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稽頌 其一
瞻越山兮鏡之東,鬰喬木兮岑叢。倚青霞兮窆石,枕碧流兮寶宮。
端黻冕兮穆穆,列俎豆兮雍雍。梅為梁兮挾風雨,倏而來兮忽而去。
芝產殿兮間見,橘垂庭兮猶古。壁騰輝兮桂薦瑞,書金簡兮緘石匱。
朝萬玉兮可想,探靈文兮何秘。嗟洚水兮橫流,民昏墊兮隠憂。
運大智兮無事,錫洪范兮攸疇。身勞兮五岳,跡書兮九州。
亶王心兮不矜,迄四海兮歌謳。猗圣宋兮中興,駐翠蹕兮稽城。
獨懷勤兮曠代,粲奎文兮日星。揚舲兮拊鼓,吳歈兮鄭舞。
奠桂酒兮蘭肴,庶幾髣髴兮菲食卑宮之遺矩。
瞻越山兮鏡之東,鬰喬木兮岑叢。倚青霞兮窆石,枕碧流兮寶宮。
端黻冕兮穆穆,列俎豆兮雍雍。梅為梁兮挾風雨,倏而來兮忽而去。
芝產殿兮間見,橘垂庭兮猶古。壁騰輝兮桂薦瑞,書金簡兮緘石匱。
朝萬玉兮可想,探靈文兮何秘。嗟洚水兮橫流,民昏墊兮隠憂。
運大智兮無事,錫洪范兮攸疇。身勞兮五岳,跡書兮九州。
亶王心兮不矜,迄四海兮歌謳。猗圣宋兮中興,駐翠蹕兮稽城。
獨懷勤兮曠代,粲奎文兮日星。揚舲兮拊鼓,吳歈兮鄭舞。
奠桂酒兮蘭肴,庶幾髣髴兮菲食卑宮之遺矩。
眺望鏡湖東邊的越山,樹木郁郁蔥蔥生長在山巒。窆石仿佛倚靠青霞,寶宮枕著碧綠的水流。神像穿著禮服冠冕,莊嚴肅穆,祭祀的禮器排列整齊,儀式和諧。梅木作梁似能挾帶風雨,忽來忽去。靈芝在殿中偶爾出現,庭中的橘樹依舊如古。墻壁閃耀光輝,桂樹呈現祥瑞,用金簡書寫文字藏于石匱。朝拜眾多賢才的場景可想見,探尋靈文是多么神秘。嘆息洪水泛濫橫流,百姓陷入災難,內心充滿隱憂。大禹運用大智慧治水成功,上天賜予《洪范》確定法則。他遍歷五岳,足跡遍布九州。他一心為民不驕傲,四海百姓都歌頌他。偉大的宋朝中興,皇帝車駕駐蹕會稽城。唯獨懷有勤政之心,堪比前代,皇帝的詩文如日月星辰般燦爛。劃船擊鼓,唱著吳地歌謠,跳著鄭國舞蹈。獻上桂酒和蘭肴,希望能追慕大禹節儉的遺風。
鬰:通“郁”,茂盛。岑叢:山巒。窆(biǎn)石:一種石制葬具,這里指會稽山的窆石。黻(fú)冕:古代禮服和禮帽。俎(zǔ)豆:古代祭祀用的器具。洚(jiàng)水:洪水。昏墊:陷溺,指百姓陷入災難。錫:通“賜”。洪范:《尚書》中的一篇,傳說是上天賜給大禹的治國大法。攸疇:確定法則。亶(dǎn):誠然,實在。翠蹕(bì):帝王的車駕。稽城:會稽城。奎文:帝王的詩文。揚舲(líng):劃船。拊(fǔ)鼓:擊鼓。吳歈(yú):吳地的歌謠。菲食卑宮:飲食微薄,宮室簡陋,形容生活節儉。
此詩創作背景可能與宋朝中興時期皇帝駐蹕會稽城有關。當時社會或許渴望復興,人們追思古代賢君的功績,詩人通過此詩歌頌大禹治水的偉大功績,同時贊美皇帝的勤政,希望能傳承古代賢君的遺風,激勵當下。
這首詩主旨是歌頌大禹功績和贊美宋朝皇帝。其特點是將會稽的自然景觀、歷史傳說與現實祭祀場景相結合,語言典雅。在文學史上反映了當時人們對古代賢君的追慕和對國家中興的期盼。
西北風塵帝顧多,老臣承詔出巖阿。 便宜欲上趙充國,矍鑠還非馬伏波。 十乘戎行新節鉞,三邊精采舊關河。 極知君命如山重,感激渾忘兩鬢皤。
不見都門亭畔柳,春來綠盡長條。柳邊行色馬蕭蕭。一枝折贈,相見又何朝。酒盡曲終人去也,風前亦自無聊。祗應於我恨偏饒。東君特地,付與沈郎腰。
不見昭陽宮內柳,黃金齊拈輕柔。東君昨夜到皇州。玉階金井,無處不風流。悵望翠華春欲暮,六宮都鎖春愁。暖風吹動繡簾鉤。飛花委地,時轉玉香球。
