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未中元記夢夢與一僧談世事良久問答中有凡事如此汝曹勉之之語既而造一境如仙家居厥明用夢中八字為偈末章反騷 其八
盤中有止水,歷歷見須眉。
能定乃能應,人心固如斯。
至誠本如神,圣賢不吾欺。
鳴鶴方在陰,其子輒和之。
天未降時雨,山川云已知。
誰能舍我龜,而觀爾朶頤。
盤中有止水,歷歷見須眉。
能定乃能應,人心固如斯。
至誠本如神,圣賢不吾欺。
鳴鶴方在陰,其子輒和之。
天未降時雨,山川云已知。
誰能舍我龜,而觀爾朶頤。
盤子里有靜止的水,能清晰地看到自己的胡須和眉毛。能保持內心安定才能應對外界,人心本來就是這樣。極其真誠本來就如同神靈一樣,圣賢沒有欺騙我們。鶴在樹蔭中鳴叫,小鶴就會應和它。天還沒降下雨水,山川間的云就已有所預示。誰能舍棄我的占卜之龜,而去看著你鼓動腮幫子(貪圖口腹之欲)。
止水:靜止的水。
歷歷:清晰的樣子。
能定乃能應:內心安定才能應對外界。
至誠:極其真誠。
鳴鶴方在陰,其子輒和之:出自《周易·中孚》,比喻同類相應。
舍我龜:舍棄占卜之龜,龜在古代用于占卜。
朶頤:鼓動腮幫子,指貪圖口腹之欲。
“辛未”為干支紀年,作者在中元節做夢與僧人談世事,醒來后根據夢中話語創作此詩。當時社會環境雖未明確,但從詩中可推測作者可能在思考人生、社會等問題,心境較為平和且有感悟。
此詩主旨是勸人內心安定、真誠處世,遵循自然規律,不被欲望左右。其特點是哲理深刻,以常見意象闡述道理。在文學史上雖可能不具廣泛影響力,但展現了作者的思想感悟。
曾屬良家在禁城,卷衣新得侍云屏。同來女伴無消息,唯記宮監舊姓名。
大澤高蹤不可尋,古碑祠木自陰陰。長江萬里元無盡,白日千年此一臨。我巳醉中巾屢岸,誰能夢里足長禁。一加帝腹渾閒事,何用傍人說到今。
紅棉南國,相攜千里,猶記當日。雪梨豈非讖,正癡纏芳澤。試玩新詞酸鼻翼。想京華曉月無色。鐘樓罷清響,入孤眠窗格。
屈盡纖纖銷盡眉,廣寧消息竟遲遲。十年笑語燈前事,千里關山枕上期。萱草既零堂北雨,梅花將發嶺南枝。青春盡伴寒更老,再莫相逢日落時。
三五肇人極,圣道何巍巍。夏殷逮成周,文風漸弘開。呂政絕天紀,殘苛恣雄猜。萬姓坐涂炭,六籍成寒灰。自謂世無敵,沙丘忽崩摧。阿房樂未央,長城空怨堆。人文至今存,狂秦安在哉?千古驪山下,穢德銜余哀。
都騎骎骎指汶陽,關門應識棄繻郎。暮寒煙浪歸期阻,細雨檐花飲興長。束帶暫為彭澤令,曳裾休忤漢梁王。邊城情味君應會,為說無憀與故鄉。
柔荑無此好,久握汗濡輕。玉暖猶冰手,香寒亦動情。橘官難問種,騷客未知名。作頌應先汝,辭華取次傾。
周處臺前草長,莫愁湖上云深。不惜英雄代謝,獨憐紅粉消沉。
三尺胡床七尺軀,橫身無計笑區區。清談我不如夷甫,嫚罵誰能恕灌夫。紫陌追風鳴叱撥,華堂秉燭醉屠蘇。茂陵多病曾知否,日夕吟呻獨向隅。
明月登舟兩地分,驪歌初唱那堪聞。湖山夜話人千里,愁向江頭望白云。
曉出城門望九峰,風光處處與人逢。不知雪后春多少,繡嶺庭前看種松。
酒闌日隱樹,上客請調弦。嬌人挾瑟至,逶迤未肯前。舊愛今何在,新聲徒自憐。有曲無人聽,徙倚高樓前。徘徊映日照,轉側被風吹。徒為相思響,傷春君不知。月昏樓上坐,含悲望別離。已切空床怨,復看花柳枝。
宦達推閩海,臺星兩耀時。喜君初上績,結主復先資。會應風云起,恩承雨露私。秋高重聚首,何用悵臨岐。
斸破中庭一畝苔,主人發白手親栽。即今誰識清真節,須向三冬雪后來。珍重勞君慰遠游,繁聲疏影一堂秋。主人看即官期滿,分付風煙與子猷。
與君相見本難期,信是人間第一枝。子半天心真點出,春來花草謾爭奇。欲從雪后窮千狀,故就泉頭疊一池。酒熟遍邀林處士,只應無地著新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