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大監挽詩
四海李南紀,蚤從山斗韓。
恥擔兵部米,寧著大夫冠。
人舐黃金筆,天頒白玉棺。
平生一厚字,千古薄夫寬。
四海李南紀,蚤從山斗韓。
恥擔兵部米,寧著大夫冠。
人舐黃金筆,天頒白玉棺。
平生一厚字,千古薄夫寬。
在天下南方之地,早年就追隨如泰山北斗般的韓某。以領取兵部的祿米為恥,寧愿戴著大夫的帽子保持氣節。人們羨慕他能寫出絕妙文章,上天賜予他尊貴的去世待遇。他一生為人忠厚,讓千古以來刻薄之人都受到感化而變得寬厚。
四海李南紀:“南紀”指南方,這句說在南方之地。
蚤從山斗韓:“蚤”同“早”;“山斗”即泰山、北斗,比喻德高望重或有卓越成就而為眾人所敬仰的人,這里指姓韓的人。
恥擔兵部米:以領取兵部的祿米為恥,體現其氣節。
寧著大夫冠:寧愿戴著大夫的帽子,象征保持身份和氣節。
人舐黃金筆:形容人們羨慕其文筆,“舐筆”有羨慕、向往之意。
天頒白玉棺:古代傳說帝王或上天賜予白玉棺,意味著尊貴的去世待遇。
厚:忠厚。
薄夫寬:讓刻薄的人變得寬厚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從詩來看,支大監應是一位有氣節、有才華且為人忠厚的人。當時可能是支大監去世,詩人為表達對他的敬意和緬懷而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贊揚支大監的高尚品格和卓越才華。其突出特點是通過具體事例和意象塑造人物形象。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為研究當時人物和社會風氣提供了一定參考。
好懷對客醉佳辰,
頻教家兒數酒巡。
欲去且看花上月,
秋光深處易留人。
百尺高竿摧折。
水底燃燈燈滅。
愁眼驚春,荒驛倦程,去國心情偏注。花怨騎塵,路入寒沙,顏色解迎村女。事逐歸鴻,斷魂里清明微雨。思苦。看塞谷迢遙,野煙催暮。
宮樹凝望云棲,憶紅絢,晴霞上林人語。泥朵溷英,趁馬蹄,輕拋舊時游處。轉軸回腸,臨睡也悄魂歸去。難據。殘夢醒征鞍續做。
草香煙碧路高低
偶興尋君水竹西
情洽不知延坐久
半林風雨午鳩啼
飛鳥冥冥故不喧
江濤呼泡歘飛翻
浮云北去萬馬急
落日西沉千樹昏
風捲虹光穿亂石
山圍雨氣羃荒村
野人欲睡還驚起
收拾殘書自掩門
器局事宏大,
心期勿卑污。
俗士不必效,
汝為君子儒。
河流今與大江通,
一水輕帆快北風。
梁苑卜期應夏早,
匡山看月定秋中。
江聲呼浩三吳險,
樹影參差六代宮。
回首不堪重感慨,
酒歌愁對夕陽紅。
安晚堂前,梅開盡、都無留萼。依舊是、鐵心老子,故情堪托。長恐壽陽脂粉污,肯教摩詰丹青摸。縱沈香、為榭彩為園,難安著。
高節聳,清名邈。繁李俗,粗桃惡。但山礬行輩,可來參錯。六出不妨添羽翼,百花豈愿當頭角。盡暗香、疏影了平生,何其樂。
臣力難圖報稱,
臣心仰答九重。
三次守城盡節,
庶幾全始全終。
頗覺參禪近有功,因空成色色成空。色空靜處如何說,且坐清涼境界中。
去年冠蓋長安道,客里因循過了梅。今歲花開轉多事,簿書叢里兩三杯。
南去北來休便休,
白蘋吹盡楚江秋。
道人不是悲秋客,
一任晚山相對愁。
靈苗發種,覺樹敷春。
冷湫湫處卻要溫和,乾爆爆時還須津潤。
提壺蘆,無酒沽。
海城花落春日晡,飛上酒樹立斯須。
問樹有酒樹言無,樹言主翁作歡娛。
年年只向酒樹需,只今酒盡樹欲枯。
有酒名,實空虛。
提壺蘆,無酒沽。
玉關人去年年夢,
鐵馬秋來夜夜鳴。
絕域正懸長別淚,
悲風又送斷腸聲。
響侵搗練樓前月,
心繞吹笳塞外營。
思婦纖腰消瘦盡,
還聞飛騎取龍城。
志學已多三歲矣,
成童又過二年來。
文章莫與而翁似,
一代聰明要自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