鄒孟軻母,號孟母。其舍近墓。孟子之少時,嬉游為墓間之事,踴躍筑埋。孟母曰:“此非吾所以居處子。”乃去,舍市旁。其嬉游為賈人炫賣之事。孟母又曰:“此非吾所以處吾子也。”復徙居學宮之旁。其嬉游乃設俎豆,揖讓進退。孟母曰:“真可以處居子矣。”遂居。及孟子長,學六藝,卒成大儒之名。君子謂孟母善以漸化。
龐蔥與太子質于邯鄲,謂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疑之矣。’‘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龐蔥曰:‘夫市之無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鄲去大梁也遠于市,而議臣者過于三人,愿王察之。’王曰:‘寡人自為知。’于是辭行,而讒言先至。后太子罷質,果不得見。(龐蔥 一作:龐恭)
齊景公好弋,使燭鄒主鳥而亡之。公怒,詔吏欲殺之。晏子曰: “燭鄒有罪三,請數之以其罪殺之。”公曰:“可。”于是召而數之公前,曰:“燭鄒,汝為吾君主鳥而亡之,是罪一也;使吾君以鳥之故殺人,是罪二也;使諸侯聞之以吾君重鳥而輕士 ,是罪三也。數燭鄒罪已畢,請殺之 。”公曰:“勿殺!寡人聞命矣。”
梟逢鳩。鳩曰:“子將安之?” 梟曰:“我將東徙。” 鳩曰:“何故?” 梟曰:“鄉人皆惡我鳴。以故東徙。” 鳩曰:“子能更鳴,可矣;不能更鳴,東徙,猶惡子之聲。”
趙且伐燕,蘇代為燕謂惠王曰:“今者臣來,過易水。蚌方出曝,而鷸啄其肉,蚌合而箝其喙。鷸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謂鷸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鷸!’兩者不肯相舍,漁者得而并禽之。今趙且伐燕,燕趙久相支,以弊大眾,臣恐強秦之為漁夫也。故愿王熟計之也!”惠王曰:“善。”乃止。
真兮廖廓,郢人圖雘。 岳聳云空,澄潭月躍。
老去疏慵厭仕途,歸來林下學真如。 不思身外千般事,只占人間一味愚。 但得清尊長對客,縱添白發亦從渠。 世間達宦多憂畏,胸次還能似我無。
北山萬仞羅翠屏,下有湖水鏡面平。 山影靜倒千丈碧,波光冷浸一天星。 自有此湖知幾歲,居人日日常經行。 但知湖水鴨頭綠,誰人向此含幽情。 我來正值秋容媚,野曠天空風物清。 煙橫木末斜陽晚,云散溪頭明月升。 放舟直入波深處,水鳥窺人元不驚。 天晴水暖魚亦樂,時見潑刺波間鳴。 持竿舉網忽有得,滿座歡呼山岳傾。 水面黃花更堪愛,盈盈佇立如聘婷。 栗玉簪頭紅一點,隨風翠帶還相縈。 興來不覺千鐘盡,眾賓皆醉無一醒。 漁榔敲罷棹歌起,十里猶聞笑語聲。 謫仙死后無此樂,我今此樂真難并。 人生適意未易得,此湖從此宜知名。 要配北山長杯朽,酹酒更告山之靈。 我欲結茅湖上住,盡使湖光入戶庭。 枕流漱石過一世,不妨清處時濯纓。 更釀此湖作春酒,招我四海良友朋。 夜夜翩舟同載月,樽前吹笛到天明。
禪月定中觀妙相,神奇古怪乃如斯。 起來援筆一揮掃,驚殺人間老畫師。
寒士叨塵分已逾,不為歸計待何如。 暮年光景那能久,浮世榮華總是虛。 此去直須甘澹泊,個中元自有乘除。 因公拈起余君話,愈使衰翁憶故廬。
我心只是憶天臺,欲去無從首重回。 若得此時追五柳,絕勝他日面三槐。 年年白發催人老,夜夜青山入夢來。 縱有萬鐘非我事,何如且覆掌中杯。
壺漿壓境來迎拜,猶記溪山舊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