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趙尚書無辯詩 其一
夫子動以易,孟軻性其天。
或毀或沮之,于我何加焉。
天地猶有憾,伊人得無言。
笑彼狥人者,區區欲求全。
夫子動以易,孟軻性其天。
或毀或沮之,于我何加焉。
天地猶有憾,伊人得無言。
笑彼狥人者,區區欲求全。
夫子(孔子)行事依據《易》理,孟軻本性合乎天然。有人詆毀或阻撓他們,對他們又有什么影響呢。天地尚且有遺憾之事,這人怎能沒有感慨。嘲笑那些曲從他人的人,為求完美而斤斤計較。
夫子:指孔子。
動以易:行動依據《易》理。
孟軻:即孟子。
性其天:本性合乎天然。
毀:詆毀。
沮:阻撓。
伊人:這個人,此處可能指品德高尚之人。
狥人:曲從他人。狥,同“徇”。
區區:形容人拘泥、局限。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推測可能是當時社會存在一些人隨波逐流、追求世俗完美的現象,詩人受趙尚書相關觀點啟發,創作此詩以表達自己對堅守正道的看法。
這首詩主旨是倡導堅守自我、不為外界干擾所動的品德。其特點是用典恰當,對比鮮明。在文學史上雖影響不顯著,但體現了當時文人對品德修養的重視。
數騎。楚歌里。事去猶嗟騅不逝。還鄉衣錦真兒戲。把酒憑高無地。寄奴移晉非男子。剩得江山如此。
崢嶸赤云西,日腳下平地。柴門鳥雀噪,歸客千里至。妻孥怪我在,驚定還拭淚。世亂遭飄蕩,生還偶然遂。鄰人滿墻頭,感嘆亦歔欷。夜闌更秉燭,相對如夢寐。
長安五月看花時,八十桐翁忙著詩。字瘦毫端當有骨,洞清柳外想余絲。揚眉曉日青春再,拂發東風白鬢遲。苔寺微嫌幽亦鬧,且吟籬畔向陽葵。
每將幽事當功名,唯欠能詩竹里僧。徑寫此篇為疏引,庵成來往豈無憑。
風起。思皇士。四皓來歸安太子。楚歌聲斷悲人彘。愁聽宮中鳴雉。安劉者勃知之矣。高帝雄風誰嗣。
晚歲迫偷生,還家少歡趣。嬌兒不離膝,畏我復卻去。憶昔好追涼,故繞池邊樹。蕭蕭北風勁,撫事煎百慮。賴知禾黍收,已覺糟床注。如今足斟酌,且用慰遲暮。
朔風吹盡西山雪,合有早梅凌雪開。不應占看野塘上,分我一枝春色來。
青山西北凈無埃,風自東南遠海來。天外舟歸煙一縷,灘頭浪卷雪千堆。潮連國際歌聲起,水繞田園詩境回。燈塔長明不凍港,層樓今為海員開。
合處疇能證不疑,吾宗神秀歲寒姿。無書寄便今猶懶,說似應須倩老師。
鉛水。空零淚。子弄父兵誠有罪。茂陵望斷泉鳩里。大藥徒尋方士。獄中已見真王氣。蟲篆曾孫名字。
群雞正亂叫,客至雞斗爭。驅雞上樹木,始聞叩柴荊。父老四五人,問我久遠行。手中各有攜,傾榼濁復清。苦辭酒味薄,黍地無人耕。兵革既未息,兒童盡東征。請為父老歌,艱難愧深情。歌罷仰天嘆,四座淚縱橫。
殊非海外羅浮樣,亦勝洞庭霜后黃。此實君家能獨有,何時分餉齒牙香。
檜叢幽囀愜新晴,巧好春林百鳥聲。羽輩誤教推皓首,細聽多是少年情。
風光如此最多情,山海關頭山海明。西去長城一萬里,南來大地幾千程。田園無際豐生產,烽火高臺憶戰爭。更喜翩翩小海燕,青云白浪任飛鳴。
寒雨。西陵樹。疑冢千年無寸士。陶泓尚入文房譜。褫盡奸魂終古。望陵無復陳歌舞。唯見荊榛狐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