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頌七十六首 其二○
六月火邊坐,三冬水里走。
怒中呈笑面,閙處伸毛手。
滿載沒底船,歸來重抖擻。
抖擻個甚么,蘇州有,常州有。
六月火邊坐,三冬水里走。
怒中呈笑面,閙處伸毛手。
滿載沒底船,歸來重抖擻。
抖擻個甚么,蘇州有,常州有。
六月在火邊坐著,寒冬在水里行走。憤怒時卻呈現出笑臉,喧鬧處伸出毛茸茸的手。駕著沒底的船滿載而歸,回來后用力抖一抖。抖什么呢?蘇州有,常州也有。
偈頌:佛教中的唱詞。三冬:冬季,冬季三個月,故稱三冬。閙:同‘鬧’。
偈頌是佛教常用文體,此詩創作應與佛教修行、傳道有關。作者可能在特定禪修場景中,為向弟子或信眾傳達禪理而作,以打破常規思維,引導人們領悟佛法真諦。
這首偈頌主旨是傳達禪理,特點是用反常行為和簡單對話啟發思考。在佛教文學中,以獨特方式引導修行者擺脫世俗觀念,有一定影響。
訇如山裂崩蒼穹,溝中爆焰啖枯叢。赤虬吐舌不可見,烏煙馳突奔狂龍。誰歟肇此豈遑問,我將趨避真盲聾。奪滅火器如火急,如光速入火光中。昂頭雪噴塞旻宇,捲地風掃旋秋蓬。警喇驚惶水車至,笑汝蹩躠后其蹤。皮焦衣黑誰汝惜,人存險去幸猶逢。毋學旁觀屑屑子,如棲樹鳥驚槍恫。
堂前慈母正呻吟,三圣誰傳太古心。袖有神針投寸鐵,囊余寶藥售千金。杏山香藹紅云爛,橘井寒生碧水深。盛德在人須補報,欲求丹訣問云林。
露井花時露未晞,紫文丹萼斗芳菲。佳人南國還嬌艷,仙種西池定是非。浥雨別含濃淡態,籠煙怯逗淺深暉。祇緣瓊貌難為侶,獨傍房陵片玉飛。
久司風紀位都堂,近拜天恩使故鄉。玉斧飛霜無玷缺,錦衣行晝有輝光。思家夢葉才溫席,戀闕情懸又促裝。奈我同心不同跡,五云翹首思茫茫。
衢信中央兩盡頭,蠶麰今歲十分收。穗初黃后枝無綠,不但麥秋桑亦秋。
年年門巷自荒蕪,小劫春來又長蒲。負日無溫人共哂,移山有愿事終愚。身因風雨思投止,夢入江湖感遂初。滋味已深腐與臭,敢從南海望鹓雛。
七月涼飆初破暑,秋聲蕭蕭在庭戶。清新故人忽見過,契闊有懷何足數。西夏郎官好詞翰,中州美人妙歌舞。懸知野衲解談天,況有仙人能噀雨。金刀削翠藕絲長,綠房破繭蓮心苦。詩成脫穎或有神,酒令分曹聊可賭。殷勤素手累行觴,瀟灑清談藉揮麈。紛紛市上聚蚊兒,昌黎先生唾如土。
秋陽觀后碧巖深,萬頃煙霞插翠岑。一徑飛花春水急,灣環流出洞天心。群山一帶碧嵯峨,上有群仙日夜過。洞府深沈人不到,時聞巖壁洞仙歌。
招隱怨迷津,古堞馀高土。鋤茅遂卜居,甘澹忘貧苦。讀史托是非,論詩見今古。窗云倏窈窕,檐翠移媚嫵。西風一夕至,庭樹為歌舞。坐客倡吳歈,列和如鐘鼓。斷羽惜文雞,能言笑鸚鵡。自適深山情,玄心任城府。
溪南有奇山,不見二十日。今朝云忽去,天高數峰出。東風晚生寒,細雨又復密。坐觀微霧升,化作白練羃。側想巖居人,林臥頭不櫛。崖滑徑且暗,何由采芝術。
尼邱降神圣,鴻化流無疆。三遷毓明德,重光麗秋陽。周轍竟不西,斯賢復遑遑。坐令百代下,掩卷悲齊梁。博士幾葉孫,逢時邁虞唐。通籍聯禁從,鳴玉司烝嘗。仍于報功典,再衍酬恩章。煌煌紫鸞書,照耀東山傍。逝者不可作,萱枝獨芬芳。永懷五鼎意,先后同悲涼。予亦章甫士,詩書沐馀光。顧茲盛明典,何以稱褒揚。共惟神明胄,允矣萬夫望。惟圣始孝弟,惟皇眷忠良。懷哉復何言,爾祖訓有常。
元子稱漫浪,嚴生資苦勁。海內無賞音,秋風入衰鬢。東江一茅屋,但欲安性命。頗怪澤畔翁,煩詞寄天問。晚交得王孫,每見心輒醉。平生虎豹韜,近者詩酒累。流光迫壯懷,撫事我亦欷。不如從君飲,此外淡無味。
野宿寧堪度,風餐寔自憐。妻孥渾在眼,戈甲暗凋年。夜月翻驚鵲,炎天看跕鳶。射敵無一矢,南渡幾樓船。
四面佛光來,照之般若臺。庭前柏子樹,千歲不生苔。
懷鄉訪古事悠悠,獨上江城滿目秋。一鳥帶煙來別渚,數帆和雨下歸舟。蕭蕭暮吹驚紅葉,慘慘寒云壓舊樓。故國凄涼誰與問,人心無復更風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