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士龍以洪舜俞考功所作竹洲精舍記見問
考功記竹洲,所業(yè)在淇奧。謂學與自修,此何取于竹。
士龍來諗余,試請言其目。天地之大端,松篁受命獨。
陰陽迭盈虛,表里更見伏。厥象肖坎離,厥理寓姤復。
榆杏柞與檀,四序所宜木。此獨貫四時,不受寒暑觸。
示人人不察,但識霜更綠。誰能淇之上,興寓三反復。
形氣互發(fā)明,顯微相貫屬。嗟余粗知方,倚枝看不足。
安得兩洪君,試同煙露宿。
考功記竹洲,所業(yè)在淇奧。謂學與自修,此何取于竹。
士龍來諗余,試請言其目。天地之大端,松篁受命獨。
陰陽迭盈虛,表里更見伏。厥象肖坎離,厥理寓姤復。
榆杏柞與檀,四序所宜木。此獨貫四時,不受寒暑觸。
示人人不察,但識霜更綠。誰能淇之上,興寓三反復。
形氣互發(fā)明,顯微相貫屬。嗟余粗知方,倚枝看不足。
安得兩洪君,試同煙露宿。
考功(洪舜俞)為竹洲作記,其主旨如《淇奧》所詠。文中論及治學與自我修養(yǎng),為何要取法于竹?士龍前來問我,且讓我試說其要。天地間的根本道理,松竹的稟性最為獨特。陰陽交替盈虛,內(nèi)外顯現(xiàn)隱伏。其形象類似坎離二卦,其哲理蘊含姤復之機。榆杏柞檀等樹,是四季各宜之木。唯有竹貫穿四季,不受寒暑影響。示人以常卻無人細察,只知經(jīng)霜更綠。誰能如《淇奧》所寫,反復興發(fā)寓意。形質與氣理相互發(fā)明,顯明與隱微彼此貫通。我略知其道,倚竹觀之仍覺不足。何時能與兩位洪君,共宿煙露中細論此道。
淇奧(yù):《詩經(jīng)·衛(wèi)風·淇奧》篇,以竹喻君子美德。
諗(shěn):詢問,咨詢。
松篁(huáng):松與竹。篁,竹林。
坎離:八卦中坎(?,代表水、陰)與離(?,代表火、陽),此處指陰陽對立。
姤(gòu)復:《周易》卦名,姤卦(天下有風)象征陰陽相遇,復卦(雷在地中)象征陽剛回復,喻自然變化規(guī)律。
四序:四季。
顯微:顯明與隱微,指現(xiàn)象與本質。
此詩為回應洪士龍詢問洪舜俞(考功)《竹洲精舍記》而作。洪舜俞在記中以竹喻學,詩人借此詩進一步闡釋竹的象征意義,結合自然規(guī)律與治學之道,反映南宋文人以物喻理、借景論學的創(chuàng)作風尚。
詩以‘竹’為核心,借其四季常青、貫通陰陽的特性,類比治學需恒守本真、融合顯隱之理,呼應《淇奧》君子之德的傳統(tǒng)意象。既解洪士龍之問,又深化了竹洲精舍‘學與自修’的宗旨,體現(xiàn)宋代理學影響下‘格物致知’的思維特點。
早秋驚葉落,飄零似客心。翻飛未肯下,猶言惜故林。
共稱洛邑難其選,何幸天書用不才。遙約和風新草木, 且令新雪靜塵埃。臨岐有愧傾三省,別酌無辭醉百杯。 明歲杏園花下集,須知春色自東來。
孤枕夜何永,破窗秋已寒。 雨聲沖夢斷,霜氣襲衣單。 利劍摧鋒鍔,蒼鹯縮羽翰。 平生沖斗氣,變作淚汍瀾。
一猴死,見冥王,求轉人身。王曰:“既欲做人,須將毛盡拔去。”即喚夜叉拔之。方拔一根,猴不勝痛叫。王笑曰:“看你一毛不拔,如何做人?”
魯有執(zhí)長竿入城門者,初豎執(zhí)之,不可入;橫執(zhí)之,亦不可入。計無所出。俄有老父至,曰:“吾非圣人,但見事多矣!何不以鋸中截而入?”遂依而截之。世之愚,莫之及也。
楚人貧居,讀《淮南子》,得“螳螂伺蟬自障葉可以隱形”,遂于樹下仰取葉——螳螂執(zhí)葉伺蟬,以摘之。葉落樹下,樹下先有落葉,不能復分別。掃取數(shù)斗歸,一一以葉自障,問其妻曰:“汝見我不?”妻始時恒答言“見”,經(jīng)日,乃厭倦不堪,紿云“不見”。嘿然大喜,赍葉入市,對面取人物。吏遂縛詣縣。
新妝竟與畫圖爭,知是昭陽第幾名? 瘦影自臨春水照,卿須憐我我憐卿。
傳聞山下數(shù)株梅,不免車帷暫一開。 試向林梢親手折,早知春意逼人來。 何妨歸路參差見,更遣東風次第吹。 莫作尋常花蕊看,江南音信隔年回。
天丁震怒,掀翻銀海,散亂珠箔。六出奇花飛滾滾,平填了、山中丘壑。皓虎顛狂,素麟猖獗,掣斷真珠索。玉龍酣戰(zhàn),鱗甲滿天飄落。 誰念萬里關山,征夫僵立,縞帶占旗腳。色映戈矛,光搖劍戟,殺氣橫戎幕。貔虎豪雄,偏裨英勇,共與談兵略。須拼一醉,看取碧空寥廓。
停杯不舉,停歌不發(fā),等候銀蟾出海。不知何處片云來,做許大、通天障礙。 髯虬捻斷,星眸睜裂,唯恨劍鋒不快。一揮截斷紫云腰,仔細看、嫦娥體態(tài)。
萬里車書一混同,江南豈有別疆封? 提兵百萬西湖上,立馬吳山第一峰!
孤驛瀟瀟竹一叢,不同凡卉媚春風。 我心正與君相似,只待云梢拂碧空。
昨日樵村漁浦,今日瓊川銀渚。山色卷簾看,老峰巒。 錦帳美人貪睡,不覺天孫剪水。驚問是楊花,是蘆花。
旌麾初舉。正駃騠力健,嘶風江渚。射虎將軍,落雕都尉,繡帽錦袍翹楚。怒磔戟髯爭奮,卷地一聲鼙鼓。笑談頃、指長江齊楚。六師飛渡。 此去。無自誤。金印如斗,獨在功名取。斷鎖機謀,垂鞭方略,人事本無今古。試展臥龍韜韞,果見成功旦莫。問江左,想云霓望切,玄黃迎路。
蛟龍潛匿隱滄波,且與蝦蟆作混和。 等待一朝頭角就,撼搖霹靂震山河。
聲明: 本網(wǎng)站大部分資源來源于網(wǎng)絡或網(wǎng)友,僅供交流學習,如有侵犯了你的權益,請發(fā)送郵箱到feedback@deepthink.net.cn 本網(wǎng)站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移除相關內(nèi)容 刷刷題對內(nèi)容所造成的任何后果不承擔法律上的任何義務或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