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道朱宰求時齋字李肩吾賦詩次韻
朱君問時齋,為誦羲文書。
夬終伏剝果,干始函坤輿。
坎離互藏宅,遇復更踦閭。
物理消處息,人謀密中疏。
即茲貫千古,何所非廣居。
是以無妄時,不耕獲菑畬。
朱君問時齋,為誦羲文書。
夬終伏剝果,干始函坤輿。
坎離互藏宅,遇復更踦閭。
物理消處息,人謀密中疏。
即茲貫千古,何所非廣居。
是以無妄時,不耕獲菑畬。
朱君詢問時齋的含義,我為他誦讀伏羲所留下的書籍。事物如夬卦終究會走向剝卦的結果,乾卦起始包含著坤卦所代表的大地。坎卦和離卦相互隱藏于各自的宅舍,遇到復卦更像是徘徊在里巷之門。事物的道理在消長中自有停息,人的謀劃看似嚴密實則疏漏。就憑借這些能貫通千古,哪里不是寬廣的居所呢。所以在無妄的時運里,不必耕種就想收獲初耕和熟田的莊稼。
羲文書:指伏羲所留下的文化典籍,這里可能泛指經典著作。
夬(guài)、剝:均為《易經》卦名。夬有決斷之意,剝有剝落之意。
干、坤:《易經》中的兩卦,干代表天、陽等,坤代表地、陰等。
坎離:《易經》卦名,坎為水、為險,離為火、為明。
復:《易經》卦名,有回復、反復之意。踦閭(jī lǘ):徘徊在里巷之門。
無妄:《易經》卦名,有無妄之災、不妄為等意。
菑畬(zī yú):初耕的田地叫菑,熟田叫畬。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從詩題來看,是通道的朱宰向詩人求“時齋”的含義,詩人以此賦詩作答。當時可能社會環境相對穩定,詩人與當地官員有一定的文化交流,在交流過程中,詩人結合《易經》的知識來表達自己對“時”的理解。
這首詩主旨在于通過《易經》的道理闡述事物變化和時運流轉的規律,勸人順應時勢。其突出特點是大量運用《易經》典故,富有哲理。在文學史上雖可能沒有廣泛的影響力,但體現了當時文人以經典入詩、探討哲理的創作風尚。
月似當時人似月。人未老舊恩先絕。倚闌愁對月華圓,淚暗滴,傷離別。憐君何事生盈缺。空有恨只應難說。素娥嬌怯玉樓寒,但不肯,因人熱。
八十隨形好,相有三十二。四諦及三乘,同一無生智。名為一合相,非是人同類。凡夫共佛同,一體無有異。若論心與境,懸隔不相似。凡夫惟妄想,攀緣遍天地。常懷三毒心,損他將自利。佛心常慈悲,善惡無有二。蠢動諸眾生,心同一子地。六識空無生,六塵將布施。意根成妙覺,七識平等智。
咳唾成珠玉,吾儕孰子如。更勤潘氏學,豈愧樂尚書。
沄沄波涌玉魴流,寫影云山兩岸秋。高柳城坊疑白下,晚江鼓角似黃州。氣佳勢勝無南北,地轉天回感去留。風景不孤窮塞主,經綸誰任富民侯。
芙蓉涼淺未全紅,稚子攔街斗草蟲。節物變遷風景在,故園心事不言中。
孤山亭榭倚湖邊,長日對花真可憐。照水豐姿何皎潔,隔林芳態自清妍。與花為友心偏喜,得句驚人世共傳。玉色冰肌兩奇絕,皎如鶴立玉階前。
南郭山人隱幾處,青山白云無所住。萬壑度盡松風聲,更向了堂參一句。
仆射文章六百春,人間又見石麒麟。朱顏白發古仙伯,和氣清風今德人。出處三朝常守道,承宣千里更宜民。圣時共政須耆舊,歸去千秋輔紫宸。
別來花照路,別后露垂葉。歌舞須及時,如何坐悲妾。
柳綿稀,桃錦淡,春事在何許。一種秾華,天香漬冰露。嫩苞疊疊湘羅,紅嬌紫妒。翠葆護、西真仙侶。試聽取。更饒十日看承,霞腴污塵土。池館輕寒,次第少風雨。好趁油幕清閑,重開芳醑。莫孤負、鶯歌蝶舞。
一白空迷浩淼,萬卷卻立孱顏。北渚曾游帝子,南巡更憶虞鰥。
周公大圣猶遭謗,伊洛名賢亦被譏。堪嘆古今兩陳賈,如何專把圣賢非。
月出照關山,秋風人未還。清光無遠近,鄉淚半書間。
窮廝煎,餓廝吵,父子不同途,大家相脫卯。萬頃湘江洗不清,無生曲調何時了。
西風入羅幃,涼露飄金井。著意遺閒愁,別恨遠重省。夢難成,銀燭燼。珠淚應無盡。只是悔當初,未把心腸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