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宣卿書簡帖贊
廬山之下仙佛之廬,多公題扁,予熟其體矣。
而今見其帖,大抵小則遒而大則婉。
豈所施有異,而筆法亦隨以變。
遒而不流于介,婉而不失其健,予猶愧乎知書之淺。
廬山之下仙佛之廬,多公題扁,予熟其體矣。
而今見其帖,大抵小則遒而大則婉。
豈所施有異,而筆法亦隨以變。
遒而不流于介,婉而不失其健,予猶愧乎知書之淺。
廬山之下是仙佛居住之地,有很多蔣宣卿題寫的匾額,我對他的字體很熟悉了。如今見到他的書帖,大致小的字剛勁有力,大的字婉轉柔美。難道是因為應用場景不同,筆法也隨之變化。剛勁卻不流于耿介,婉轉卻不失剛健,我還慚愧自己對書法的了解淺薄。
題扁:題寫匾額。
遒:剛勁有力。
婉:婉轉柔美。
介:耿介,固執。
?。簞偨?。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可能作者在廬山見到蔣宣卿題寫的匾額,對其書法有一定了解,后又見到其書帖,有了新感悟而創作此贊。當時書法藝術可能較為流行,作者對書法有一定研究和興趣。
此贊文主旨是贊美蔣宣卿書法,突出其書法大小字筆法不同卻各有特色的特點。在文學史上雖地位不突出,但為研究當時書法評價提供了資料。
李郭仙舟不可攀,我來惆悵夕陽間。料得對床篷底話,順流一夜到龍灣。
野桃山杏各乘春,多事劉郎為愴神。六百年來只如此,一番花老一番新。
咄咄竟何事,時危感故墟。短衣誰射虎,長鋏有思魚。味已秋云澹,心難夜月虛。好將出師表,學寫岳王書。
避地成真隱,依山結草廬。此身無籍在,隨寓即成居。
一年三百六十日,春夏秋冬各九十。冬寒夏熱最嘆當,寒則如刀熱如炙。春三秋九號溫和,天氣溫和風雨多。一年細算良辰少,況且嘆逢美景何。美景良辰淌遭遇,又有賞心并樂事。不燒高燭照芳樽,也是虛生在人世。古人有這達矣哉,勸人秉燭夜游來。春宵一刻千金價,我道千金買不回。
東坡百世師,其學常近禪。雖墮斥逐中,不作戚戚憐。兩賦耀赤壁,尚此風泠然。我夢從之游,夢覺月滿天。
田園歸去好從容,故舊相看夢寐中。把鏡尚憐愁鬢白,持杯休惜醉顏紅。歌彈長鋏風生席,曲奏瑤琴月滿空。應念淮山千里客,寄詩須是杜陵翁。
采蓮人去草涂荒,野鴨隨心趁荇航。倔強孤蓬蒼老地,含心深苦與誰嘗?
旭日千萬峰,白云三四朵。一笑山容開,獨自松下坐。瀑流天上來,飛花面前墮。此時中觀成,無物亦無我。
到處應無往,今宵最有情。心心相印證,如此大光明。
筑圃雙林畔,看花百卉先。含春俱綽約,綴雪暫清妍。景弄孤山月,香分庾嶺天。任教催白發,索笑自年年。
注易箋詩解魯論,一帆徑度浴沂天。無端又被湘累喚,去看西川競渡船。
陪觀競渡倚高樓,冉冉流光又六秋。為客到今空自感,何人來此可同游。蒲觴滿引終難醉,蕭鼓喧聞未破愁。聊寫新詩寄知己,江東云樹重回頭。
宿靄溟蒙曙色新,牡丹凝露曉妝勻。樓臺乳燕輕翻雨,簾幕游絲不動塵。黃鳥喚醒中酒睡,綠窗愁損惜花人。軟紅深徑香埃里,走馬題詩正及春。
曾參不殺人,慈母終下機。無兄云盜嫂,世事皆可疑。因識秋胡婦,卻金慚所之。冶容既若誨,何以規男兒。皎潔美羅敷,曾來使君思。羅敷但采桑,使君豈無妻。君子防未然,淑慎各自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