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頌七十六首 其四八
徑山結夏,不論功過。
飯來展缽盂,困則伸腳臥。
縱有千人萬人,只消一個半個。
豈不見流支要打胡達磨。
徑山結夏,不論功過。
飯來展缽盂,困則伸腳臥。
縱有千人萬人,只消一個半個。
豈不見流支要打胡達磨。
在徑山進行結夏安居,不評判修行的功過。飯食到來時就展開缽盂盛飯,困了便伸展腿腳躺下休息。縱使有千萬人一同修行,真正明了禪機的只需一兩個。難道沒見過流支三藏要打胡僧達摩的典故嗎?
結夏:佛教僧團于夏季三個月的安居修行制度,又稱結夏安居,避免妨礙草木生長及蟲蟻活動。
缽盂(bō yú):僧人化緣用的食器,陶制或鐵制,圓形稍扁。
流支:指北朝時期譯經僧菩提流支,曾與達摩有法義交鋒的傳說。
胡達磨:胡指外邦,此指印度來華的禪宗初祖達摩祖師。
此偈為宋代禪宗偈頌,創作于徑山(今浙江杭州佛教名山)結夏安居期間。宋代禪宗注重“平常心是道”,反對形式化修行。作者通過描述結夏時的日常狀態,批判執著于功過的修行方式,呼應當時禪宗“擔水劈柴,無非妙道”的核心理念。
全詩以結夏生活為切入點,通過“展缽”“伸腳”等日常行為,破除對修行功過的執著,強調禪修應回歸自然本真。末句用“流支打達摩”典故,以機鋒點破:真正的悟境無需千萬人共修,一兩人明心即可。語言通俗,是禪宗“直指人心”風格的典型體現。
一健如仙,東湖煙柳,坐擁吟翁。幾許功名,百年身世,相見匆匆。 別來三度秋風。怕看見、云間過鴻。酒醒燈寒,更殘月落,吾美樓中。
楊柳樓深,推夢乍起,前山一片愁雨。嫩綠成云,飛紅欲雪,天亦留春不住。借問東風,甚飄泊、天涯何許。可惜風流,三生杜牧,少年張緒。 陌上差差攜手去。怕行到、歌臺舊處。落日啼鵑,斷煙荒草,吟不成誰語。聽西河、人唱罷,何堪把、江南重賦。敲碎瓊壺,又前村、數聲鐘鼓。
千樹玲瓏罩,正蒲風微過,梅雨新霽。客里幽窗,算無春可到,和愁都閉。萬種人生計。應不似、午天閑睡。起來踏碎松陰,蕭蕭欲動疑水。借問歸舟歸未。望柳色煙光,何處明媚。抖擻人間,除離情別恨,乾坤馀幾。一笑晴鳧起。酒醒後、闌干獨倚。時見雙燕飛來,斜陽滿地。
客里凄涼,桐花滿地,杜宇深山。幸自君來,誰教春去,剪剪輕寒。 愁懷無語相看。謾寫人、徽弦自彈。小院黃昏,前村風雨,莫倚闌干。
怨草迷南浦,愁花傍短亭。有情歌酒莫催行。看取無情花草、也關情。 舊日臨岐曲,而今忍淚聽。淮山何在暮云凝。待倩春風吹夢、過江城。
南山明。北山明。中有長亭號丈亭。沙邊供送迎。 東江清。西江清。海上潮來兩岸平。行人分棹行。
詩見趙鼎臣二。
夜半詩壇喜解圍,楚天云淡玉繩低。 撞鐘自得興不淺,泣鬼初成人未知。 踏月過橋驚鶴睡,犯霜對語伴鳥啼。 蕭條此意欣重見,絕勝圍紅醉玉卮。
太陽初出光赫赫,千山萬山如火發。 一輪頃刻上天衢,逐退群星與殘月。
推篷四望水連空,一片蒲帆正飽風。 山際白云云際月,子規聲在白云中。
自汲香泉帶落花,漫燒石鼎試新茶。 綠陰天氣閑庭院,臥聽黃蜂報晚衙。
鎖離愁,連綿無際,來時陌上初熏。繡幃人念遠,暗垂珠淚,泣送征輪。長亭長在眼,更重重、遠水孤云。但望極樓高,盡日目斷王孫。 消魂。池塘別后,曾行處、綠妒輕裙。恁時攜素手,亂花飛絮里,緩步香茵。朱顏空自改,向年年、芳意長新。遍綠野,嬉游醉眠,莫負青春。
牡丹不好長春好,有個因依。一兩枝兒。但是風光總屬伊。當初只為嫦娥種,月正明時。教恁芳菲。伴著團圓十二回。
地形連楚闊,山勢入秦豪。 平外斜通駱,深中遠認褒。 圖經何壯觀,故事有蕭曹。 寥寥官舍靜于僧,雖有園亭亦倦登。 桃李花陰流似水,圖書滋味冷如冰。
高峰偃蹇云崔巍,層崖巨壑長峽開。 龍蛇縱橫虎豹亂,古棧朽裂埋深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