謹和老人九日
樓頭獨立夕陽西,
搖落高風萬木嘶。
人自官芻銜馬口,
我方社酒薦豚蹄。
一塵不著青銅鏡,
萬法皆空黑漆篦。
節后龍山應更好,
秋光拍滿錦障泥。
樓頭獨立夕陽西,
搖落高風萬木嘶。
人自官芻銜馬口,
我方社酒薦豚蹄。
一塵不著青銅鏡,
萬法皆空黑漆篦。
節后龍山應更好,
秋光拍滿錦障泥。
獨自站在樓頭,看夕陽西沉,秋風勁吹,萬木凋零發出嘶鳴。他人正忙著用官倉草料喂馬,我卻用社日的酒肉祭祀祈福。心境如青銅鏡般一塵不染,領悟萬法皆空如同黑漆篦般透徹。節后的龍山景色應更美好,秋光鋪滿馬背上的錦障泥。
官芻:官府供給的草料。
社酒:社日祭祀用的酒。社日是古代祭祀土地神的日子,分春社、秋社。
豚蹄:豬蹄,此處指祭祀用的供品。
青銅鏡:青銅所制的鏡子,此處比喻澄明無染的心境。
黑漆篦:黑色的篦子(梳頭用具),佛教常以“篦”喻破除執著的智慧,此處指領悟萬法皆空的透徹。
龍山:用典,東晉孟嘉重陽登龍山(今湖北江陵縣西北)落帽,后成為重陽登高的代稱。
錦障泥:覆蓋在馬鞍下、垂于馬腹兩側的錦緞,用于擋泥土。
此詩為重陽節與長輩唱和之作(題中“老人”指長輩)。重陽節自古有登高、飲酒、賞秋之俗,詩人于樓頭獨立,見秋景蕭瑟,對比他人忙碌于俗務,反觀自身以社酒祭祀的閑適,進而生發出對空明心境的體悟,最終轉向對節后龍山秋景的期待,反映宋代文人重陽日的生活情趣與哲思。
詩寫重陽即景,通過世俗與超脫的對比,展現詩人淡然自適的生活態度與對空明境界的追求。語言含蓄而富有層次,融景、事、理于一體,是重陽題材中兼具生活意趣與哲理的佳作。
噫嗟復噫嗟,哀斯鄧先生。平生葆貞曜,白首稽遺經。豈無當世念,冉冉年歲零。養真白云林,足跡不到城。浩歌紫芝曲,慘淡悲風生。泠然竟長往,蒼茫隔幽明。臨流一揮涕,耿耿難為情。
千年明鏡忽生塵,逐妄迷真豈有因。海上刻舟求劍客,市中當晝攫金人。萬牛難挽清風轉,兩曜偏催白發新。此事知音古來少,碧天無際地無垠。
攬轡驅馳始得閒,便陪五馬訪名山?;腥缇吵銮嘞鐾?,真是身游碧落間。地辟天開非假鑿,崖高壁立自成關。奇奇怪怪難名狀,獨荷元龍許附攀。
渭川草堂清渭濱,無數好花開暮春。小窗不受風雨逼,爛醉豈憂兒女嗔。數椽自可藉疏豁,百畝誰曾辭賤貧。憑君分我萬竿竹,令我因以東卜鄰。
多旨樓邊古柳斜,龍淵寺里隔荷花。清風盡日無人管,半屬僧家半妓家。
報汝修道者,進求虛勞神。人有精靈物,無字復無文。呼時歷歷應,隱處不居存。叮嚀善保護,勿令有點痕。
緒業承三圣,規模盛一王。朝廷周禮樂,庠序漢文章。殊俗皆歸往,蒸民盡樂康。帝功如此大,宜享壽無疆。
同泛歸舟下潞河,空將身世感蹉跎。十年京洛紅塵滿,三載朱崖白發多。云暗戍樓喧斷角,月殘官渡起悲歌。愁君此去王程急,兩岸蘆花奈別何。
曾約還康山,披蓑共春鋤。東林縛我屋,西崦置子廬。
翠石如鸚鵡,何年別海堧。貢隨南使遠,載壓渭舟偏。已伴喬松老,那知故國遷。金人解辭漢,汝獨不潸然?
西風吹雁客還鄉,黃菊初開別思長。南望石橋霜后橘,不知何日對君嘗。
瘦山青露煙痕皺。皺痕煙露青山瘦。紅淡落花風。風花落淡紅。蝶蜂閑盡撇。撇盡閑蜂蝶。春好待誰人。人誰待好春。
何處看春色,江城花鳥繁。射洪一樽罷,騷雅幾人存。日下銅山靜,云連赤岸昏。更憐陳正字,零落獄中魂。
春風歇桃李,秋雨深莓苔。蕭然公館間,得此奇種栽。九天清露零,一道紅云開。句牽綠衣隊,酣宴瑤池杯。秾妝月鑒懸,麗服霜刀裁。瑞蓮涌平地,妙色分五臺。暫陪飛仙游,偏稱幽人懷。終疑閬苑去,嘉會何時諧。此日眼雙明,臨風首低回。長當歌楚騷,招得花神來。
苑外層槐晝景移,坐來直舍巳多時。天壇高處圍黃幄,惟見爐煙上玉墀。