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十七游仙洞次壁間韻
點腳地維絕,
舉頭天語聞。
瀑泉飛響雪,
洞石涌崩云。
縹緲追元放,
低回揖郭文。
神清知好在,
煙鎖綠苔紋。
點腳地維絕,
舉頭天語聞。
瀑泉飛響雪,
洞石涌崩云。
縹緲追元放,
低回揖郭文。
神清知好在,
煙鎖綠苔紋。
腳步觸及仿佛大地的四角在此斷絕,抬頭似能聽見天上的話語。瀑布飛瀉如轟鳴的飛雪,洞中的巖石仿佛涌出崩裂的云層。我恍惚追尋著仙人左元放的蹤跡,低回間向隱士郭文作揖。神清氣爽方知此處美好,煙霧籠罩著綠苔的紋路。
地維:古代神話中維系大地的繩子,代指大地的邊際。
天語:本指上天的話語,此處形容高處的聲響如天音。
元放:即左慈,字元放,東漢末方士,傳說能通仙術。
郭文:字文舉,東晉隱士,《晉書》載其隱居山中,與獸同游,有仙隱之名。
好在:美好存在,此處指仙洞的清幽景致。
詩題“次壁間韻”指依循壁上已有詩作的韻腳創作。結合“二月二十七游仙洞”的時間,推測詩人于春季游覽一處有仙人傳說的山洞(或名“仙洞”),見壁間題詩后,觸景生情,依韻寫下此作,記錄游覽時的所見所感。
此詩以游仙洞為線索,描繪高峻奇絕的洞景與追慕仙人的遐思,意境清幽縹緲。語言凝練生動,融自然景觀與神話意象于一體,既展現了仙洞的獨特風貌,也流露出詩人對超脫世俗之境的向往,是一首情景交融的紀游佳作。
春花秋月滿雕闌,便到江南亦夢間。近日何嘗事湯沐,只將清淚洗朱顏。
千年調,一旦空,惟有紙錢灰晚風送。盡蜀鵑啼血煙樹中,喚不回一場春夢。
莫把孤陰為有陽,獨修一物轉羸尪。勞形按引皆非道,鍊氣餐霞總是狂。畢世謾求鉛汞伏,何時得見虎龍降。勸君窮取生身處,返本還元是藥王。
嗅遍江梅更惘然,東風吹面又今年。春山漸綠荒煙外,野水偏明落照前。誰遣旁人覺哀樂,稍從浪跡悟因緣。尋思光緒承平日,好辦閒身付酒邊。
攬轡飛霜滿冀丘,豸冠何客伴風流。千山坐擁堯都日,九派行疏禹鑿流。瀚海烽清長息甲,漁陽塵起一登樓。雙鴻是處南來色,愁憶長安把臂游。
合浦無明珠,龍洲無木奴。足知造化力,不給使君須。越婦未織作,吳蠶始蠕蠕。縣官騎馬來,獰色虬紫須。懷中一方板,板上數行書。不因使君怒,焉得詣爾廬。越婦拜縣官,桑牙今尚小。會待春日晏,絲車方擲掉。越婦通言語,小姑具黃粱。縣官踏餐去,簿吏復登堂。
長門宮曉未成妝,結雨縈風蔽瑣窗。莫令透入華梁燕,那堪負汝更雙雙。
南山地久與天長,磐石安基勢永昌。億世皇圖齊不拔,萬年圣壽等無疆。
淡日疏林,亂煙蓑草,搖落萬感秋蓬。荊棘銅駝,廢宮仙掌,江山夢斷重逢。念直北關河壯闊,東海煙濤浩渺,籌邊定策,何人嘯虎生風。際此憑高眺遠,無限事,縹緲入孤筇。勝朋佳侶,春城夏國,花月英游,歌笑歡叢。都付與、流紅逝水,粘粉輕泥,那更爰居去后,遼鶴歸來,城郭人民歷劫空。浮世幻多,高情易損,千古賢豪,但有淵明,醉倒東籬,南山照眼蔥蘢。
山岡獨立對秋光,一袖西風兩屐霜。笑倚東籬問寒菊,自淵明后幾番香。
木犀過了詩憔悴。只有黃花開又未。秋風也不管人愁,到處相尋吹短袂。露滴碧觴誰共醉。腸斷向來攜手地。夜寒箋與月明看,未必月明知此意。
萬山飛不出,有屈向誰伸。寄語弦歌宰,留心且為民。
短翎長喙喜喧卑,曳練雙翔亦自奇。賴有黃鸝斗嬛好,獨依蘚石立多時。
休鍊三黃及四神,若尋眾藥便非真。陰陽得類歸交感,二八相當自合親。潭底日紅陰怪滅,山頭月白藥苗新。時人要識真鉛汞,不是凡砂及水銀。
歷亂銀河落,朦朧曙色微。忽看入幽戶,漸已透疏幃。物各知群動,吾思欲攬衣。幽居雖少事,頹惰自非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