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正獻書畢帖贊
士之以道義相從,豈計其功,而況乎公。
當其任?繹唐事之寄,所以極簡編之從容。
亦既上成書于邇英,而公猶得以三百年之鑒,信其遺風。
則是一紀之淹,乃所以就百世之功。
石渠蘭臺,片言帝聰,考槃弗為,皦然初終,尤以見公之于元豐。
蓋盡其魏闕之心,而裕陵之于溫國,未嘗不知其畎畝之忠也。
此帖之存,公心天通。詆斥之誣,吁嗟麟窮。
士之以道義相從,豈計其功,而況乎公。
當其任?繹唐事之寄,所以極簡編之從容。
亦既上成書于邇英,而公猶得以三百年之鑒,信其遺風。
則是一紀之淹,乃所以就百世之功。
石渠蘭臺,片言帝聰,考槃弗為,皦然初終,尤以見公之于元豐。
蓋盡其魏闕之心,而裕陵之于溫國,未嘗不知其畎畝之忠也。
此帖之存,公心天通。詆斥之誣,吁嗟麟窮。
士人以道義相互交往,哪里會計較功勞,何況是范公您。當您承擔整理唐代史實的重任時,能從容地整理典籍。已經在邇英殿呈上所編之書,而您還能用三百年的歷史借鑒,彰顯往昔的風尚。那么這十二年的時間,正是用來成就百世之功。在石渠閣、蘭臺,您的片言能讓皇帝聽聞,您不隱居避世,始終光明磊落,尤其能在元豐年間看出您的品行。您盡了對朝廷的忠心,而神宗皇帝對于司馬光,也并非不知道他在民間時的忠誠。此帖留存,您的心意與天相通。那些詆毀污蔑之詞,可嘆您如麒麟陷入困境。
?繹:整理、探究。
邇英:邇英殿,宋代講讀之所。
一紀:十二年。
石渠蘭臺:漢代皇家藏書之處,后泛指宮廷藏書處。
考槃:指隱居避世。
魏闕:代指朝廷。
裕陵:宋神宗趙頊的陵墓,這里代指神宗。
畎畝:田地,借指民間。
麟窮:麒麟被困,比喻賢才遭遇困境。
此贊文應是在范正獻完成相關史書編纂工作之后創作。當時可能存在對范正獻的詆毀之詞,作者為了贊揚范正獻的功績和品行,肯定他對朝廷的忠誠,駁斥詆毀言論而作。具體創作時間可能在北宋時期,當時朝廷重視文化典籍的整理和編纂,范正獻參與其中,且政治環境復雜,可能存在不同政治勢力的斗爭。
主旨是贊揚范正獻以道義為重、為朝廷編纂史書的功績,肯定他的忠誠和光明磊落的品行,同時駁斥詆毀之詞。其特點是語言典雅、用典豐富、情感真摯。在文學史上,這類贊文有助于后人了解當時的人物事跡和社會風貌。
故園堆積幾多愁,倦向家山似倦游。數日未償游女約,殘宵猶被酒人留。單棲香茗誰娛夜,久客衣綢漸怯秋。惟有感君珍重意,淺灘風雨再維舟。
千萬留君君不住,君今辭妾向何處。君行未到鸚鵡洲,妾心先過黃鶴樓。黃鶴高樓大江畔,江闊云空心四散。楚尾吳頭千疊山,嶺南塞北一孤雁。妾心長似山上松,朝夕晝夜誰為容。君行莫作隴頭水,東西南北日千里。聞道今年羽檄飛,樓船欲合海東圍。江南自古多佳麗,莫取封侯遂不歸。
豫章誰是白眉人,久有西塘月旦評。云影萬重玄鶴夢,午風清透隔林輕。
雨織金絲綠未敷,隔窗偷眼看模糊。畫眉京兆今何處,試問雙眉得似無。
昔日讀書處,綠蘿映草堂。風塵驚歲隔,夢寐入宵忙。擬作丸中舍,更尋物外方。茲心恐未遂,臨眺獨徬徨。
荊揚鎮岳本衡峰,何事人皆奉岱宗。病起昭王在今日,須知河伯亦蒙封。
日高繡櫳花影滿,流蘇不動香云暖。春來欲睡起偏遲,猶自向人嫌夜短。墻外秋千士女嬉,海棠開傍禁煙時。金籠鸚鵡新調舌,學得回文錦上詩。
小艇出橫塘,西山曉氣蒼。水車辛苦婦,山轎冶游郎。麥響家家碓,茶提處處筐。吳中好風景,最好是農桑。
伏波老子縛長虬,典護蘭闈更兩秋。學問只從苗脈看,辭章不向語言求。俱稱腳跡門生好,無復顏行執事羞。夾袋中間富人物,更須為國貢琳球。
虎夫馳射殿西偏,一箭穿毬不再彎。飛騎新圖天上本,龍眠偷得到人間。君王將幸寶津園,刷洗天駒尚未乾。禁地何緣有闌入,考官應奉得來看。
綠煙初散錦霞空,綽約仙人半醉中。莫怪海棠顏色麗,等閒紅紫盡春風。
崔嵬絕壁勢爭雄,破敵機謀出圣衷。雉堞遠橫千嶂外,鸞旂遙度五云中。飛騰鐵騎兼程進,散漫穹廬掃地空。仰荷天威清朔漠,凱歌歡動六軍同。
我句蒙君屢打圈,逢時對坐話難完。話到圣明天子事,筆鋒蘸墨潑云煙。
落澗悲泉不擬聞,樂平橋北路頭分。揚雄舊宅今安在,心折侯芭三尺墳。
過雨沾山翠,淙淙萬玉流。重檐飛瀑布,五月可披裘。返照銜珠閣,殘雷度石樓。坐餐霞氣晚,如入赤城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