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事建除體二首 其二
建大將旗鼓,遴選茲維艱。
除授得其人,國勢維泰山。
滿朝綬若若,熟謀須萬全。
平生想衛霍,摧枯無留難。
定論真黷武,亦足激懦孱。
執爵酹太宮,感慨清淚潸。
破敵豈無策,百年祇長嘆。
危機屢反復,地險失故關。
成敗雖運數,人謀忌??謾。
收民心第一,根本無創殘。
開納智與勇,及時護風寒。
閉口勿多言,天道諒好還。
建大將旗鼓,遴選茲維艱。
除授得其人,國勢維泰山。
滿朝綬若若,熟謀須萬全。
平生想衛霍,摧枯無留難。
定論真黷武,亦足激懦孱。
執爵酹太宮,感慨清淚潸。
破敵豈無策,百年祇長嘆。
危機屢反復,地險失故關。
成敗雖運數,人謀忌??謾。
收民心第一,根本無創殘。
開納智與勇,及時護風寒。
閉口勿多言,天道諒好還。
豎起大將的旗鼓,挑選將領十分艱難。任命合適的人,國家的形勢就能穩如泰山。滿朝官員綬帶整齊,謀劃必須萬無一失。我一生都向往衛青、霍去病那樣的將領,他們摧枯拉朽沒有阻礙。有人說他們好戰,但這也足以激勵懦弱之人。我端起酒杯祭奠太宮,感慨之下清淚潸然。破敵并非沒有辦法,可百年間只能長嘆。危機多次反復,險要之地失去了舊關。成敗雖有運數,但人的謀劃切忌狂妄欺瞞。收服民心是第一要務,國家根本不能有損傷。接納有智謀和勇氣的人,及時防范風險。還是閉嘴少說話吧,上天的法則應該是善惡有報。
建:建除體詩的起句標志,一般無實際意義。
遴選:慎重地選拔。
除授:任命官職。
綬若若:綬帶整齊的樣子,代指官員。
衛霍:指西漢名將衛青和霍去病。
黷武:濫用武力。
懦孱:懦弱之人。
酹:把酒灑在地上表示祭奠。
??謾:狂妄欺瞞。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考證,但從詩中對國家軍事、用人、民心等方面的關注可推測,當時國家可能面臨軍事危機、政治局勢不穩定,詩人希望通過此詩表達對國家命運的關切和思考。
這首詩主旨在于探討國家軍事、用人、民心等重要問題,突出特點是采用建除體形式。它反映了當時社會的一些現實問題,體現了詩人的愛國情懷和政治思考,在一定程度上豐富了古代詩歌反映社會現實的內容。
寒夢。寒夢。夢被詩魔調弄。醒來吟落燈花,燈暗紙窗月斜。月斜。月斜。巷口柝聲敲歇。
江南孟秋天,稻花白如氈。素腕慚新藕,殘妝妒晚蓮。
憶長安,六月時,風臺水榭逶迤。朱果雕籠香透, 分明紫禁寒隨。塵驚九衢客散,赭珂滴瀝青驪。
春有百花夏有熱,秋有涼風冬有雪。 若無閑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
江東大道日華春,垂楊掛柳掃清塵。 淇水昨送淚沾巾,紅妝宿昔已應新。
山川之美,古來共談。高峰入云,清流見底。兩岸石壁,五色交輝 。青林翠竹,四時俱備。曉霧將歇,猿鳥亂鳴;夕日欲頹,沉鱗競躍。實是欲界之仙都。自康樂以來,未復有能與其奇者。
未躍天衢臥寂寥,碧潭流溢海山腰。 埋藏頭角雖多日,鼓動風雷在一朝。 既若有心成變化,豈能無意澤枯焦。 神蹤許為蒼生起,愿擊香車上九霄。
金輿曉駐武英傍,孔雀屏開御褥香。 今代瀛洲最多士,賜題吟得進君王。
雖扼咽喉□□間,猶□□脈得良醫。 □□□平成報按,重讀磨崖□字碑。
人中儀表黃東阿,華詞藻辯如懸河。 秋波千頃撓不濁,但覺四坐春風和。 早年通籍絲綸閣,詔選儒臣拯民瘼。 百里柯亭棲鳳鸞,一麾古鄆翔雕鶚。 交陳百務情非愆,偶蹶霜蹄眾所憐。 歸來倅領文翁鐸,回首傷心叔夜弦。 朝夜開卷披光彩,一似驪珠照滄海。 弟子誰為宋玉招,故人獨有山公在。 愁來翹首悵東津,海水潺潺海上昏。 惟有白云山萬疊,百年從此憶清塵。
臺與夕陽平,同來為晚晴。 隔江山欲動,半壑樹無聲。 艇子遙歸浦,庵僧近掩荊。 煙嵐處處合,殘興尚能清。
淮山隱隱,千里云峰千里恨。淮水悠悠,萬頃煙波萬頃愁。 山長水遠,遮斷行人東望眼。恨舊愁新,有淚無言對晚春。
帝曰簡才能,旌賢在股肱。文章禮一變,禮樂道逾弘。 蕓閣英華入,賓門鹓鷺登。恩筵過所望,圣澤實超恒。 夏葉開紅藥,馀花發紫藤。微臣亦何幸,叨此預文朋。
審官思共理,多士屬惟唐。歷選臺庭舊,來熙帝業昌。 入朝師百辟,論道協三光。垂拱咨元老,親賢輔少陽。 登庸崇禮送,寵德耀宸章。御酒飛觴洽,仙闈雅樂張。 荷恩思有報,陳力愧無良。愿罄公忠節,同心奉我皇。
三萬六千頃,湖侵海內田。 逢山方得地,見月始知天。 南國吞將盡,東溟勢欲連。 何當灑為雨,無處不豐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