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二十七日步自虎溪至西寺摩挲率更舊碑近覽前聞人故游有感而賦
龜趺千丈屹岧峣,古寺殘僧正寂寥。
律演金輪開印度,字遺石磴說隋朝。
續題賸有名人跡,接畛猶逃劫火燒。
吊古未磨今古恨,又攜筇策過前橋。
龜趺千丈屹岧峣,古寺殘僧正寂寥。
律演金輪開印度,字遺石磴說隋朝。
續題賸有名人跡,接畛猶逃劫火燒。
吊古未磨今古恨,又攜筇策過前橋。
巨大的龜趺碑座高聳屹立,古老寺廟里只剩寥寥殘僧,一片寂寥。佛法從印度傳播而來,碑上的字跡訴說著隋朝的故事。碑上還有名人續寫的題字,周邊雖臨近卻逃過了劫火的焚燒。憑吊古跡,古今的遺憾難以磨滅,我又拄著竹杖走過前面的橋。
龜趺(fū):碑座的一種形狀,像烏龜。岧峣(tiáo yáo):高聳的樣子。
律演金輪:指佛法傳播,金輪是佛教法器。
石磴:石頭臺階,這里指碑。
續題:后人續寫的題字。賸(shèng):同“剩”。
接畛(zhěn):臨近。
筇(qióng)策:竹杖。
具體創作時間和詳細背景較難確切知曉,但從詩題可知是詩人在十一月二十七日從虎溪走到西寺,看到率更舊碑及前人游覽痕跡后有感而發。當時可能社會處于一定的變遷中,詩人面對古跡,觸發了對歷史興衰的思考。
這首詩主旨是借古跡抒發古今之嘆。其突出特點是將歷史與現實結合,以景襯情。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展現了詩人對歷史的關注和情感表達。
去歲南閩客,今年此日還。中秋八月半,一水萬山間。皓月飛圓鏡,回流轉曲環。攜家共清賞,何異在鄉關。
田橫不事漢,刎頸送咸陽。二客既穿冢,島中皆自戕。雖非中庸道,要亦有耿光。英雄久淪沒,世俗但炎涼。嗟嗟翟廷尉,慷慨令人傷。
青山處處有禪機,開悟豈定坐菩提。疏林寂寂風不動,一片枯葉自離枝。
歲在彊梧大淵獻,獨蟄衡門悲逝景。瘧鬼胡為苦見讎,使我枯腸益悽哽。初疑筋骸稍鉗束,引臂噓呵絕馳騁。須臾顫掉力弗禁,齒牙下上聲相并。蒙戎雖有狐裘溫,?冼何殊冰筋冷。寒衰熱壯慘尤極,百束薪蒸燃九鼎。煅膏鑠髓無不到,高及頭顱卑腳脛。四支似石下深潛,一氣如塵寄寥迥。自憐性命此日捐,孰料平寧在俄頃。起來盥濯把明鏡,冠帶臨風且重整。扶藜忽過百花園,無限晴芳到鄰杏。燕支甕煖蠟凝春,錦繡機翻紅暈影。誰將生火镕艷陽,滿樹無煙光颎颎。更疑神女會宓妃,燕罷瑤池酒初醒。血色羅裙尚舞風,向人卻妒晨妝靚。對此閑愁盡斂藏,有似投簪訪箕潁。誰知鬒發綠如云,轉目霜蓬已垂領。多少東華塵土客,營營至死無由省。韋平荒冢生黍苗,褒鄂枯髏宿蛙黽。無花必用強追尋,有酒何妨長酩酊。題詩一笑鬼應聞,定引川妃安溟涬。
暖風吹,寒雨滴。白發花前,前路從頭覓。昨夜銅龍鳴太急。窗外魚天,一派鯨濤碧。酒鱗生,簾影隔。明日陰晴,未敢尋消息。床上四弦曾裂帛。撥也無聲,斷也無人惜。
短發晨梳雪幾莖,老來那復愛虛名。只憑藥餌扶衰朽,更藉詩篇寫性情。天地此心唯報主,江淮多事尚聞兵。香粳分得誰相送,舒雁籠來未忍烹。
溪上采蓮女,秋波照晚妝。心如蓮子苦,情似藕絲長。
真宅歸丹府,蓬壺第幾城。化龍應是劍,跨鶴不聞笙。舊戟朱門列,新阡紫氣縈。元公車服在,馀慶屬玄成。
寒燈寂寞夜窗虛,誰信官居似客居。俸薄未能供伏臘,道存應不廢詩書。燕山北去梅花少,易水西來雁影疏。莫道玉堂霄漢上,故人無力薦相如。
東南大郡重專城,贊畫從來屬老成。品藻無私書上最,及瓜有待促嚴程。黃梅雨濕雙旌重,紫楝風吹五兩輕。蓮幕可容虛席久,兒童竹馬出郊迎。
日日東風處處春,六街車馬蹴香塵。曲江水滿花如錦,留與陳王賦洛神。
娉婷標格神仙樣。幾日佩環離海上。小春只隔一旬期,菊蕊包香猶未放。霞觴滿酌搖紅浪。慢引新聲云際響。玉顏長與姓相宜,壽數三回排第行。
暖風吹欲動,舄落半亭光。數月始今夕,相將水一方。墨香歸上客,杯影瀉橫塘。頗怪炎陽候,林明不易涼。
客中久不聞絲竹,此夕逢君吹紫玉。斷猿哀雁總驚啼,我亦無端淚相續。數聲裊裊復嗚嗚,散入寒云細欲無。愁望洞庭空落木,夢游秦苑總荒蕪。曲中識訴君心苦,不道人聽更凄楚。關山燈下嘆羈臣,江浦舟中泣嫠婦。憶昨閶門費酒貲,玉人邀坐弄參差。彩霞深院花開處,明月高樓鶴去時。如今忽在他鄉外,風雨寒窗兩憔悴。恨無百斛金陵春,同上鳳凰臺上醉。始知嶰谷枯篁枝,中有人間無限悲。愿君袖歸掛高壁,莫更相逢容易吹。
伯姑無恙時,令我與子友。周旋以至今,各是遺種叟。文字種聲名,于身亦何有。還書問兩弟,是事君識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