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馮潔己節夜見過二首 其一
我生恨不際休嘉,浩蕩憂思未有涯。
書劍伴人常作客,氍毹暖夢暫還家。
葭灰漸喜回陽律,麥隴時須潤雪花。
休沐許寬書檄繞,靜中較似日長些。
我生恨不際休嘉,浩蕩憂思未有涯。
書劍伴人常作客,氍毹暖夢暫還家。
葭灰漸喜回陽律,麥隴時須潤雪花。
休沐許寬書檄繞,靜中較似日長些。
我遺憾自己沒生在太平盛世,心中浩蕩憂思無邊無際。書和劍陪伴著我常年在外漂泊作客,在溫暖的毛毯上做夢,暫時回到了家鄉。看到葭灰飛動,漸漸欣喜陽氣開始回轉,麥田時時需要雪花滋潤。假日里允許放寬文書的煩擾,安靜中感覺日子似乎更長些。
際:趕上。休嘉:太平盛世。
氍毹(qú shū):一種毛毯。
葭灰:古人用葭莩之灰置于律管中,放密室內,以占氣候。某一節候到,某律管中葭灰即飛出,示該節候已到。陽律:十二律分陰陽,這里指陽氣回轉。
休沐:指官員休假。書檄:文書。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但從詩中可推測,詩人處于一個社會或許并不十分安定的時期,自己長期在外漂泊作客。在節日夜晚友人來訪后,詩人有感而發,寫下此詩,表達內心的憂思與對生活的感慨。
這首詩主旨是抒發詩人的憂思與漂泊之感,同時也關注自然變化和農事。其特點是情感真摯,借景抒情自然。在文學史上雖可能不太著名,但展現了詩人在特定時期的心境和生活狀態。
帶雪橫枝伐作筇,老年筋力賴從容。扶經谷口閒尋鶴,拄過深潭恐化龍。直節舊盟君子竹,孤標曾伴大夫松。時時策向洪崖頂,應憶臨流賦辟雍。
久不為行客,言航漢水西。萬垂山遠近,兩岸樹高低。月出秋江朗,云生故壘迷。遙看村鎮處,燈火接長堤。
如此為梯也可猜,不施工巧故危哉。知師擬判仙凡路,已過蒼龍嶺上來。
唐宗有道求真跡,漢祖無文唱大風。一自老康誇筆力,橫行天馬蔽晴空。
海邦去海只十里,山路過山應萬重。詩讖告人元已久,未應馬援坐梁松。
詩酒從時適,功名委壯圖。好山隨處有,閒客近來無。冠蓋駢三輔,烽塵暗四隅。余生營計拙,且僦好樓居。
負扆年來海岳安,春朝繡幘始勝冠。龍樓拂曙天顏近,玉座垂旒日角寬。九廟神靈應已慰,兩階環佩不勝歡。邇臣幸奉青蒲對,珍賜還看出上闌。
共羨君家庭桂榮,豈知世路一難行。倚門鳩杖燕山迥,乘夜孤帆江水清。骨肉轉關心上重,浮云自覺眼前輕。新詩遠為賢郎切,多是君臣父子情。
陶公辭彭澤,長歌歸去來。罄折豈足惜,而以事東籬。閒居交游絕,徒詠九日詩。菊開思美酒,三徑望白衣。不愛春華好,寧守歲寒姿。豈為曲蘗癖,興至且盡卮。深衷洞玄妙,寧期后世知。
司徒分鎮越王臺,甌婺山光入望來。堂上修文間將略,幕中求舊得賢才。鑒湖木落魚梁見,紫塞風高雁路開。莫禁白頭狂賀老,酒船仍蕩月明回。
振策西游半五陵,旋車聊待帛書徵。三天會見翔孤鳳,六月何妨息大鵬。款語涼風生白氎,酣歌明月墜青燈。猶聞彩筆多奇句,題遍慈恩第一層。
共此如磐夜色時,展燈豈欲便酬詩。橐囊愧僅書生氣,襟抱感丁平世悲。掛席如能吾已往,亡羊最是道多岐。懷珠披褐寧非幸,稽首昊蒼深顧垂。
我今四海覓云松,南游笑指匡廬峰。他時倘慕金光草,與爾同鞭赤玉龍。
丘公神仙流,學道青海東。維時儒教師,矯矯真天龍。乾坤始開廓,魚水欣相從。扣馬諫不殺,嘉辭動天容。保此一言善,元祚垂無窮。
朱彈星丸粲日光,綠瓊枝散小香囊。龍綃殼綻紅紋粟,魚目珠涵白膜漿。梅熟已過南嶺雨,橘酸空待洞庭霜。蠻山蹋曉和煙摘,拜捧金盤奉越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