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紫微高侍郎三首 其三
力勞效寡是窮途,贈策無人生大愚。
三刖尚迷藏櫝寶,六街幾誤脫巾呼。
味言已轉廷中轂,歸興難忘隴上鋤。
欲問死生何許是,紫煙浮處認香??。
力勞效寡是窮途,贈策無人生大愚。
三刖尚迷藏櫝寶,六街幾誤脫巾呼。
味言已轉廷中轂,歸興難忘隴上鋤。
欲問死生何許是,紫煙浮處認香??。
費力勞作卻成效甚微,這是陷入了困窘的處境;想獻上良策卻無人理會,簡直是極大的愚昧。像卞和三次被砍足,那藏在匣中的寶玉仍被埋沒;在熱鬧的街道上,多次差點因激動而脫巾呼喊。言語已如朝廷中轉動的車轂般無用;歸隱的念頭總難忘卻在隴上持鋤耕種的生活。若問生死究竟在哪里,在那紫煙飄浮的地方能認出香爐。
力勞效寡:費力勞作但成效很少。窮途:困窘的處境。
贈策:獻上計策。生大愚:產生極大的愚昧,指不被人理解。
三刖:指卞和獻玉,三次被砍足。藏櫝寶:藏在匣子里的寶玉,比喻有才能卻未被發現的人。
六街:泛指熱鬧的街道。脫巾呼:表示激動、憤慨。
味言:言語。廷中轂:朝廷中的車轂,比喻朝廷的運轉。
隴上鋤:在田隴上持鋤耕種,指歸隱田園的生活。
紫煙:香爐中冒出的煙。香??:香爐。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從詩的內容推測,詩人可能處于仕途不順、抱負難以施展的時期。當時社會或許存在人才不被重視、政治環境不如意等情況,詩人因此產生了懷才不遇之感和歸隱之念。
這首詩主旨是抒發懷才不遇的悲憤和歸隱的愿望。其突出特點是善用典故,增強情感表達。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并非廣為人知的名篇,但反映了古代文人在仕途困境中的常見心態。
南國有佳人,溫其顏如玉。我欲往從之,白駒在空谷。斯人不可招,泥涂詎能辱。去往本無心,飄飄若黃鵠。我思日以深,玄纁謾成束。掉頭不肯顧,悠悠我衷曲。清時足大行,胡為自彳亍。念彼采芝歌,獨坐恒忽忽。
紫閣調梅供奉頻,錦園花木自芳春。臨風不暇攜尊賞,吟望臺階一注神。
中原風雅劫馀灰,吾黨何堪失此才。愁思如潮常百結,文章卷土定重來。人間白玉偏無種,月下紅絲悔做媒。一樹梅花一杯酒,屋梁落月待君回。
靜觀打透兩重關,無靜無觀總一般。須信靜時非境靜,從知觀處是心觀。一間虛室自安然,何必求仙更問禪。盡日焚香閉門坐,饑來吃飯困來眠。萬緣一息絲不掛,一個閒身煞瀟灑。靜中有味淡如如,啞子得夢難為話。我無官守無言責,自倚欄干時一拍。只因冷眼看破來,笑殺時人空擘畫。東風萬物皆舒暢,野色溪光無盡藏。誰喚春來春不知,草自青青花自放。春去人間日正長,天工催促綠陰忙。古槐高柳爭新意,自是無人知底涼。長空一望如水碧,泉澗幽幽風淅淅。驚人暑退寒漸生,蓼染春紅映素壁。香到梅梢歲又還,老天春事不曾閒。酸風凍雪侵重戶,僵臥長松獨恃頑。有時檢點舊閒游,出岫行云野渡舟。驀地靜中消息好,夕陽西下水東流。
袖手歸來避世塵,酴醾對坐惜馀春。靚妝不入市廛眼,幽韻只應丘壑人。醉喚江梅君益友,力移亭竹我比鄰。天公著意憐詩客,月色西窗一夜新。
故態今無似,其如五不堪。日高暝子舍,夏至擁春衫。病后詩情苦,潮來水味咸。親交時問訊,裁報只空函。
廣寒宮殿逼清虛,飛跨西梁最上嵎。一水中分涵石壁,兩儀高下亦圖書。湖光早幸饒歸范,驥足誰希重展徐。拂拂天風到吟腋,恍疑身度雪霜馀。
年來初識沈休文,楚楚才名迥出群。學道每能安素履,論交端擬薄浮云。幾連華榻眠春曉,又共清燈語夜分。我向湖南重相憶,莫忘書札往來聞。
近水人家半掩扉,兩山樓閣尚斜暉。斷橋無數垂楊柳,總被游人折漸稀。
舊筑城南隱,新營郭外廬。渚蘭頻弭棹,窗竹稱移書。地僻人煙少,秋深草木疏。躬耕三十畝,刈獲近何如。
王門曳裾久,學省足優游。聲名重拱璧,去就輕浮漚。論事竭丹悃,著書成白頭。移官得半刺,道行復何求。
雙鶴原從海外來,幽軒日日步蒼苔。未能振翮凌霄漢,相繼游魂赴夜臺。云暗江樓何處覓,月明華表幾時回。憑闌悵望西風下,零落霜毛真可哀。
湛湛菱花絕點埃,雙雙寶靨笑顏開。遠山忽向湘波現,孤影疑從月殿來。金鵲難逢張敞筆,綵鸞空憶太真臺。清心一片寒如水,為報君王且莫猜。
縹緲云間質,盈盈波上身。袖羅斜舉動埃塵,明艷不勝春。翠鬢晚妝煙重,寂寂陽臺一夢。冰眸蓮臉見長新,巫峽更何人。
昔年杖節撫南夷,瘴雨炎風肯憚危。每夜篝燈籌國事,隨時焚草畏人知。蠻方已喜標銅柱,漢殿重看賜玉枝。恨乏堅?付彝老,為鐫德政去思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