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府君挽詩 其二
橐裝隨寶劍,將水過荊州。
世事云翻手,客程風打頭。
空回剡溪棹,莫挽海山舟。
欲報何嗟及,堂堂閟一丘。
橐裝隨寶劍,將水過荊州。
世事云翻手,客程風打頭。
空回剡溪棹,莫挽海山舟。
欲報何嗟及,堂堂閟一丘。
行囊伴著寶劍,乘船渡水經過荊州。世事如同云一樣變幻無常,旅途不順,逆風而行。就像王子猷空自回轉剡溪的船,無法挽留那如海上仙山之舟般逝去的人。想要報答恩情卻已來不及,可敬的人長眠在一座山丘之中。
橐裝:行囊。
將水:乘船渡水。
云翻手:形容世事變化無常,如同云的翻覆。
風打頭:逆風,指旅途不順。
空回剡溪棹:用王子猷雪夜訪戴逵,至門而返的典故,這里表示未能實現某種愿望。
海山舟:可能象征著逝去的人如海上仙山之舟,一去不返。
嗟及:嘆息來不及。
閟:關閉,這里指埋葬。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從詩的內容推測,應是何府君去世后,詩人為表達對他的悼念而作。當時可能詩人與何府君有一定的交往,何府君的離世讓詩人深感惋惜,且可能何府君對詩人有過恩情,詩人未能及時報答,因而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悼念何府君,突出特點是用典自然,情感真摯深沉。在文學史上雖可能沒有廣泛影響,但體現了傳統悼亡詩的特點,以簡潔的語言抒發對逝者的哀思和遺憾。
夷惠清和不尚同,直將兩手袖春風。
婁豐從勸三農始,初度重書二月中。
欲與大年分殿最,試于小知擊倥侗。
雖云弱水歸溟渤,自向西流不自東。
齪齪復齪齪,未死如未生。
公去月明在,留得青山塋。
青山倚公高,屹立千載英。
翠??拓吟壘,飛瀑按酒兵。
行客一仰止,折幾鄙吝萌。
狂歌長短吟,邁古日月明。
俊逸兼鮑謝,麗則儕云卿。
驊騮博艷姬,土苴群方兄。
節峻玄霜嚴,義重紫禁輕。
酹土土長燥,雷魁何由平。
生男禁多才,此話聞阿庚。
真才棄如土,大廈誰支傾。
不用謝安石,大雅空垂名。
孤芳如阿平,晚乃出六奇。傍睨肅聽瑩,請試從元推。
韻如圣之清,避世觀商衰。翠幄方童童,露葉流蟾輝。
降真換骨法,譜牒當尋披。悠悠千斛香,鮮風如驲馳。
霪秋百草死,不復干等威。江蘺交晚生,楚英托深知。
羅柳追逸駕,峻坂方驅羸。尤物能移人,心正物自移。
年年月中仙,一人簪一枝。后先不須問,亦各安其時。
跌宕四十年,吳霜變玄發。卓然所不變,傲寒勇彌決。
醉翰筆為祟,狂歌酒作孽。煮字不療饑,袖手不求熱。
囊羞一簪直,腰嫌五斗折。狼飽千里肉,豕臥半尋穴。
於菟道邊窟,螻蟻夢中垤。驥困黃泥阪,駑踐黃金埒。
臣朔漫詼謔,侏儒笑明哲。生女不生男,跨灶亦超絕。
安得徑尺蟬,冠此半簪雪。縣官嚴榷酤,一官弗徒設。
安知滌器時,已有諭蜀節。莫羨白頭吟,自看柯山月。
四月五月河港枯,下田上田龜拆涂。
山湫劍沕龍光閟,一呼便為蒼生超。
油然請命朝帝閽,觸翻玉女洗頭盆。
女從帝傍輒大笑,紫金蛇掣暾重昏。
田穉九死皆返魂,舳艫銜尾沙水渾。
扣如虛谷有逸響,享以明德無繁文。
去年老瓦雞豚酒,酒酣說尹終在口。
屬聞今復辦多多,更聽醉農新詠歌。
尸羅為源孝為根,一根豈止十二莖。
沉香亭北爛繒綺,浪花浮蘂爭欣榮。
喑喑淚滴冢上土,只有天知此心苦。
地靈薦瑞天不靳,付與千人萬人覩。
詩人史法語不浮,旌孝筆端回萬牛。
紫芝不老亦不槁,兩公之詩更新好。
雪重官塘滑,堆篷掃不消。
聞鐘尋近寺,轉港識飛橋。
膚粟寒初起,衣棱煖不朝。
主人無木佛,泥佛不中燒。
滔滔銀浦寒颼飗,一涓一滴皆清流。
向來卻立望云漢,朣朣華月縣高秋。
霞標一萬八千丈,雪兔霜蟾在其上。
光分四海涼如水,小試丹丘一千里。
水冷秋不痕,鏡我雙蓬絲。
舉頭見池葉,惄若絲不滋。
美人空谷歌無衣,問秋??葉胡不思。
葉紉成衣弗堪著,老洲宿渚無蘅若。
冰冷可煮枯可然,蕙風撚指浮碧漣,脆綠嫩紫仍田田。
搖青已見及時榮,獵獵翩翩襯短楹。
似我不才非世用,對伊側枕聽秋聲。
影鋪缺甃侵苔綠,叢倚疎欞蔽月明。
脆弱不勝連夜雨,亟憑幽討餞余清。
吹到隄邊絮,春菲處處空。
苦滋荼葉雨,野韻刺花風。
荷貼平池綠,榴苞露井紅。
忽聞淮麥熟,且愿似崆峒。
蕭曹筆削宏楷橅,良平智略吞萬夫。
巍壇既登跨下士,貢帳謾悅驪山徒。
龍爭虎鬭爪牙備,劉怯項勇天淵殊。
鹿雖未果死誰手,鼎已潛知開漢圖。
將軍最先得所托,亭長之外無貞符。
逸群拔萃一人耳,屠城斬將群雄俱。
鴻門直入緩危急,虎口僅免才斯須。
宴安鴆毒寤主意,排闥紫禁當前驅。
奮身不顧但愛死,嬰鱗未了仍編須。
帝雖寡恩少善后,吾寧守義如厥初。
匈奴無故遺嫚書,在廷如堵方囁嚅。
將軍裂眥不愿余,請十萬眾行匈奴。
不知十萬行匈奴,果與衛霍功何如。
皇華萬斛下苕溪,夾道甘棠映綠漪。
為問只今回首處,曷如它日勸耕時。
恩光才洽腥風靜,烽火初消化日遲。
士不明經無足用,鄉來殷侑亦如斯。
不為鱸魚不為莼,只思天際九華青。
心關幽事惟招隠,腳到榮途亟引齡。
營掾廨成才燕賀,笑虞羅巧嘆鴻冥。
樂閑趁得身強健,振厲仙源擅德馨。
華風煖入勸耕巵,后苑詞頭欲下時。
父老怕公歸覲速,鶑花惜日燕歌遲。
肥生鴨頂痕遵渚,嫩學鵝兒蔓染絲。
好是東郊元祐寺,兩年千騎駐旌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