂繡。得似苕華深秀。程材晚翠便娟。娛情寸碧檀欒。總在元規塵外,鐵書為報平安。
西川逐客更西征,只有頭顱可代行。方詡心期秋水闊,忽驚血壓海潮生。戚憂貧賤平常事,衰病流徒未死情。三十萬言書大笑,一行一句一天刑。
曲塵縷縷鵲深棲,寫出章臺二月時。幽響不知何處喜,一聲鴝鵒圣先知。
中國無人虜肆輕,六宮揮淚別傾城。當時誰議誅延壽,益重君王好色名。馬上風沙亂鬢蟬,膻鄉同地不同天。琵琶何用彈深怨,出降烏孫更可憐。
江畔菱蒲碧無主,吳牛夜?江干歸。舟人不悟月已上,花腳野蚊撩亂飛。
悵年年、素衣塵染,家山回望云渺。紅樓處處金銀氣,夜聽歌鶯聲裊。花影俏,見無數、明星頂上光環耀。神州夢好。正釀出芳醪,沉酣萬井,圣意在堂廟。何時向、第一峰頭登眺,玉龍飛瀑吟嘯。風鬟霧鬢尋仙去,遙指瀛洲員嶠。君莫笑,是癡想長生,那得安期棗?玲瓏月照。待天外移來,靈臺深貯,清冷幾分保。
入世隨方圓,凈穢亦無別。只有一點心,不肯因人熱。
入世端須有殺機,健兒身手未應非。生更憂患言難好,禍及禽魚事已微。飲血黃獐剛耳熱,突林雙雉又心飛。南山有虎仍當道,更請從君獵一圍。
深澗水清魚自見,中原網密鳥飛忙。欲求天下無冤枉,廷尉從來說姓張。
懶拙偏于物外便,況逢盛侶大云巔。山山山色光浮缽,樹樹樹聲韻帶禪。此會誰云非白社,前身遮莫是青蓮。烹茶啖素諸僧共,無事神仙然未然。
抗手飛吟過七洲,群瞻李、郭御仙舟。此行悔不從君后,夢寐滄溟海盡頭。
木人嶺上歌,石女溪邊舞。明月共同途,無私照今古。
歸思滿琴心。幽恨難禁。月兒樓下海棠陰。想見纖纖弦上手,羽咽高沈。青鳥寄歸音。一字千金。離鸞別鳳謾沈吟。花發月圓須寄取,好在春深。
共惱河水情薄,教儂不到瑤京。卻因冰阻逢雙璧,情厚是河冰。旅次因君忘旅,吾行吾欲沾纓。曲江春后逢酒勝,莫更惜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