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寄胡教授
山中秋風寒刮席,忽憶無氈泮宮客。
夜長螢火一燈孤,四壁蛩聲更幽寂。
文人自古常獨清,強挽詩人同此盟。
飯顆山頭報卓午,絳紗帳下聽三更。
吾儕賦分本無二,老子新來添倦意。
入山四旬未擬回,醉后行歌醒復醉。
平生巖穴不作難,更愿他人同此歡。
廣文愛山儂等耳,雖有幽寂無儂閑。
君不見晨招在館笑在列,楹杙昌苓競工拙。
倦翁此事都不知,從今對酒看山嬉。
山中秋風寒刮席,忽憶無氈泮宮客。
夜長螢火一燈孤,四壁蛩聲更幽寂。
文人自古常獨清,強挽詩人同此盟。
飯顆山頭報卓午,絳紗帳下聽三更。
吾儕賦分本無二,老子新來添倦意。
入山四旬未擬回,醉后行歌醒復醉。
平生巖穴不作難,更愿他人同此歡。
廣文愛山儂等耳,雖有幽寂無儂閑。
君不見晨招在館笑在列,楹杙昌苓競工拙。
倦翁此事都不知,從今對酒看山嬉。
山中秋天的寒風猛烈地刮著席子,我忽然想起了在學宮沒有氈子御寒的胡教授。夜晚漫長,只有如螢火般微弱的一盞孤燈,四周墻壁傳來蟋蟀聲,更顯幽靜孤寂。文人自古以來常常保持自身的清逸,勉強拉著詩人結成這樣的情誼。到了中午時分,如同在飯顆山頭,夜晚在絳紗帳下聽到三更的鐘聲。我們這些人命運本沒有不同,只是我近來增添了倦意。進山四十天還沒打算回去,醉了就邊走邊唱歌,醒了又接著喝醉。我平生隱居山林并不覺得艱難,更希望別人也能同享這份歡樂。廣文先生喜愛山林和我一樣,雖然環境幽靜,但他可沒我這么清閑。你沒看到早晨在學館里大家笑著站成一排,如同楹杙和昌苓在比拼優劣。我這個倦翁對這些事都不了解,從今以后就對著美酒,觀賞山色,自在嬉戲。
泮宮客:指胡教授,泮宮是古代的學宮。
蛩聲:蟋蟀的叫聲。
獨清:保持自身的清逸。
飯顆山頭:出自杜甫《戲贈杜甫》“飯顆山頭逢杜甫,頭戴笠子日卓午”,此處借指中午。
絳紗帳:后漢馬融講學時,常坐高堂,施絳紗帳,前授生徒,后列女樂。這里指學館。
吾儕:我們這些人。
賦分:命運。
廣文:指廣文館博士,這里指胡教授。
楹杙:楹是廳堂前的柱子,杙是小木樁,比喻優劣不同的人。
昌苓:即昌蒲,與楹杙對比。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從詩中可推測,詩人可能處于隱居山林的狀態,在山中感受到秋寒和孤寂時,想起了在學宮的胡教授。當時社會或許存在一定的世俗紛擾,詩人借此表達對山林生活的向往和對寧靜自在的追求。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對友人的思念和對山林隱居生活的喜愛。其特點是語言質樸,情感真摯,通過意象和對比等手法展現出詩人超脫塵世的心境。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體現了當時文人的一種生活態度和情感傾向。
荒雞遞寒鳴,寥廓弄清曙。
初陽未離海,薄云尚籠樹。
沙明宿鷺驚,巷白行人語。
瓦瓶自持汲,正在月落處。
白帝工夫縷彩霞,肯將顏色弄韶華。
酒粘織女秋衣薄,風動嫦娥寶髻斜。
霜露莫摧今日蕊,輪蹄爭看異時花。
陰陽造化栽培地,不趁春光有幾家。
江山還似六朝時,老盡梧桐鳳不知。
保大空存前殿佛,元嘉已沒舊廊碑。
幾年何德之衰也,曷日覽輝而下之。
不見長安豪杰恨,諸公忍讀謫仙詩。
懸車高蹈姓名香,化得東陽似洛陽。
節亞薌林仍峻潔,貌如笠澤更精強。
豐標留作耆英樣,壽命應同國祚長。
歲歲梅花開臘五,來陪青鹿奉霞觴。
富貴須論命有無,謀身只是半行書。
饑腸不羨千鍾粟,廣廈何如一畝居。
世路茫茫終偃蹇,生涯處處是贏余。
蕭條此道誰為助,掩卷時過長者居。
盤回六七里,天色冷颼颼。
石壁無平地,山云隔遠洲。
清笳悲送日,老卒病眠秋。
行望酒家出,青山映碧流。
上疏歸來日已西,山中旋制薜蘿衣。
謀身豈為金丹秘,去國應知火祚移。
風露滿林蟬幾蛻,松杉遶屋鶴孤飛。
瓣香仆仆非公愿,自有忠誠天地知。
逆旅頻爭席,郊原一振衣。
聯鑣尋勝去,高蓋拂林飛。
訪古江山是,懷人歲月非。
禪林最安穩,棲鳥亦深依。
山川秘靈跡,海近氣常陰。
尊者何年在,樵人去路深。
云龍歸絕頂,花鳥傍禪心。
十八前朝寺,哀猿空夜吟。
灝氣行秋萬宇涼,玄姑新敕辦衣裳。
林為機杼織無跡,月當膏油緝易長。
謂爾索裘雖有日,到頭無褐可禁霜。
工夫只有琵琶索,又在梧桐夜雨旁。
越口對吳頭,風煙畫出秋。
帆遙疑不動,鷗下若相投。
云斂山爭出,潮生水逆流。
平生得意處,杯酒憑江樓。
九日登高眼界寬,羽衣云集盡清歡。
黃花滿泛淵明酒,白髪仍簪子夏冠。
庭下流泉趨澗急,座間清氣逼人寒。
不須更問明年健,但向眉頭鬢角看。
一雨洗秋色,湖山增眼明。
番番水中荷,作此凄涼聲。
我輩等憔悴,客飯千里程。
愿言滌塵土,冠蓋臨華京。
孤庵半掩門,竹外見前村。
地僻山容靜,天陰日色昏。
風琴鳴木杪,水樂漱云根。
蒼壁題詩處,淋漓醉墨痕。
瓦疊魚鱗棟展虹,清虛容膝小樓東。
簾高甍聳朝迎日,窗靜欞疏晝卷風。
岑遠暮嵐屏隠映,月殘曉影玉玲瓏。
紗幮一枕華胥夢,看取逍遙田舍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