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慧明王道士自大面山寄贈三詩并蜜黃精 其三
三復君詩想洛陽,令人憤極意飛揚。
鼎湖知有威靈在,魏闕欣聞孝里彰。
一念變遷無量劫,寸心寂照大圓光。
君能勘破皆泡幻,長與喬松燕玉房。
三復君詩想洛陽,令人憤極意飛揚。
鼎湖知有威靈在,魏闕欣聞孝里彰。
一念變遷無量劫,寸心寂照大圓光。
君能勘破皆泡幻,長與喬松燕玉房。
反復誦讀您的詩,思緒飄向洛陽,心中憤懣至極,意氣飛揚。我知道鼎湖之地有帝王的威靈存在,欣喜聽聞朝廷彰顯孝道。一個念頭的變遷歷經無數劫數,內心寂靜能映照出圓滿的光明。您若能勘破一切如泡沫幻影,便可長久與松鶴相伴于仙境。
三復:反復誦讀。
鼎湖:傳說黃帝鑄鼎于荊山下,鼎成而有龍垂胡髯迎黃帝上天,后世因稱此處為鼎湖,常指代帝王去世。
魏闕:原指古代宮門外兩邊高聳的樓觀,后常用來指代朝廷。
孝里彰:彰顯孝道。
無量劫:佛教用語,指時間極長、極久遠。
大圓光:佛教指圓滿的光明。
泡幻:泡沫和幻影,比喻事物的虛幻不實。
喬松:高大的松樹,常象征長壽。
玉房:指仙境。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從詩中內容推測,當時可能社會上有關于朝廷孝道彰顯等事件。詩人可能在收到謝慧明王道士的詩后,感慨于世事變遷,從而借詩表達自己對人生虛幻的感悟和對超脫境界的追求。
這首詩主旨在于表達對世事虛幻的認識和對超凡脫俗境界的向往。其特點是用典豐富、意境深遠、情感復雜。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有限,但體現了當時文人對宗教思想和人生哲理的思考。
將門曾已識頭顱,此日登壇訪鏡湖。汗馬祖勛推世胄,雕龍儒雅屬前驅。玉華早拂三山幟,劍氣時看五岳圖。為問下帷頻授簡,漢家今免伏青蒲。
樹陰回合四圍山,一道飛泉轉玉環。嫩竹掃花風外亞,新苔封字雨中斑。韋編三絕誰能贊,麟筆千年獨可攀。更羨君才長史學,會看執政紀朝班。
萬壑搖青入眼中,杜鵑叫處岫冥蒙。溪云忽送斜飛雨,林樹爭抓橫闖風。日隱天涼方覺好,汗干衣濕興方隆。卻嫌伙友偏多事,拽去村邊神主宮。
寶石山中看雨,冷泉亭上聞猿。別后幾場春夢,相逢又在祗園。
甕間吏部久不見,江東步兵那得知。故人憐我太寂寞,一枝梅送兩篇詩。
秦云越樹路悠悠,鎖掣金籠百怨休。中有能言綠衣鳥,還呼萬歲一回頭。
倩得名姬唱慢歌,梁塵直欲下輕波。西風八月芰荷老,落日滿湖鳧雁多。到手莫辭雙盞飲,轉頭又是一年過。光陰只在槐柯上,奈此浮生樂事何!
未辦因人出,時歌不我過。墨泓云腳亂,藥鼎雨聲多。三篾閱浮世,把茆營懶窠。肯將猶在舌,容易說干戈。
秋氣自蕭索,秋山殊不貧。丹楓與翠柏,往往媚行人。
黃鶴雙雙飛,雄死雌獨歸。血口銜墜羽,鎩翼覆孤兒。巢冰不言冷,啄雪不言饑。茫茫海波涸,節節南山夷。山夷海自涸,我足終不移。我足終不移,我心天地知。九泉遇故雄,略不愧當時。豈獨韓朋木,終為連理枝。
夭矯挐云海上來,蜿蜒蛻骨老莓苔。紫髯夜濕千山雨,鐵甲春生萬壑雷。影動欲翻平陸起,聲號如卷怒潮回。蜷枝冷掛巖前月,猶似擎珠照九垓。
風塵玄草見君亭,尊酒千花照歲星。禁署聲華頭未白,中朝冠蓋眼逾青。云浮北闕高金掌,日落西山列翠屏。以我相從諸子后,非才偏自學沉冥。
消息盈虛合費辭,德人何慮復何思。窮通不信無非命,貴賤由來定有時。方欲自專齊物論,未知誰是大宗師。擊摶九萬三千里,何異巢林弟一枝。
百步城西近。人道是、襄水上游,桃源古境。退食優游聊縱目,料峭余寒猶緊。況一抹、斜陽將盡。懶脫敝裘愁換酒,聳吟肩、得句誰分韻。疏林外,紅霞映。看花不減兒時興。算年年、遲菊早梅,肯辜芳訊。捧杖渡溪傷往事,合眼如聞余謦。記笑語、典征無隱。菜圃花畦經幾度,喜平橋、新綠開明鏡。改舊貌,慶新運。
四顧山河歸一統,明君文德似唐堯。幽燕地闊干戈息,吳楚春深雨露饒。中古衣冠存舊制,南來律令有新條。腐儒擊壤茅檐下,為擬謳歌答圣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