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浩謝賜書帖贊
南陽素書,浩之素珍。
而本朝觀浩之書,又皆以為絕倫。
今視諸賢之跋,凡十有三人。
歲月幾何,又不能仿佛其清塵。
書意日新,而跡日陳。
白首之攻,庶幾信今。
南陽素書,浩之素珍。
而本朝觀浩之書,又皆以為絕倫。
今視諸賢之跋,凡十有三人。
歲月幾何,又不能仿佛其清塵。
書意日新,而跡日陳。
白首之攻,庶幾信今。
南陽的書法真跡,是徐浩一直珍視之物。本朝人看徐浩的書法,都認為是無與倫比的。如今看諸位賢人的題跋,共有十三人。歲月過了多久,已難以追尋其風采。書法意境日益新穎,但其字跡卻日益陳舊。我到年老還鉆研書法,或許能在當今被認可。
南陽素書:南陽的書法真跡,這里指代珍貴的書法作品。
浩:指徐浩,唐代書法家。
絕倫:無與倫比。
跋:題跋,寫在書籍、字畫等后面的短文。
清塵:指風采、遺澤。
庶幾:或許可以,表示希望或推測。
此贊可能作于作者晚年,當時唐代書法藝術發展成熟,徐浩書法備受推崇。作者看到徐浩書法及眾人題跋,有感于時光流逝和書法傳承,從而創作此贊。
主旨是表達對徐浩書法的贊美及自身對書法的執著追求。其特點是情感真摯,借書法展現時光變遷與文化傳承。在書法文化領域有一定價值,反映當時人們對書法的重視與喜愛。
西風掃建業,六朝倏更代。孤鳳何年來,高臺此留待。唐家日方中,憂昃深感慨。宗臣裂肝膽,片語到今在。癡云起大荒,事業果顛沛。遺吟所鐫磨,歲月又屢改。梁園后悲秋,草草作南內。登臺渺八顧,潮落石頭碎。禍亂有本原,臣子出忠愛。夜深挹長庚,江月為誰對?
望外青山斷復連,望中明月缺還圓。碧云暮合橫長笛,目送歸鴻不盡天。
夕陽山塞笛聲孤,半醉轅門語笑粗。舊日讀書蕭寺月,夜深曾到帳前無。瘦聳吟肩野鶴孤,衣冠山野禮容粗。政慚聲譽非君比,卻喜功名入夢無。月冷霜寒老將孤,北風吹雪勢還粗。方今四海皆元濟,未信忠剛李愬無。清比梅花帶雪孤,吟腰瘦減十圍粗。約君凈掃南山石,共坐云邊話有無。老首頻搔鬢影孤,惜無三尺斬頑粗。何當略借天風便,為掃妖氛半點無。孫劉何苦各稱孤,想是當年計畫粗。若使盡忠扶漢祚,坐觀曹魏眼中無。
駝裝序入日精門,銅鼓牙旗作隊喧。一聽巡階鈴鈸振,滿宮俱喜出迎恩。
思歸長喚不如歸,地老天荒知喚誰。卻喜居庸關上喚,喚將胡騎去如飛。
長洲沃野抱城斜,未為深秋減物華。樓近紫清聞朔雁,水通銀漢識仙槎。承平江海多漁牧,落日邊關半鼓笳。為問開元橋上客,月中丹桂幾生花。
簞瓢疏水意何如,樂在其中境轉舒。古人冷淡今人笑,漫被浮云點太虛。
去結茅堂霅水邊,曉行持缽落花天。得錢未用栽松本,先買溪南舊石田。
風月猶應似舊清,困來終是睡難成。相思無計能相見,腸斷城頭畫角聲。
張公嶺頭無片云,千奇萬怪此間分。丹青儻可形容處,丘壑胸中也仗君。
傳街軋軋度車聲,夾道翩翩共雁行。色養正須誇獨樂,真廉何得似雙清。便當坐進傳吾道,何必求為身后名。大字已煩呵妙手,一犁依舊作勝氓。
杯闌沖暑策騎忙,別我匆匆入豫章。為帶一封趨建業,又持三略獻明光。行時古道榴花燦,到日天街桂子香。京國故人如有問,莫言出谷好飛觴。
方夏時苗盛,恒陽歲事愆。皇皇良宰念,秩秩禱祠虔。牲幣修群祀,旌幢擁列仙。幽穿青澗底,危陟白云顛。清廟神來只,瑤臺夜肅然。月生丹井露,霧濕石爐煙。肸蚃期真貺,精誠徹邈玄。蛟龍盤窟宅,圭璧達淵泉。甘澍隨車至,靈飆卷旆旋。為霖因往日,行潦及前川。吏治能無愧,農功屢有年。弦歌春藹藹,民物思綿綿。已覺謳吟溢,惟令翰墨傳。昔賢曾志喜,太史續雄篇。
黏磁轉電,正勻盤深印。收放回環認音準。把悲歡啼笑,錄取真情,最愛聽、圓潤繞梁嬌韻。吾親常夜讀,空自瑯瑯,闃寂遺詩百年恨。遠客念連枝,重見無期,只看見、影中霜鬢。縱枕上、遙聞雁聲清,怎抵得云天,同飛成陣。
雨過窗明夏簟虛,紛紛鳥雀靜庭除。維摩丈室無人問,一枕薰風聽粥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