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題辛氏塵外樓
羅浮三十里,
樓對玉崔嵬。
風卷軟紅去,
云扶飛翠來。
會心須盡帙,
適性莫多杯。
除得翳根盡,
靈光生鏡臺。
羅浮三十里,
樓對玉崔嵬。
風卷軟紅去,
云扶飛翠來。
會心須盡帙,
適性莫多杯。
除得翳根盡,
靈光生鏡臺。
羅浮山綿延三十里,塵外樓正對著如玉般高峻的山峰。風卷走了塵世的喧囂,云簇擁著蒼翠的山景飄來。領悟心意要讀盡書籍,順應本性不必多飲酒。除去心中的雜念,智慧的光芒便會在心中顯現。
羅浮:山名,此處泛指秀美的山巒。
玉崔嵬(wéi):形容山峰高峻如玉。崔嵬,高大的樣子。
軟紅:代指紅塵、世俗的喧囂。
飛翠:指山間流動的蒼翠景色。
會心:領悟、體會心意。
盡帙(zhì):讀盡書籍。帙,書套,代指書籍。
翳(yì)根:佛教用語,指心中遮蔽智慧的雜念。
靈光:指內心澄明時顯現的智慧之光。
鏡臺:比喻心靈如鏡,能映照萬物。
此詩為詩人為友人辛氏所建“塵外樓”題寫的寄贈之作。“塵外”意為超脫塵世,詩中通過描繪樓外山水之景與內心感悟,反映詩人對隱逸生活的向往及與友人精神共鳴的背景。具體創作時間或與詩人游歷、交游相關,無明確史料記載。
全詩以“塵外樓”為核心,先繪樓外山水之幽,再述讀書適性之趣,最后點出澄心明志的主旨。語言凝練,意境超脫,既贊美友人居所之雅,亦表達對精神澄明境界的追求,是一首融景、事、理于一體的題贈佳作。
喬公憂去更無師,徐子還山復有期。人到窮途真若此,天將吾道欲何之。草堂云重西川遠,蒲阪沙橫北道遲。別后新詩多寄與,他年離合不堪思。
他日如尋隱君子,女山深處一孤墳。
小窗疏箔列仙家,彈盡遺音晚景斜。賀老當年定場屋,虛將妙曲付琵琶。
又向荊州住半年。西風催放五湖船。來時露菊團金顆,去日池荷疊綠錢。斟別酒,扣離弦。一時賓從最多賢。今宵拼醉花迷坐,后夜相思月滿川。
紅藕花香到檻頻,可堪閑憶似花人,舊歡如夢絕音塵。翠疊畫屏山隱隱,冷鋪文簟水潾潾,斷魂何處一蟬新?
稟質由來自絕倫,誰將巧思變天真。鄭風謔贈緣情密,謝守翻階得句新。菊聚萬鈴樗大本,松添七鬣竹浮筠。未知妍陋從何辨,等是生成一大鈞。
文案漸消散,倉閑吏已稀。庭空數蝶下,夜靜一螢飛。愛賞忽成句,淹留時忘歸。高情雖不系,遇此獨依依。
龍篆熒煌列太清,鳳簫時落步虛聲。千靈劍佩朝拘翼,七圣輜軿候廣成。王母宴時香霧合,上元歸處片霞明。騎羊莫問關前客,石室初平是姓名。
山門東轉步廊深,長日禪房占綠陰。松徑雨晴添虎跡,竹潭風冷聽龍吟。上林久說相如賦,故里徒誇季子金。獨坐胡床看明月,不知涼露濕衣襟。
多年不見玉川翁,今日相逢小榭東。依舊清涼無長物,只馀松檜養秋風。
展禮瑤為席,呼雩玉作壇。仰知圣心切,憂待阜民寬。禁鼓傳清漏,絺衣生薄寒。甘霖應不遠,只在五云端。
楚國傷心地,歸州陰雨時。徘徊江上宅,猶傍屈原祠。海氣長鯨惡,秋風山鬼悲。蕭蕭猿貁作,搖落極荒陂。
一腔熱血早持躬,閩浙贛湘歷即戎。偃武修文自此起,投戈論治憩前沖。種花斯境留芳澤,折柳臨歧悵帳篷。所去民思追古吏,好將遺愛比羊公。
世人但解比龍眠,那知已出曹韓上。
多病厭凡垢,思欲求道真。金精古福地,中有超世人。駕言從之游,洗我千劫塵。洞門無扃鎖,松竹四時春。泉聲散風韻,珩佩若有聞。九微何耀煜,百和方氤氳。稽首愿乞靈,縹緲如相親。至妙非言說,蕭然清吾神。大道本自然,一悟不在勤。逍遙此巖下,當自觀其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