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尚書被召過瀘臨發之日官吏以行香日分追送不及明日尚書自合江詰后期次韻以謝
黃雞喔喔丑前催,擬效張侯夜半來。
殘夢方隨僧梵去,挐音已聽客帆開。
江臯望極空留恨,陛下憂深正急才。
已賦明倫相贈勉,更思桃李及時栽。
黃雞喔喔丑前催,擬效張侯夜半來。
殘夢方隨僧梵去,挐音已聽客帆開。
江臯望極空留恨,陛下憂深正急才。
已賦明倫相贈勉,更思桃李及時栽。
黃雞在丑時前喔喔啼叫催促,本打算效仿張侯半夜前來。殘夢剛隨著僧人的誦經聲散去,就已聽到行船搖槳的聲音和客船啟航。在江邊極目遠望徒留遺憾,陛下憂心國事正急需人才。已經作了闡明倫理的詩相贈勉勵,更希望能及時培育人才。
丑:十二時辰之一,約凌晨1 - 3點。
張侯:具體所指需結合更多背景,可能是一位行事有特點的人。
僧梵:僧人誦經之聲。
挐音:劃船的聲音。
江臯:江邊。
明倫:闡明倫理道德。
桃李:比喻所栽培的優秀人才。
從詩題可知,李尚書被朝廷征召,路過瀘州,官吏因行香日的安排未能及時追送。次日尚書從合江詢問遲到的情況,作者便次韻答謝。推測當時國家可能處于需要人才的時期,所以陛下急于征召李尚書。
這首詩主旨圍繞送別李尚書展開,突出了人才的重要性。其特點是情感真摯,將送別之情與國家對人才的需求相結合。在文學史上雖可能沒有廣泛影響力,但反映了當時的社會情況和文人之間的交往。
燈前清淚落衣間,守歲分為客是閑。 老母今春年七十,壽觴爭忍對慈顏。
閑登朱亥游俠墓,卻望梁王歌吹臺。 臺上墓邊芳草綠,游人心事立徘徊。
君王未到玉津游,萬樹紅芳相倚愁。 金鎖不開春寂寂,落花飛出粉墻頭。
惠澤涵濡四海同,微生曾莫預昆蟲。 不參品物陶鎔外,獨作窮人蓋載中, 深穽已顛猶磷石,危苕將籜更推風。 一家寄命嗟無地,何負明神與上穹。
竹皮紗幅老人頭,高士從來傲冕旒。 曾見院師畫姚老,一瓢如葉倚黃樓。
娶妻生子復生男,獨有君家眾所談。荀氏八龍唯欠一, 桓山四鳳已過三。他時干蠱聲名著,今日懸弧宴樂酣。 誰道眾賢能繼體,須知個個出于藍。
抱鴨癡雞喚不醒,代耕老馬怯泥行。 世間多少難明事,好問西周擊壤生。
幽棲寺里松風閣,明月懷人照古苔。 記得萬年深夜話,雨聲欲盡雁聲來。
墓頭堤上柳株株,才子佳人總姓蘇。 斜倚石欄臨水照,桃花也自愛西湖。
布衣蔬食已平平,砌草墻花也自清。 醉抱竹根如意臥,十年無有唾壺聲。
小閣久留高土臥,鹿皮夢破石床苔。 半林曙色生巖牖,山鳥不來山雨來。
洞戶千年叫不開,白云無主自徘徊。
清景行行一徑苔,蘭樽特為晚春開。 綠陰青紫猶堪賞,昨日游人自不來。
濯濯新姿帶月深,便移輕舸就濃陰。 蕃釐花徙瓊無種,蜀國琴挑曲有心。 展罷縹緗存粉指,拈來絲竹廢清音。 子皮自挈夷光去,為謝君王與鑄金。
飲啄無多但任真,山庖野榼解相親。 濁清慵辨俱中圣,農圃兼營是小人。 議鱔未捐何氏累,食鮭粗救庾郎貧。 望秋欲萎真蒲柳,錯把芭蕉喻此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