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魯直先王賜帖贊
賜帖不知其幾,而今獲其一。
四印之錯出,百年之湮鬰,神呵鬼護,見此遺物。
嗚呼,此固先德之所寓,而匪止于絕世之名筆。
既軼而獲此繡質,子孫守之謹勿失。
賜帖不知其幾,而今獲其一。
四印之錯出,百年之湮鬰,神呵鬼護,見此遺物。
嗚呼,此固先德之所寓,而匪止于絕世之名筆。
既軼而獲此繡質,子孫守之謹勿失。
先王賞賜的字帖不知有多少,如今只得到了其中一帖。四方印章錯落呈現,歷經百年埋沒塵封,有神靈鬼怪守護,才得見這遺留之物。唉,這本來就寄托著先人的品德,而不只是絕世的名筆。既然散失后又獲得這珍貴之物,子孫要謹慎守護不要丟失。
賜帖:先王賞賜的字帖。
四印:四方印章。
錯出:交錯呈現。
湮鬰(yīn yù):埋沒、塵封。
先德:先人的品德。
匪:同“非”,不是。
軼:散失。
繡質:珍貴之物。
此贊可能創作于作者偶然獲得黃魯直先王賜帖之后。當時或許文化傳承歷經波折,珍貴文物多有散失,作者獲此帖后,有感于先德與文化的延續,寫下此贊。
主旨是強調賜帖所承載的先德價值,突出守護傳承的重要性。其特點是情感真摯,以物寄情。在文化傳承方面有一定意義,提醒后人重視先輩遺物與品德傳承。
濤雷殷晝候前驅,駟馬橋邊使者車。
風約江聲喧笑語,山迎雨腳傍閻閭。
城頭北海傾樽后,馬耳西風攬轡初。
關外秋來聞小熟,更將余瘵入呵噓。
燕國歸符璽,將軍有謗書。
君王嗟詭詐,黨與悉趦趄。
白日中天照,浮云掃地除。
狂謀身一敗,邪骨滿丘墟。
祝臝不知難,舐犢不知累。我生飽經涉,一一如歷塊。
泛觀孩提兒,鏗鏘捷應對。由其學不學,所入遂同異。
有子當務教,否則基業墜。明經仰韋賢,所重識與器。
黃金委塵土,教子游于藝。父子踵黃閣,功業美且粹。
最憐房杜家,門戶早覆簣。紛紛不肖子,掃蕩等劇戲。
賢愚豈少年,成敗見晚歲。君家萬金產,兩兩蘭玉萃。
兒時見頭角,已負食牛氣。誦詩了瑟僩,引義觸儔類。
長大守經訓,含咀樂心醉。瀾翻紙上語,筆力功憑恃。
老蚌生明珠,光彩爛足畏。渥漥墮龍種,不數蟾蜍輩。
孟仲叔季間,更盛而迭貴。吾兒豚犬耳,衣缽倘可遺。
登門倚群玉,辱交每不外。譬如般若光,照此大海會。
愿續無盡燈,庶為宗門慰。
天教英雄聲名好,滿眼看渠騰蹋早。
吁嗟世事暗如漆,虞卿窮困劉蕡老。
平生翰墨彌九州,豐城埋劍干斗牛。
一官了不受羈束,婆娑風月聊歸休。
天欲成之煩一蹶,子美東屯笑耕月。
諸山搖落不成林,看取孤松歲寒發。
西湖十頃玻璃風,酒闌豪氣詩千筒。
請君流水照冰雪,長魚豈與蝦蜆同。
於穆圣子,仁天智神。體剛立極,寶儉化民。
美政畢舉,舊章聿遵。舞以象德,擬韶實倫。
龍樓問寢,前殿奉巵。密承慈訓,不怠其祗。
海宇豐阜,邊陲晏夷。于以養志,福祿來宜。
開門喜得故人音,訪我浮生一旅亭。
老大區區驚歲月,功名落落負簪纓。
有誰知己頭空白,舉世如君眼獨青。
羨子百篇詩在手,湖山相望不勝情。
西風一舸來揚州,疋馬直上新城頭。環城九里十六步,一一峭壁臨深溝。
俄焉唯喏兩軍士,眾手指示陳其由。揚鞭試問筑城意,曰堡曰寨何所謀。
誦言長淮十六郡,天險地利茲其尤。江橫萬里限南北,借此屏翰屯咽喉。
向來強敵蹈此境,夜半一叱遭虔劉。平疇曠野不可限,一城未足防侵牟。
高城西北古城后,因勢決策成楚丘。四門大開樓櫓備,中有萬甲藏戈矛。
譬如一鎧何足恃,被之重鎧前無憂。乃知舊臣建議僅出此,我亦策馬嗟去休。
不知城二勢則一,添足畫蛇真贅疣。君不見紫巖先生昔經理,釣橋深塹先防秋。
當時方略豈不究,而使浪策為今羞。吁哉成事不復說,只恐說計無時酬。
書生銜命偶經履,一見敢謂可與不。世間萬事一笑里,輕帆送我催行舟。
海門晝夜吼奔雷,卻立吳山亦壯哉。
前殿神仙三島邃,正門閶闔九天開。
玉階恭授大官賜,象簡親承御墨回。
多少簞瓢蓬甕士,輸君留宿兩宮來。
磯到三山峻,濤奔亂石濱。
吟哦靈女廟,游奕護江神。
古往人何在,幽冥事已深。
平生仗忠信,持此問天津。
好友頻相過,閑愁一笑忘。
逶迤蕭寺徑,淡薄老僧房。
飽飯溪山足,空門日月長。
歸來懷妙語,心地轉清涼。
寂寞千松老,縈紆一水通。
重來驚鬢雪,遺恨滿春風。
拱木人何在,傷心淚已窮。
羈懷不成寐,月落半山空。
天生棟梁姿,本作棟梁用。
豈其天下望,可使觖萬眾。
乾坤欲開泰,數定不可霿。
我公胸中秋,萬寶一未種。
士其少須之,要以他日重。
結根閬苑,登實瑤池。
紅云駢艷,瑞露含滋。
味參石髓,名配松脂。
王母一笑,河水漣漪。
慣病宜秋早,分甘荷歲寒。
驪珠初壓架,馬乳又堆盤。
酒美夸重醒,書成欠百端。
不須煩廣利,移種眩長安。
清暉杰閣幾朝昏,吟詠曾喧白下門。
一別朱欄陪綺席,重來青草接荒村。
名章尚憶江秋句,短些誰招月夜魂。
老去情懷更蕭瑟,懶從孤館覓清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