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學宮壁
淮水原同泗水流,東家便是孔家丘。
千年源委詩書澤,一日風雷變化秋。
劫火不能移突兀,子衿正合勉藏修。
相魁自昔稱吳蔡,衣缽相傳未肯休。
淮水原同泗水流,東家便是孔家丘。
千年源委詩書澤,一日風雷變化秋。
劫火不能移突兀,子衿正合勉藏修。
相魁自昔稱吳蔡,衣缽相傳未肯休。
淮水原本和泗水一同流淌,東邊就是孔子的家鄉。千年來詩書的恩澤源遠流長,一朝如風雷般帶來變化的時節。戰火不能改變學宮的高聳挺立,學子們正應該努力修養學問。向來就有吳蔡二人被稱為相魁,他們的學問衣缽傳承至今未曾停止。
淮水:淮河。泗水流:泗水是淮河的支流。
孔家丘:指孔子故鄉曲阜。
源委:指事物的本末、底細,這里指詩書恩澤的源流。
劫火:佛教語,謂壞劫之末所起的大火,后泛指兵火。
突兀:高聳的樣子,這里形容學宮。
子衿:指學子。《詩經·鄭風·子衿》有“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后常用來指代讀書人。
藏修:指專心向學,積蓄學問。
相魁:指擔任宰相且科舉考試中為魁首的人。吳蔡:具體所指需結合當地歷史,可能是當地歷史上著名的科舉中魁且官至宰相的人物。
衣缽相傳:比喻技術、學術的師徒相傳。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但從詩中可以推測,當時可能經歷過戰亂,學宮雖遭受一定沖擊,但依然存在。詩人看到學宮,有感于儒家文化的傳承,鼓勵學子們繼續努力,傳承學問。
這首詩主旨在于強調儒家文化的傳承和學子的責任。其突出特點是將歷史文化與現實結合,用簡潔的語言表達深刻的思想。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有限,但對于研究當地文化傳承和教育理念有一定價值。
明駝疾。咸陽古道西風急。西風急。連天衰草,四無人跡。
解鞍下騎聊休息。擁裘閑話家山隔。家山隔。天涯夢見,翠樓春色。
吾衰矣,須富貴何時?富貴是危機。暫忘設醴抽身去,未曾得米棄官歸。穆先生,陶縣令,是吾師。
待葺個、園兒名佚老。更作個、亭兒名亦好。閑飲酒,醉吟詩。
千年田換八百主,一人口插幾張匙?休休休,更說甚,是和非!
鳳九員外古之狂,生友死友醉忽忘。
少年殺賊桐樹岡,賊平棄刃歸故鄉。
故鄉犖確文山陽,日星在上分光芒。
古樸拙塞為文章,有司苦以繩尺量。
行年七十身且強,山行百里攜糇糧,閑來覓醉如渴羌。
席地賞殘紅。少駐孤蓬。一春不奈雨和風。雨自無情風有恨,花片西東。
云澹遠峰濃。綠遍高桐。神仙知在此山中。萬古消凝多少事,目盡晴空。
廉纖細雨濕苔文,
古寺幽深鎖碧云。
鎮日歡呼情未已,
隔窗誰遣暮鐘聞。
才短官慵,命奇人棄,年年故里來還。
記往歲、蓮塘送我,遠赴荊蠻。
莫道風情似舊,青鏡里、綠鬢新斑。
佳人怪,把盞為我,微斂眉山。
從來嗣宗高韻,獨見賞,青云夐絕塵間。
謾回首、平生醉語,一夢驚殘。
莫笑移花種柳,應備辦、投老同閑。
縱枯槁,松檜耐得霜寒。
青山影里人家少,綠樹陰中石徑微。偶出洞門回首望,白云何處有柴扉。
谷靜山深樹幾叢,溪邊白石可青筇。詩中此景多相似,只恐詩家是畫工。
文章正氣挾風霜,
莫恨當年宰相盲。
假使蛾眉能愛士,
千秋誰識駱賓王。
吟壺天小。引飛翠園亭,窺弄清曉。仙夢隔蓬瀛,莽天涯、萋萋芳草。
柯棋殘世,任轉徙、客游人老。幽悄。閉軟紅、自理孤抱。
新詞井邊唱遍,占風流、江山故藻。壞色朝衣,換著羊裘茸帽。
幕茗圍香,榻燈溫笑。萬緣能傲。苔徑埽。停車載酒重到。
嶺南丘壑石翁家,
霄漢功名老去賒。
何事鶴書招不起,
白云深處飽松花。
夜半微風到玉床,碧紗疏影度柔香。可曾移入深宮去,虢國夫人愛淡妝。
碧闌人倚欲忘愁,露重三更旖旎流。說與街頭賣花者,不須長結素馨毬。
漫把瓊姿傍翠鈿,著于微月更堪憐。如何共對閒無語,怪得時人喚白禪。
花氣當簾未寂岑,客邊無夢夜沉沉。不須結實成涼藥,已解平生郁結心。
素心原不上胭脂,不及春風卻贈誰。香膩重門關不住,幾曾輕許外人窺。
殘霧泠泠過短垣,曉風吹不散香溫。分明昨夜天孫女,剪落春綾帶粉痕。
周原萬里共馳驅,才立談閒志意殊。
道理淵源攸一揆,衣冠禮樂卻同符。
畏天各謹侯朝度,任士同歸王會圖。
流水高山琴載鼓,知音世有子期無。
麻源山壓盱江水,高樓迥對江山起。
石城同學斷空殘照,白雪非人只麗譙。
白雪樓高壓曉霓,樓下波光數毛發。
邦君登樓賦萬景,景與清吟相皎潔。
向南瞻北斗,水際見飛鴻。
雪照平沙月,云生大漠風。
捷書傳遠塞,喜氣溢深宮。
奏凱鳴鑾近,新荷夏正中。
曾記司空治水時,
魚臺滕沛引流澌。
轉漕百萬功非細,
去讀支河十丈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