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李雁湖大參赴遂寧 其二
恢恢大儀中,扶立惟三綱。
國風怨以怒,王道蕩無章。
棲棲魯東家,秉筆修天常。
廉陛不亂紀,冠履不易方。
斯今世運頹,禮義維楫亡。
三邊且病痱,群盜方鴟張。
兵如潰隄螘,民甚赪尾魴。
厲階倘不夷,零露將侵裳。
李侯世柱史,識此治亂防。
揮袂別廣筵,振衣登高岡。
愿言茂遠猷,挽河灑天狼。
恢恢大儀中,扶立惟三綱。
國風怨以怒,王道蕩無章。
棲棲魯東家,秉筆修天常。
廉陛不亂紀,冠履不易方。
斯今世運頹,禮義維楫亡。
三邊且病痱,群盜方鴟張。
兵如潰隄螘,民甚赪尾魴。
厲階倘不夷,零露將侵裳。
李侯世柱史,識此治亂防。
揮袂別廣筵,振衣登高岡。
愿言茂遠猷,挽河灑天狼。
在廣闊的天地之間,支撐社會的只有三綱。國風充滿怨恨憤怒,王道已混亂無章法。忙碌的魯國孔夫子,持筆修訂天理倫常。上下等級不紊亂綱紀,冠履之分不改變方向。如今世道衰敗,禮義的維系如同船槳已亡。邊疆如同患了風癱之病,群盜正像惡鳥般囂張。士兵像決堤的螞蟻般潰亂,百姓像紅尾的魴魚般困苦。禍端倘若不消除,寒露將浸濕衣裳。李侯你世代為史官,明白這治亂的防范之法。揮袖告別盛大筵席,抖衣登上高高的山岡。希望你能深謀遠慮,挽銀河之水灑向天狼星。
恢恢大儀:廣闊的天地。大儀,指天地。
三綱:封建社會的三種主要道德關系,即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
國風怨以怒:《國風》中充滿怨恨憤怒之情。
王道:儒家主張的以仁義治天下的統治方法。
棲棲魯東家:指孔子,孔子是魯國人,棲棲形容他忙碌奔波的樣子。
天常:即天理倫常。
廉陛:指上下等級。
冠履:帽子和鞋子,比喻上下、尊卑。
世運頹:世道衰敗。
禮義維楫亡:禮義的維系如同船槳丟失。
三邊:邊疆。
病痱:患風癱之病,比喻邊疆局勢不振。
鴟張:像鴟鳥張開翅膀一樣,比喻囂張、兇暴。
潰隄螘:決堤的螞蟻,形容士兵潰亂。
赪尾魴:紅尾的魴魚,比喻百姓困苦。
厲階:禍端。
夷:消除。
世柱史:世代為史官。
遠猷:長遠的謀劃。
天狼:星名,古人認為天狼星主侵略,這里比喻敵人。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但從詩中描述的社會狀況來看,當時社會可能處于動蕩時期,邊疆有危機,內部有盜賊作亂,禮義道德有所缺失。詩人可能希望友人李雁湖赴任遂寧后能有所作為,挽救社會的頹勢。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對社會現狀的憂慮和對友人的期望。其突出特點是用典豐富,以古喻今,展現社會問題。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反映了當時文人對社會的關注和責任感。
誰易阿誰難,多聞不透關。忽解空無我,內海更藏山。
才為皖公親翠囐,又思蔣妹到青溪。侍親話夜雞鳴早,憶弟看云雁叫悽。雙槳待迎紅爛漫,一輪先碾碧琉璃。西梁山色知何處,準備看他淺黛低。
買得梅坡與眾看,折花教折莫催殘。虬枝裹蘚能炊玉,留與梅坡伴歲寒。
麓臺于為畫,力將時俗矯。當時虞山王,舉世競傳寶。先生下視之,值不一錢少。念子巖穴士,學詩用此道。常恐古人訶,不顧俗情惱。別我今一載,離夢山川繞。搦毫思其人,擬此婁東老。自然性情合,投贈愜素抱。獨行古不容,沖襟良難保。勉旃善所守,慎勿學為好。
拖陰花委艷,漏霧月留痕。遠渡排燐尾,孤螢蹋莽根。戛喉詩鬼債,痁影女兒魂。一派蕉風澀,輕綿手自捫。齧齧復喁喁,留題卻幾封。靠人羞鸚鵡,潑毒懶蜈蚣。率爾夢中語,依稀病后逢。孟郊如不死,塌耳古墻東。
去日黃花半未開,南來忽復見寒梅。淹留歲月無馀物,料理塵埃有此杯。老馬長途良憊矣,白鷗春水亦悠哉!商馀說有滄洲趣,早晚乾坤入釣臺。
憶共西堂詠露華,十年詞筆蔚成家。古歡一壑聊心寫,冷眼神州又歲差。鏡里童顏姑射雪,人間晚霽赤城霞。芳尊抵掌猶神王,那許青門老種瓜。
有酒消寒夜,無肴佐客庖。新愁逼歲暮,往事憶知交。剪燭聽長漏,圍爐煮小槽。醉看寒月上,春信到梅梢。
憶在黃圖慕風雅,歡從翠節見輝光。可憐秦隴客懷盡,為話東南幽思長。山近流云破春葉,亭深落月飛秋霜。酒馀一問邊城事,把劍相看賦朔方。
平章江浙素馨種,小白花山瓜葛親。借取水沉薰玉骨,便如屏障喚真真。
水氣侵鳩悶,風帆掠燕狂。白看梨夢破,紅變杏梢香。放舸依林遍,裝云去路長。慣將春色住,何意又他鄉。魯酒宜高枕,齊紈擬換衣。獨歸蝴蝶遠,雙到鯉魚稀。入煖流澌盡,馀寒嫩綠肥。欲知愁幾度,花向客船飛。
蛙吹兒童事,重開已汗顏。更須留近作,待過十年看。
半日行難盡,高低險復平。草深猜地軟,雨罷覺云輕。空谷騶輿過,深林虎豹驚。山頭聊縱目,萬里一川明。
月中疏影雪中香,只為無言更斷腸。曾與詩翁定花品,一丘一壑過姚黃。
回首揚州一夢馀,故交已直玉堂廬。寒暄未省通君實,窮薄空煩誦子虛。甚愧丈人于甫厚,孰云夫子不回如。殘年無復陪精論,開闔平生幾幅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